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骏公书①
侯方域②
十月朔日,域再拜致书骏公学士阁下:域凡驽不材,年垂四十,无所表见,然辱学士交游之末者,自甲戌以来,今且二十年矣。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德器倾动天下,议者谓旦夕入相。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然学士身隐而道弥彰,域之羡学士之披裘杖藜也,过于坐玉堂、秉钧轴远甚。近者见江南重臣推毂学士,首以姓名登之启事。此自童蒙求我,必非本愿,学士必素审,无俟鄙言。然而学士之出处③将自此分,天下后世之观望学士者,亦自此分矣!窃以为学士之自处,不可出者有三,而当世之不必学士之出者有二。试言之,而学士垂听之。
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后不数岁,而仕至宫詹学士,身列大臣,其不可者二也;清修重德,不肯随时俯仰,为海内贤士大夫领袖,人生富贵荣华,不过举第一人、官学士足矣,学士少年皆已为之,今即再出,能过之乎?奈何以转眼浮云,丧我故吾?其不可者三也。昔狄仁杰仕周、耶律楚材仕元,其一时君相,皆推心腹而听信之,然后坚忍委蛇,仅能建竖,两人心迹亦良苦矣!今不识当路之待学士果遂如两人否?其不必者一也;即使果如两人矣,而一时附风云、辅日月,何患无人?学士,前代之遗老也,譬有东邻之寡,见西家财业浩大,孤弱颠连,自负能为之综理,愿入其室而一试焉,其后子仰母慈,奴婢秉主威,果如所操信,则西家之健妇也,顾其若东邻何?其不必者二也。
凡此三不可、二不必,亦甚平常,了然易见。十年以还,海内典刑,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而昔时交游能稍稍开口者,亦惟域尚在,故再四踟蹰,卒不敢以不言。万一有持达节④之说陈于左右者,愿学士审其出处之义,各有不同,坚塞两耳。幸甚!
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这是侯方域于顺治九年(1652)写给吴伟业的信。吴伟业(1609—1672),字竣公,因曾在明崇祯时做东宫侍读学士,故侯方域称其为学士。②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③处:隐退。④达节:明达世情,识时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B.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C.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D.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我国传统农历历法,文中“朔日”指每月初一。另外,每月月圆那天称“望日”,通常指十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
B.“再拜”通常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旧时也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文中此词用法为后者。
C. 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月、日和时。文中“甲戌”指甲戌年,它的前一年是癸亥年。
D.“玉堂”原指玉饰的殿堂,常用作对宫殿的美称,汉朝时是皇宫中的一个殿名。而文中此词指官署。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侯方域在信中谈到自己平庸无成,年近四十时成为吴伟业的朋友,且交往时间长久,言辞可谓谦卑,流露出荣幸之情。
B.侯方域一方面慨叹于吴伟业才德出众而人生却变化无常,一方面又羡慕他可以通过现有的生活让道德更加彰显。
C.侯方域在信中用狄仁杰、耶律楚材两例,讲出了前朝臣子在新朝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道理,让吴伟业思考出仕的前景。
D.侯方域认为自己作为吴伟业的朋友,应尽规劝之责,如果有人劝他顺应时世,出来做官,就希望他能够仔细考虑,不要听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2)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
参考答案
4.D 5.C 6. A
7.(1)弯着手指头计算过去没有多少时间,可是学士却披着皮衣拄着藜杖,在海边隐居,人生的遭遇,的确令人悲伤呀!(译出大意给2分;“屈指”“杖”“信”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学士在二十岁左右未婚的年龄,就承蒙旧日天子的特殊赏识,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是第一名。这是不适宜出来做官的第一条理由。(译出大意给2分;“弱冠”、“殊遇”、“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侯方域②
十月朔日,域再拜致书骏公学士阁下:域凡驽不材,年垂四十,无所表见,然辱学士交游之末者,自甲戌以来,今且二十年矣。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德器倾动天下,议者谓旦夕入相。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然学士身隐而道弥彰,域之羡学士之披裘杖藜也,过于坐玉堂、秉钧轴远甚。近者见江南重臣推毂学士,首以姓名登之启事。此自童蒙求我,必非本愿,学士必素审,无俟鄙言。然而学士之出处③将自此分,天下后世之观望学士者,亦自此分矣!窃以为学士之自处,不可出者有三,而当世之不必学士之出者有二。试言之,而学士垂听之。
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后不数岁,而仕至宫詹学士,身列大臣,其不可者二也;清修重德,不肯随时俯仰,为海内贤士大夫领袖,人生富贵荣华,不过举第一人、官学士足矣,学士少年皆已为之,今即再出,能过之乎?奈何以转眼浮云,丧我故吾?其不可者三也。昔狄仁杰仕周、耶律楚材仕元,其一时君相,皆推心腹而听信之,然后坚忍委蛇,仅能建竖,两人心迹亦良苦矣!今不识当路之待学士果遂如两人否?其不必者一也;即使果如两人矣,而一时附风云、辅日月,何患无人?学士,前代之遗老也,譬有东邻之寡,见西家财业浩大,孤弱颠连,自负能为之综理,愿入其室而一试焉,其后子仰母慈,奴婢秉主威,果如所操信,则西家之健妇也,顾其若东邻何?其不必者二也。
凡此三不可、二不必,亦甚平常,了然易见。十年以还,海内典刑,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而昔时交游能稍稍开口者,亦惟域尚在,故再四踟蹰,卒不敢以不言。万一有持达节④之说陈于左右者,愿学士审其出处之义,各有不同,坚塞两耳。幸甚!
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注】①这是侯方域于顺治九年(1652)写给吴伟业的信。吴伟业(1609—1672),字竣公,因曾在明崇祯时做东宫侍读学士,故侯方域称其为学士。②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③处:隐退。④达节:明达世情,识时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B.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C.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D.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我国传统农历历法,文中“朔日”指每月初一。另外,每月月圆那天称“望日”,通常指十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
B.“再拜”通常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旧时也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文中此词用法为后者。
C.
D.“玉堂”原指玉饰的殿堂,常用作对宫殿的美称,汉朝时是皇宫中的一个殿名。而文中此词指官署。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侯方域在信中谈到自己平庸无成,年近四十时成为吴伟业的朋友,且交往时间长久,言辞可谓谦卑,流露出荣幸之情。
B.侯方域一方面慨叹于吴伟业才德出众而人生却变化无常,一方面又羡慕他可以通过现有的生活让道德更加彰显。
C.侯方域在信中用狄仁杰、耶律楚材两例,讲出了前朝臣子在新朝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道理,让吴伟业思考出仕的前景。
D.侯方域认为自己作为吴伟业的朋友,应尽规劝之责,如果有人劝他顺应时世,出来做官,就希望他能够仔细考虑,不要听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2)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
参考答案
4.D 5.C 6. A
7.(1)弯着手指头计算过去没有多少时间,可是学士却披着皮衣拄着藜杖,在海边隐居,人生的遭遇,的确令人悲伤呀!(译出大意给2分;“屈指”“杖”“信”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学士在二十岁左右未婚的年龄,就承蒙旧日天子的特殊赏识,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是第一名。这是不适宜出来做官的第一条理由。(译出大意给2分;“弱冠”、“殊遇”、“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