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曰:“若何官?”炼曰:“锦衣卫经历沈炼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罢议。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遂上疏言嵩罪十,请罢斥以谢天下。帝大怒,搒之数十,谪佃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先是,许论总督宣、大,常杀良民冒功,炼贻书诮让。后嵩党杨顺为总督。会俺答入寇,破应州四十余堡,惧罪,欲上首功自解,纵吏士遮杀避兵人,逾于论。炼遗书责之加切。顺大怒,走私人白世蕃。巡按御史路楷,亦嵩党也。世蕃属与顺合图之,许厚报。两人日夜谋所以中炼者。会蔚州妖人阎浩等素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谓楷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斩炼宣府市。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顺、楷杀人媚奸状发,给事中魏时亮、陈瓒亦相继论之。遂下顺、楷吏,论死。天启初,谥忠愍。
(节选自《明史•卷三百九•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
B.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
C.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
D.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即“丁父忧”。通常朝廷官员无论现居何官何职,如若父母去世,都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B.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C.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但也有打着勤王旗号进行谋反夺权的。
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历代均有设置,是唯一一所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炼傲视权贵,在酒筵上替人打抱不平。虽然知道待他很好的上司陆炳与严世蕃交情深厚,但面对跋扈的严世蕃,仍然当面与他唱反调。
B.沈炼刚直敢言,为国积极献策。当主张不能轻易纵容俺答的赵贞吉孤立无援时,他在朝堂上挺身而出支持赵贞吉并请求集合大军攻击俺答。
C.沈炼嫉恶如仇,对奸臣误国义愤填膺。上疏揭露严嵩罪状并要求罢斥严嵩,结果被皇帝责打,贬到保安垦田。
D.沈炼深得民心,得到贬所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当地商人腾出自家房屋给他居住,乡里长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2)惧罪,欲上首功自解,纵吏士遮杀避兵人,逾于论。
参考答案
4.(3分)C 【解析】句首主语补出是杨顺和路楷,“窜”“诬”“听”三个动词各自领起分句。“师事”以师礼相待,后接宾语“炼”;“具狱上”结案上报;“长兵部”的“长”念zhǎng,这里是掌管的意思。
5.(3分)D 【解析】“是唯一一所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错,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除“太学”外,还有“国子学”。
6.(3分)B 【解析】“在朝堂上挺身而出支持赵贞吉并请求集合大军攻击俺答”有误,原文“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可知请求集合大军攻击俺答不是在朝堂上,而是后来上疏提出的。
7.(10分)
(1)(5分)这些话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方法来报复沈炼。(重点字词“稍稍”“有以”“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5分)杨顺惧怕获罪,想上报斩敌之功来自求解脱,就纵容官吏士卒拦截杀害躲避兵祸的人,杀掉的人远远超过许论。(重点字词“自解”“纵”“遮杀”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官溧阳知县。由于刚直狂傲,触犯御史,被调到茌平。爹去世而离任,后补任清丰知县,调入朝廷做锦衣卫经历。锦衣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交情深厚,所以沈炼也多次和严世蕃一同饮酒。严世蕃用酒虐待客人,沈炼心有不平,总是同他唱反调,严世蕃畏惧而不敢和沈炼计较。适逢俺答侵犯京师,投信要求贡物,信中有许多轻慢的话。皇帝拿信到朝堂上让廷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朝廷不要答应。廷臣没有人敢支持赵贞吉的,唯独沈炼支持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炼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大臣不说,所以小吏说这件事。”于是停止廷议。