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①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土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维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①太祖:魏武帝曹操。②方轨:大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之为掾 辟:调职
B.宜遂乘之 乘:趁机
C.则应涪之兵寡矣 应:呼应
D.并退还 并:一块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邓艾有智慧的一组是(3分)
①贼去未远,或能复还 ②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③艾即夜潜军径到 ④今贼摧折,宜遂乘之
⑤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⑥乃叱忠、纂等,将斩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邓艾出身贫寒,从小失去父亲,还有口吃的毛病,但是他志存高远,读陈寔碑文而
自定名字;胸怀大志,见到高山大河,常常指点规划建立军营的地点。
B.邓艾跟随征西将军郭淮迎击蜀国大将姜维部队,击退姜维后,在郭淮向西进攻的时
候,他认为应该分兵防备不测,随后他又识破了姜维的声东击西之计。
C.各路大军对西蜀发动攻击。姜维在剑阁阻止了钟会前进的步伐。这时邓艾献上奇袭
蜀国腹地的大胆计划,避实就虚,以绕过姜维主力,让姜维大军腹背受敌。
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迫使后主刘禅遣使请
降。可贵的是,进驻成都后,邓艾严控部下,对官民进行安抚,受到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5分)
(2)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5分)
参考答案
4. D(A征召。B追击。C救援)
5. A(②主语不是邓艾。⑥是表现邓艾愤怒)
6. D(马邈投降,不是被击败的)
7. (1)敌兵撤退(离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 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5分,划线处每 处1分,意思对1分)
(2)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 人都称赞邓艾。(5分,划线处每处1分,意思对1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魏太祖曹操攻破荆州后,他也迁移到汝南,为当地农民放牛。十二岁那年,邓艾随着母亲来到颍川,读到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写道:“做的文章成为世人所推崇的典范,做人的准则为士大夫所效法。”邓艾于是自己取名叫“范”,字士则。他的宗族亲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改掉这个名字。后来任都尉学士,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文书,于是为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划脚,认为军营该安在何处等,别人常常嘲笑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于是出使朝廷,见到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邓艾很不一般,于是召他作为自己的属官,迁任尚书郎。
嘉平元年(249),与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西蜀偏将军姜维的进犯。姜维败退后,郭淮于是向西袭击羌地。邓艾说:“敌兵撤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三天以后,姜维派遣廖化从白水之南向邓艾营地逼近。邓艾对诸位将领说:“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邓艾当即派兵于夜晚直接驻守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偷袭洮城,幸亏邓艾事先占据了洮城,魏军得以战斗不败。
景元四年(263)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军攻打西蜀。姜维还军把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没有攻下来。邓艾上书说:“现在敌兵大受挫折,应乘胜追击。从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城,距剑阁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在这种情形下,)剑阁的守兵必然退回,奔赴涪城。那么钟会就可以沿大道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退回去,那么,救援(应对)涪城的兵力就少了。兵法说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进攻其空虚之地,一定能打败敌人。”
这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右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再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
邓艾率兵进驻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二: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言:碑文
B.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 资:凭借
C.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喻:明白
D.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 事:战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不足以尽地利
B.艾以为“田良水少……” 又以为“昔破黄巾……”
C.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D.泛舟而下,达于江、淮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7.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与其它三个用法不相同的是
A.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B.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
C.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D.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虽然很小就成了孤儿,十二岁就给人家放牛,但是,他非常敬仰 “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的已故太丘长陈寔。
B.邓艾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勉强做了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僚们送给他很多财物,他又不表示感谢,因此当时的人都嘲笑他。
C.根据朝廷开垦农田储备军需物资的要求,邓艾经过实地考察,撰写了《济河论》,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具体的屯田建议。
D.由于邓艾对姜维军事行动的意图作出了准确的分析判断,并且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被姜维打败。
9.翻译和断句。(10分)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4分)
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⑵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②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答案 (10分)
(1)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4分,对2处给1分)
(2)①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3分)②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3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为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
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担任典农功曹,被派遣到京师呈报事务,因此见到了太尉司马宣王。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大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当时朝廷想要开垦农田储备粮食,作为消灭贼寇的物资,派邓艾巡视陈、项以东直到寿春一带。邓艾认为“这里田地肥沃但水源缺乏,不足以发挥第地力,应该开凿河渠,引水灌溉农田,这样既能大量积蓄军粮,又可使运输粮食的水路畅通”。于是撰写了《济河论》来说明他的想法。他又认为“过去打败黄巾军,是因为广开屯田,在许都储存了许多粮食才控制了四方。现在东、西、北三面已经平定,战事出在淮南。每次大军出征讨伐,运送粮食的士兵超过了军队的半数,耗资巨大,成为负担繁重的劳役。
