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15.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 B.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有以:有什么办法
C.王何必曰利 必:必然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丢弃
答案:15.C A “必”的意思是“一定”。
16. 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16.B 其他三个是转折关系,B为修饰关系。
17. 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何以利吾国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答案:17.C A、B、D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为宾语前置。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3)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2分)
18.(1)(2) 略
(3) 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15.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 B.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有以:有什么办法
C.王何必曰利 必:必然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丢弃
答案:15.C A “必”的意思是“一定”。
16. 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16.B 其他三个是转折关系,B为修饰关系。
17. 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何以利吾国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答案:17.C A、B、D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为宾语前置。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3)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2分)
18.(1)(2) 略
(3) 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