《九罭》九罭佚名原文_翻译_赏析和诗意

久伴学习网古诗词 2023-08-29 17:05:48 先秦   佚名

《九罭》 佚名

先秦   佚名
九罭之鱼,鳟鲂。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九罭翻译及注释

翻译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愁啊!

注释
1.九罭(yù):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
2.鳟鲂:鱼的两个种类。
3.觏(gòu):碰见。
4.衮(gǔn)衣: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5.遵渚:沿着沙洲。
6.女(rǔ):汝。你。信处:再住一夜称信;处,住宿。
7.信处:住两夜。处:住宿
8.陆:水边的陆地。
9.信宿:同“信处”,住两夜。
10.是以:因此。
11.有:持有、留下。
12.无以:不要让。

九罭鉴赏

  全诗三章,运用象征指代的手法,以“九罭”指代周密的安排布置,以“鳟鲂”来指代客人的身份地位。相衬之下,主人地位卑微,客人身份尊贵。后面以“衮衣绣裳”指代客人,地位比“黻衣绣裳”更高。正因为其尊贵无比,所以仅用服饰指代,宛如用“三百赤芾”来比喻新提拔的大夫一般。正是采用了这种层层推进的结构,这首诗才取得了较强的抒情效果。

  第一章是先果后因。“九罭之鱼,鳟鲂。”急急忙忙拿了细网眼的渔网去捕鳟鱼、鲂鱼,是因为“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那位穿着礼服的高级官员来了。用细眼网捕鱼,志在必得,大小鱼不漏网。只点明“鳟鲂”,专取美味,不顾其余。一开始就把主人殷勤、诚恳待客的心情诉说出来了。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上是语义反覆。鸿雁留宿沙洲水边,第二天就飞走了,不会在原地住两夜的。诗人用这个自然现象,比喻那位因公出差到此的高级官员:在此地住一晚,明天就要走了。但是,人不能与鸿雁相同。难得一聚,不必匆匆而别。“於女信处”、“於女信宿”,意思是:请您再住一晚吧!挽留的诚意与巧妙的比喻结合,情见乎辞。

  最后一章直抒胸臆。“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两句,用当时下层官员、百姓挽留高级官员的方式: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来,表达诚恳的挽留。这种风习,到后代演变成“留靴”:硬把离任官员的靴子留下,表示实在不愿让他离去。当然,一旦成习俗,真情实意便减弱,甚至只成为一种形式了。最后一句“无使我心悲兮!”正面点出全诗感情核心:因高级官员离去而悲伤。至此,感情的积累到了坦率暴露的结局,这是前面捕鱼、以雁喻人、多住一晚等活动中流贯感情的积聚,到最后总爆发。由于这个感情总爆发,使读者回顾上文的言行,更感挽留客人的心情诚恳真实,并非虚饰之词。结构安排的层层推进,按时序的叙述,使这首诗取得较强烈的抒情效果。

九罭创作背景

  关于《九罭》一诗的主旨。有人认为,《九罭》是《伐柯》姐妹篇,都是赞美周公的;《毛诗序》说:“《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朱熹《诗集传》说:“此亦周公居东之时,东人喜得见之。”这都是推测之辞。因为根据诗的文本,并不能落实到时、地、人,所以指实本事并不能令人信服。细味诗意,当如闻一多《风诗类钞》所说“这是燕饮时主人所赋留客的诗”。

  另一种说法是,《九罭》是主人宴请高级官员宴会上唱的歌。“衮衣绣裳”指的是穿着华丽礼服的大官。衮衣,在周代是君王或上公才能穿的礼服,后来也泛指高级官员的礼服了。诗的作者地位比较低,遇到高级官员来访,十分高兴,打鱼设宴招待,请这位高级官员多住几天,好好玩一玩,更多聚谈。周代风习,宴会上主人客人都唱歌表情述怀。

《九罭》佚名 拼音读音参考

jiǔ yù
九罭

jiǔ yù zhī yú, zūn fáng.
九罭之鱼,鳟鲂。
wǒ gòu zhī zǐ, gǔn yī xiù shang.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hóng fēi zūn zhǔ, gōng guī wú suǒ, yú nǚ xìn chù.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hóng fēi zūn lù, gōng guī bù fù, yú nǚ xìn sù.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shì yǐ yǒu gǔn yī xī, wú yǐ wǒ gōng guī xī, wú shǐ wǒ xīn bēi xī.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久伴学习网(9banxue.com)

网友评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