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以备突厥
B.乃以元振充使 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
C.则其下必怨 后然其计
D.因觇虏情 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元振“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 ②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
③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④独元振总兵扈帝
⑤元振遽奏礼止 ⑥十年,赠太子少保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6、C 代词 他的
7、A
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3分)
A.一不质名氏 质:评判,对质
B.因觇虏情 觇:窥视
C.款塞愿和 款:赔款
D.修吊赠礼 吊:忧虑,怜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乃以元振充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则其下必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因觇虏情 相如因持璧却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
B.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C.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D.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
(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
(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
参考答案
4.B:窥视(A:质问; C款:扣。款塞,扣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D:悼念死者)
5.C(C代词,他的;A连词,因为 /连词,来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D副词,趁机/连词,于是)
6.D(授官是以后的事)
7.(1)武则天知道是郭震做的事,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省略句”1分,活用词“奇”1分,句意1分。)
(2)恰好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雨”落下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注意补充“他的皮肤”。)
(3)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获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得罪”1分,“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身高七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十八岁,郭元振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这件事传到皇后武则天那里,武后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可武后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看。并破格提升了郭震。授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
神龙年间,郭震被提拔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牙帐中与之谈判。当时,天正下着雨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也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突厥人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朝廷下诏郭元振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于是进爵封为代国公,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又为朔方大总管,以防备突厥。还没有去上任,正赶上玄宗在武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急忙上前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玄宗于是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元振“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参考答案
6、C 代词 他的
7、A
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A.一不质名氏
B.因觇虏情
C.款塞愿和
D.修吊赠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钦陵欲裂四镇
B.乃以元振充使
C.则其下必怨
D.因觇虏情
A.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
B.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C.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D.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
(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
(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
参考答案
4.B:窥视(A:质问; C款:扣。款塞,扣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D:悼念死者)
5.C(C代词,他的;A连词,因为 /连词,来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D副词,趁机/连词,于是)
6.D(授官是以后的事)
7.(1)武则天知道是郭震做的事,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省略句”1分,活用词“奇”1分,句意1分。)
(2)恰好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雨”落下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注意补充“他的皮肤”。)
(3)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获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得罪”1分,“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身高七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十八岁,郭元振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这件事传到皇后武则天那里,武后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可武后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看。并破格提升了郭震。授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
神龙年间,郭震被提拔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牙帐中与之谈判。当时,天正下着雨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也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突厥人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朝廷下诏郭元振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于是进爵封为代国公,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又为朔方大总管,以防备突厥。还没有去上任,正赶上玄宗在武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急忙上前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玄宗于是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