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獐
【清】侯方域
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 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氏,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 西旅氏: 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 獒: 猛犬。② 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 侵假: 逐渐。④ 翁翁: 和睦的样子。 ⑤ 煦煦: 和悦的样子。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 过:拜访
B.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 审:审察
C.吾废吾索矣 废:去除
D.所以饵童子也 饵:迷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侯子对凶犬害獐有所警惕的一组是(3分)
①獐可驯乎 ②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③又且不知吾二犬 ④子曷使童子守之
⑤而犹授吱獐以索 ⑥亦将有灾焉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子建造兽圈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只獐子,后来又把它转送给王仲凫。
B.王仲凫认为侯子不善于驯养獐子,他打算让獐子和他的两只凶犬成为朋友。
C.两只凶大假意亲近獐子,使主人和獐子失去戒心,然后伺机咬死了獐子。
D.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凶犬不可丧失警惕,谨防被咬。
5. 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3分)
参考答案
2.B(审:明白)
3.C(①是对獐子是否可驯养感到怀疑,③是王仲凫认为侯子不了解他的两条狗,⑥是獐子被咬死后有人认为没有凶犬獐子也会有灾难。)
4.D(意在告诫人们对于邪恶之人不可丧失警惕。)
5.
(1)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因”“安”“岂……哉”各1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2)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侯子。(“语”“以”“状”各1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二: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
答案 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
得分点 “无乃”,大意对。
(2)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答案 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
得分点 “审”、“曷”(何不)、“以”及省略的宾语,大意对。
(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
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
得分点 “因而”、“安”、“岂……哉”、句意通顺。
(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3分)★
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
得分点 “语”、“以”、“状”、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一)
有个宾客来探访我时,送给我一只獐子。我说:“这獐子能驯服吗?”宾客回答说:“在道德完善的远古时代,野兽可以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游戏。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我说:“是这样。”于是建造了兽圈并接受了獐子。王仲凫听后说:“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我说:“你的庭院里有两条狗,那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犬,而那小而跑得快的是猛犬韩子卢的后代。它们都有吃掉獐子的欲望,怎么办?”王仲凫笑着说:“你不仅不善于驯养獐,而且还不了解我的两条狗。我准备引导獐子去见那两条狗,逐渐让它们在一个圈里吃食,逐渐在一处睡觉,逐渐成为好朋友,并且日益友好。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我说:“虽然这样,你何不让童仆看守那两条狗,并且将獐子用绳索拴住?” 王仲凫没有回答。
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将童仆辞退了!看那两条狗的样子,与獐子相处比较和睦了。”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把拴獐子的绳索去掉了,看那两条狗的神情,对獐子和悦的样子很亲近;虽然这样,獐子还存有嫌隙。”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獐子已经没有嫌隙了,与那两条狗混为一体了。”又过了三天,两条狗趁獐子熟睡之际咬它,獐子最终被两条狗咬死了。
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我说:“你原来不了解那两条狗吗?以前它们装出和睦相处的样子,是用来迷惑我的童仆的;随后做出和悦亲近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而去掉绳索的,并且担心有人会援助獐子;接着表示和獐子没有嫌隙,是用来迷惑那头獐子的。你撤走了獐的防备,消除了可能给予獐子的援助,并且探到獐子的真实情况,这正是西楚霸王项羽有力无处使,春秋时宋国大夫南宫万被杀死的原因啊,何况是獐子呢?”王仲凫很生气,抽出戈来驱赶那两条狗。我说:“不需要了。那世上相互成为朋友,越来越亲密,却出其不意地陷害对方的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那两条狗才开始有的。”有人说:“这头獐子,内心孤洁而气度狭隘,像那种无论怎样对待他都不满意的人,即使没有那两条狗,也会遭遇灾难的。”
【清】侯方域
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 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氏,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 西旅氏: 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 獒: 猛犬。② 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 侵假: 逐渐。④ 翁翁: 和睦的样子。 ⑤ 煦煦: 和悦的样子。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 过:拜访
B.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 审:审察
C.吾废吾索矣 废:去除
D.所以饵童子也 饵:迷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侯子对凶犬害獐有所警惕的一组是(3分)
①獐可驯乎 ②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③又且不知吾二犬 ④子曷使童子守之
⑤而犹授吱獐以索 ⑥亦将有灾焉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子建造兽圈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只獐子,后来又把它转送给王仲凫。
B.王仲凫认为侯子不善于驯养獐子,他打算让獐子和他的两只凶犬成为朋友。
C.两只凶大假意亲近獐子,使主人和獐子失去戒心,然后伺机咬死了獐子。
D.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凶犬不可丧失警惕,谨防被咬。
5. 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3分)
参考答案
2.B(审:明白)
3.C(①是对獐子是否可驯养感到怀疑,③是王仲凫认为侯子不了解他的两条狗,⑥是獐子被咬死后有人认为没有凶犬獐子也会有灾难。)
4.D(意在告诫人们对于邪恶之人不可丧失警惕。)
5.
(1)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因”“安”“岂……哉”各1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2)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侯子。(“语”“以”“状”各1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二: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
答案 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
得分点 “无乃”,大意对。
(2)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答案 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
得分点 “审”、“曷”(何不)、“以”及省略的宾语,大意对。
(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
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
得分点 “因而”、“安”、“岂……哉”、句意通顺。
(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3分)★
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
得分点 “语”、“以”、“状”、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一)
有个宾客来探访我时,送给我一只獐子。我说:“这獐子能驯服吗?”宾客回答说:“在道德完善的远古时代,野兽可以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游戏。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我说:“是这样。”于是建造了兽圈并接受了獐子。王仲凫听后说:“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我说:“你的庭院里有两条狗,那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犬,而那小而跑得快的是猛犬韩子卢的后代。它们都有吃掉獐子的欲望,怎么办?”王仲凫笑着说:“你不仅不善于驯养獐,而且还不了解我的两条狗。我准备引导獐子去见那两条狗,逐渐让它们在一个圈里吃食,逐渐在一处睡觉,逐渐成为好朋友,并且日益友好。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我说:“虽然这样,你何不让童仆看守那两条狗,并且将獐子用绳索拴住?” 王仲凫没有回答。
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将童仆辞退了!看那两条狗的样子,与獐子相处比较和睦了。”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把拴獐子的绳索去掉了,看那两条狗的神情,对獐子和悦的样子很亲近;虽然这样,獐子还存有嫌隙。”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獐子已经没有嫌隙了,与那两条狗混为一体了。”又过了三天,两条狗趁獐子熟睡之际咬它,獐子最终被两条狗咬死了。
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我说:“你原来不了解那两条狗吗?以前它们装出和睦相处的样子,是用来迷惑我的童仆的;随后做出和悦亲近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而去掉绳索的,并且担心有人会援助獐子;接着表示和獐子没有嫌隙,是用来迷惑那头獐子的。你撤走了獐的防备,消除了可能给予獐子的援助,并且探到獐子的真实情况,这正是西楚霸王项羽有力无处使,春秋时宋国大夫南宫万被杀死的原因啊,何况是獐子呢?”王仲凫很生气,抽出戈来驱赶那两条狗。我说:“不需要了。那世上相互成为朋友,越来越亲密,却出其不意地陷害对方的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那两条狗才开始有的。”有人说:“这头獐子,内心孤洁而气度狭隘,像那种无论怎样对待他都不满意的人,即使没有那两条狗,也会遭遇灾难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