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立》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暮立》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mù lì
暮立
huáng hūn dú lì fó táng qián, mǎn dì huái huā mǎn shù chán.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dà dǐ sì shí xīn zǒng kǔ, jiù zhōng cháng duàn shì qiū tiān.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暮立》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暮立》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唐代诗词。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站在佛堂前,目睹槐花满地、树上蝉声不断。诗人通过描绘四时的心情,使人们感受到秋天的凄凉。
中文译文:
黄昏时分独自站立在佛堂前,
地上满是槐花,树上蝉声不断。
四时中的心总是苦楚,
尤其是这秋天,让人心肠断。
诗意:
《暮立》主要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立在佛堂前的情景。诗中槐花满地、树上蝉声不断,映衬出秋天的凄凉和哀伤。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四时的心情总是苦楚,而秋天更是让人心肠断裂的季节。
赏析:
《暮立》以简洁的词语刻画了黄昏时分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之美。诗人通过满地槐花、树上蝉鸣的描绘,突出了秋天的季节特色。诗中的“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特殊感受。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美好的回忆之情。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会产生对秋天的深思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网友评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