陈、蔡之间,地势低平,田地肥沃,许昌附近少置稻田,就能加大河水流量,让水聚合起来向东流。在淮北屯兵两万人,淮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这样平常就有四万人,一边耕种一边防守。水量充足时,每年的收成可达到西边田地的三倍,估计除去各种费用,每年可交纳五百万斛军粮。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水一带囤积三千万斛的粮食,这就够十万军队五年的军粮了。利用这样的条件去征伐吴国,无论打到哪里都没有攻不下的。”司马宣王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全部按照他的说法施行。正始二年,就开凿拓宽了运粮的河道,每逢东南有战事,大军出动,乘船顺流东下,可以直达长江、淮水,军用物资和粮食都有储备而没有水患,这都是邓艾建议的作用。
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参军,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维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①太祖:魏武帝曹操。②方轨:大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之为掾 辟:调职
B.宜遂乘之 乘:趁机
C.则应涪之兵寡矣 应:呼应
D.并退还 并:一块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邓艾有智慧的一组是(3分)
①贼去未远,或能复还 ②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③艾即夜潜军径到 ④今贼摧折,宜遂乘之
⑤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⑥乃叱忠、纂等,将斩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邓艾出身贫寒,从小失去父亲,还有口吃的毛病,但是他志存高远,读陈寔碑文而
自定名字;胸怀大志,见到高山大河,常常指点规划建立军营的地点。
B.邓艾跟随征西将军郭淮迎击蜀国大将姜维部队,击退姜维后,在郭淮向西进攻的时
候,他认为应该分兵防备不测,随后他又识破了姜维的声东击西之计。
C.各路大军对西蜀发动攻击。姜维在剑阁阻止了钟会前进的步伐。这时邓艾献上奇袭
蜀国腹地的大胆计划,避实就虚,以绕过姜维主力,让姜维大军腹背受敌。
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迫使后主刘禅遣使请
降。可贵的是,进驻成都后,邓艾严控部下,对官民进行安抚,受到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5分)
(2)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5分)
参考答案
4. D(A征召。B追击。C救援)
5. A(②主语不是邓艾。⑥是表现邓艾愤怒)
6. D(马邈投降,不是被击败的)
7. (1)敌兵撤退(离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 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5分,划线处每 处1分,意思对1分)
(2)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 人都称赞邓艾。(5分,划线处每处1分,意思对1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魏太祖曹操攻破荆州后,他也迁移到汝南,为当地农民放牛。十二岁那年,邓艾随着母亲来到颍川,读到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写道:“做的文章成为世人所推崇的典范,做人的准则为士大夫所效法。”邓艾于是自己取名叫“范”,字士则。他的宗族亲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改掉这个名字。后来任都尉学士,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文书,于是为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划脚,认为军营该安在何处等,别人常常嘲笑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于是出使朝廷,见到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邓艾很不一般,于是召他作为自己的属官,迁任尚书郎。
嘉平元年(249),与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西蜀偏将军姜维的进犯。姜维败退后,郭淮于是向西袭击羌地。邓艾说:“敌兵撤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三天以后,姜维派遣廖化从白水之南向邓艾营地逼近。邓艾对诸位将领说:“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邓艾当即派兵于夜晚直接驻守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偷袭洮城,幸亏邓艾事先占据了洮城,魏军得以战斗不败。
景元四年(263)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军攻打西蜀。姜维还军把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没有攻下来。邓艾上书说:“现在敌兵大受挫折,应乘胜追击。从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城,距剑阁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在这种情形下,)剑阁的守兵必然退回,奔赴涪城。那么钟会就可以沿大道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退回去,那么,救援(应对)涪城的兵力就少了。兵法说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进攻其空虚之地,一定能打败敌人。”
这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右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再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
邓艾率兵进驻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二: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7.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与其它三个用法不相同的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9.翻译和断句。(10分)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4分)
⑵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答案
(1)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4分,对2处给1分)
(2)①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3分)②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3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为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
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担任典农功曹,被派遣到京师呈报事务,因此见到了太尉司马宣王。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大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当时朝廷想要开垦农田储备粮食,作为消灭贼寇的物资,派邓艾巡视陈、项以东直到寿春一带。邓艾认为“这里田地肥沃但水源缺乏,不足以发挥第地力,应该开凿河渠,引水灌溉农田,这样既能大量积蓄军粮,又可使运输粮食的水路畅通”。于是撰写了《济河论》来说明他的想法。他又认为“过去打败黄巾军,是因为广开屯田,在许都储存了许多粮食才控制了四方。现在东、西、北三面已经平定,战事出在淮南。每次大军出征讨伐,运送粮食的士兵超过了军队的半数,耗资巨大,成为负担繁重的劳役。
陈、蔡之间,地势低平,田地肥沃,许昌附近少置稻田,就能加大河水流量,让水聚合起来向东流。在淮北屯兵两万人,淮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这样平常就有四万人,一边耕种一边防守。水量充足时,每年的收成可达到西边田地的三倍,估计除去各种费用,每年可交纳五百万斛军粮。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水一带囤积三千万斛的粮食,这就够十万军队五年的军粮了。利用这样的条件去征伐吴国,无论打到哪里都没有攻不下的。”司马宣王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全部按照他的说法施行。正始二年,就开凿拓宽了运粮的河道,每逢东南有战事,大军出动,乘船顺流东下,可以直达长江、淮水,军用物资和粮食都有储备而没有水患,这都是邓艾建议的作用。
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参军,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