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刑赋》 杨损
唐代 杨损
圣主何曾识仲都,可嗟社稷在须臾。
市东便是神仙窟,何必乘舟泛五湖。
《临刑赋》杨损 拼音读音参考
lín xíng fù
临刑赋
shèng zhǔ hé zēng shí zhòng dōu, kě jiē shè jì zài xū yú.
圣主何曾识仲都,可嗟社稷在须臾。
shì dōng biàn shì shén xiān kū, hé bì chéng zhōu fàn wǔ hú.
市东便是神仙窟,何必乘舟泛五湖。
《临刑赋》杨损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临刑赋》是唐代杨损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圣主何曾识仲都,
可嗟社稷在须臾。
市东便是神仙窟,
何必乘舟泛五湖。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遗憾之情。诗人感叹圣主并不了解仲都的重要性,因此忧虑国家的命运如此转瞬即逝。诗人指出市东地区是神仙隐居的地方,而圣主却选择了乘船游览五湖,显示了对统治者忽视社稷、不顾国家命运的不满和叹息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通过对比仲都和五湖的意象,凸显了统治者对国家命运的漠视和忽视。诗人的语言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社稷安危的担忧。整首诗词以触目心悸的笔触浓缩了对社稷命运的忧虑与愤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圣主的呼喊和批评。
诗中的“仲都”和“神仙窟”这些形象的对比凸显了统治者的错误和对社稷的忽视,尖锐地揭示了统治者对国家命运的无知和误判。借用这些形象,诗人将对统治者的批评与对社稷的关切相结合,达到了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展现了唐代士人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和担忧。
总之,《临刑赋》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统治者政治决策的批判和对社稷命运的关切,传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网友评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