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3)立有间 ( ) (4)寡人闻命矣。 ( )
2、 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1、(1)下雪(2)通“披”,穿着 (3)一会儿(4)领教、受教
2.(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
3.作为君主(或领导)不仅要有好的管理能力,还要体贴,关心百姓,部下,这样才可以算得上是称职的人.作为辅佐领导的人,要做到时刻提醒君主,明白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听从上级的话.
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一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3.“雨雪三日而不霁。中“霁”意思是___________,现代汉语仍保留了这个意思,请举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6.宴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
参考答案:
1.“公被狐白之裘”中“被”通“披”,穿。
2.“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名词“雨雪”活用为动词,“下雨雪”。
3.雨后或雪后转晴 光风霁月
4.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5.因“公被狐白之裘”。
6.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而“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
(1)景公:齐景公,名杵臼,灵公子,庄公弟,于鲁襄公二十六年立,在位五十八年。[2]
(2)雨(yù)雪:下雪。雨,名词作动词。
(3)霁(jì):雨雪天转晴。
(4)被:同“披”散开,穿着。
(5)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这是裘中最珍贵的。成语“集腋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通“披”,披着。
(6)陛:宫殿的台阶。
(7)有间,一会儿。
(8)知:知道
(9)逸,安逸。
(10)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参考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3)立有间 ( ) (4)寡人闻命矣。 ( )
2、 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1、(1)下雪(2)通“披”,穿着 (3)一会儿(4)领教、受教
2.(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
3.作为君主(或领导)不仅要有好的管理能力,还要体贴,关心百姓,部下,这样才可以算得上是称职的人.作为辅佐领导的人,要做到时刻提醒君主,明白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听从上级的话.
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一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3.“雨雪三日而不霁。中“霁”意思是___________,现代汉语仍保留了这个意思,请举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6.宴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
参考答案:
1.“公被狐白之裘”中“被”通“披”,穿。
2.“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名词“雨雪”活用为动词,“下雨雪”。
3.雨后或雪后转晴 光风霁月
4.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5.因“公被狐白之裘”。
6.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而“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
(1)景公:齐景公,名杵臼,灵公子,庄公弟,于鲁襄公二十六年立,在位五十八年。[2]
(2)雨(yù)雪:下雪。雨,名词作动词。
(3)霁(jì):雨雪天转晴。
(4)被:同“披”散开,穿着。
(5)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这是裘中最珍贵的。成语“集腋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通“披”,披着。
(6)陛:宫殿的台阶。
(7)有间,一会儿。
(8)知:知道
(9)逸,安逸。
(10)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参考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