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昔者海鸟止于鲁郊()②奏《九韶》以为乐()
(2)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栖息。②把 作为
(2)这是用别人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3)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附加 注释
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看得眼花
脔(luán):切成块状的肉。
以己养:用自己的生活方式。
止:停止,栖息。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译文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于是海鸟(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死了。
这是用别人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译文二: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寓意
鲁侯养鸟是则寓言,反映了一段历史故事。寓言讽刺了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那么,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是什么呢?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也不顾及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规律。如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生物(动物或植物,如这篇寓言故事中的海鸟),还要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个性,与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有哪些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它是怎样适应它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到了新的环境,该怎样帮助它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对于事物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它过去生活的环境,一点也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就不可能把事物处理好。《鲁侯养鸟》寓言故事中,鲁侯的失败,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最好的寓言往往包含最深层的寓意,也就是具有深刻哲思的寓意。根据当代国家最权威的辞书《辞典》的解释,简明地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学问,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生活的灵魂。可以这样概括地说:中国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学问是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活的灵魂(当然,我们儒道互补中可能渗透和揉入的渣滓是要排除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无为”和“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两个最主要的思想。“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在了解事物、事件的扎实基础上顺其自然,不要妄为;“道法自然”就是“道” 以自然为最高的、最根本的法则,自然不单指自然界,而是兼指自然如此,自然而然。如果这篇寓言故事中的鲁侯在海鸟的问题上,采取“无为”即“不妄为”的态度,不违反海鸟的习性,不把海鸟迎到鲁国宗庙来款待和供养,而是遵循鸟的习性,让它回归自然,回归大海,把它送到海边,选一个比较开阔又比较安静的环境,把它放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海域中去,那它绝不会不吃不喝,两眼昏眩,心里悲伤,熬过了整整三天才死去的。
这篇寓言故事,只是鲁侯养鸟的某些具体内容,故事中的鲁侯,是一个鲁莽愚蠢的国君,按他养鸟的办法是绝对养不好鸟的。庄子写这篇寓言的寓意,绝不在于揭露鲁侯的无知和荒谬。这篇寓言最深层寓意,是通过鲁侯不是“以鸟养养鸟”,而是“以己养养鸟”的失败教训启发人们养鸟要顺乎自然,充分掌握养鸟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养好鸟。由养鸟要顺乎自然,推而广之,治民也要顺乎自然,治理老百姓要掌握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特点、习惯,老百姓被治理得丰衣足食了,反而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道家治民的最大成功,也是这篇寓言的最深层的寓意。
这篇寓言之所以成功,在艺术手法上是庄子对表达寓意有关的细节的功力之深,用笔之勤,如寓言中鲁侯养鸟的方法、食物以至乐章,都写得非常庄重、详尽、具体,把鲁侯的愚蠢荒谬、无知反衬得非常突出;鲁侯采取的这些方法、食物以至乐章,不但不能使海鸟感动,反而直接促使海鸟死亡,那就是庄子笔下的海鸟“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我们说这只鸟是死在愚蠢、荒谬、无知的鲁侯之手,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昔者海鸟止于鲁郊()②奏《九韶》以为乐()
(2)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栖息。②把 作为
(2)这是用别人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3)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附加 注释
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看得眼花
脔(luán):切成块状的肉。
以己养:用自己的生活方式。
止:停止,栖息。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译文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于是海鸟(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死了。
这是用别人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译文二: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寓意
鲁侯养鸟是则寓言,反映了一段历史故事。寓言讽刺了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那么,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是什么呢?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也不顾及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规律。如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生物(动物或植物,如这篇寓言故事中的海鸟),还要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个性,与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有哪些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它是怎样适应它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到了新的环境,该怎样帮助它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对于事物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它过去生活的环境,一点也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就不可能把事物处理好。《鲁侯养鸟》寓言故事中,鲁侯的失败,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最好的寓言往往包含最深层的寓意,也就是具有深刻哲思的寓意。根据当代国家最权威的辞书《辞典》的解释,简明地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学问,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生活的灵魂。可以这样概括地说:中国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学问是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活的灵魂(当然,我们儒道互补中可能渗透和揉入的渣滓是要排除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无为”和“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两个最主要的思想。“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在了解事物、事件的扎实基础上顺其自然,不要妄为;“道法自然”就是“道” 以自然为最高的、最根本的法则,自然不单指自然界,而是兼指自然如此,自然而然。如果这篇寓言故事中的鲁侯在海鸟的问题上,采取“无为”即“不妄为”的态度,不违反海鸟的习性,不把海鸟迎到鲁国宗庙来款待和供养,而是遵循鸟的习性,让它回归自然,回归大海,把它送到海边,选一个比较开阔又比较安静的环境,把它放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海域中去,那它绝不会不吃不喝,两眼昏眩,心里悲伤,熬过了整整三天才死去的。
这篇寓言故事,只是鲁侯养鸟的某些具体内容,故事中的鲁侯,是一个鲁莽愚蠢的国君,按他养鸟的办法是绝对养不好鸟的。庄子写这篇寓言的寓意,绝不在于揭露鲁侯的无知和荒谬。这篇寓言最深层寓意,是通过鲁侯不是“以鸟养养鸟”,而是“以己养养鸟”的失败教训启发人们养鸟要顺乎自然,充分掌握养鸟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养好鸟。由养鸟要顺乎自然,推而广之,治民也要顺乎自然,治理老百姓要掌握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特点、习惯,老百姓被治理得丰衣足食了,反而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道家治民的最大成功,也是这篇寓言的最深层的寓意。
这篇寓言之所以成功,在艺术手法上是庄子对表达寓意有关的细节的功力之深,用笔之勤,如寓言中鲁侯养鸟的方法、食物以至乐章,都写得非常庄重、详尽、具体,把鲁侯的愚蠢荒谬、无知反衬得非常突出;鲁侯采取的这些方法、食物以至乐章,不但不能使海鸟感动,反而直接促使海鸟死亡,那就是庄子笔下的海鸟“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我们说这只鸟是死在愚蠢、荒谬、无知的鲁侯之手,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