沈炼愤慨于国家无人,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一万骑兵保护陵寝,一万骑兵保护通州的军队储粮,并集合勤王军队十多万人,趁敌人怠惰时发起攻击,必能大获全胜。皇帝没有省悟。严嵩地位尊贵被皇上宠幸而当权,边臣竞相贿赂送东西给他。等到出了意外事故后惧怕获罪,加倍运送金银贿赂严嵩,贿赂一天比一天重。沈炼时时扼腕叹息。于是上疏列出严嵩的十条罪状,请求将他罢斥来向天下人谢罪。皇帝大怒,将他杖打了数十下,贬到保安垦田。他去后,没有馆舍居住。当地商人询问到他获罪的缘由,搬家把屋舍让给他。乡里长老也天天给他送柴送米,还派遣子弟跟他学习。沈炼把忠义大节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大家都非常高兴。塞外的人向来性格刚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争着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沈炼也很高兴,天天与他们一起骂严嵩父子是常有的事。这些话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方法来报复沈炼。在这以前,许论任宣、大地区的总督,经常杀害良民冒领功劳,沈炼去信责备他。后来严嵩的党徒杨顺做总督。适逢俺答入侵,攻破应州四十多个城堡,杨顺惧怕获罪,想上报斩敌之功来自求解脱,就纵容官吏士卒拦截杀害躲避兵祸的人,杀掉的人远远超过许论。沈炼去信严加责备。杨顺大怒,让亲信告诉严世蕃。此时的巡按御史路楷,也是严嵩的党徒。严世蕃嘱咐他和杨顺一起谋划这件事,许诺给他们厚报。他们两人日夜谋划如何中伤沈炼。适逢一向用白莲教蛊惑人心的蔚州妖人阎浩等人,正进出漠北,泄露边地军情成为祸患。官军捕获他们,供词牵连的人很多。杨顺大喜,对路楷说:“这回足以用来报答严公子了。”于是窜改供词把沈炼的名字放在其中,捏造阎浩等人以师礼对待沈炼,听从沈炼指挥,结案上报。严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许论这时正掌管兵部,竟然像他们上报的一样通过了审察。在宣府街市斩杀沈炼。后来严嵩罪行败露,严世蕃被杀。临刑时,沈炼教过的在太学的保安子弟们,用一块锦帛在上面写上沈炼的姓名官爵,持举入市。看着严世蕃被砍头后,大呼说:“沈公可以瞑目了。”接着恸哭离去。隆庆初期,皇帝下诏令褒赏言事的人。赠沈炼光禄少卿。杨顺、路楷杀人媚奸的情况被揭发,给事中魏时亮、陈瓒也相继疏论这件事。于是将杨顺、路楷交付官员审理,处以极刑。天启初年,追赠沈炼“忠愍”的谥号。
(节选自《明史•卷三百九•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
B.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
C.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
D.窜炼名/其中诬浩等师事/炼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即“丁父忧”。通常朝廷官员无论现居何官何职,如若父母去世,都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B.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C.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但也有打着勤王旗号进行谋反夺权的。
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历代均有设置,是唯一一所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炼傲视权贵,在酒筵上替人打抱不平。虽然知道待他很好的上司陆炳与严世蕃交情深厚,但面对跋扈的严世蕃,仍然当面与他唱反调。
B.沈炼刚直敢言,为国积极献策。当主张不能轻易纵容俺答的赵贞吉孤立无援时,他在朝堂上挺身而出支持赵贞吉并请求集合大军攻击俺答。
C.沈炼嫉恶如仇,对奸臣误国义愤填膺。上疏揭露严嵩罪状并要求罢斥严嵩,结果被皇帝责打,贬到保安垦田。
D.沈炼深得民心,得到贬所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当地商人腾出自家房屋给他居住,乡里长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2)惧罪,欲上首功自解,纵吏士遮杀避兵人,逾于论。
参考答案
4.(3分)C 【解析】句首主语补出是杨顺和路楷,“窜”“诬”“听”三个动词各自领起分句。“师事”以师礼相待,后接宾语“炼”;“具狱上”结案上报;“长兵部”的“长”念zhǎng,这里是掌管的意思。
5.(3分)D 【解析】“是唯一一所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错,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除“太学”外,还有“国子学”。
6.(3分)B 【解析】“在朝堂上挺身而出支持赵贞吉并请求集合大军攻击俺答”有误,原文“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可知请求集合大军攻击俺答不是在朝堂上,而是后来上疏提出的。
7.(10分)
(1)(5分)这些话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方法来报复沈炼。(重点字词“稍稍”“有以”“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5分)杨顺惧怕获罪,想上报斩敌之功来自求解脱,就纵容官吏士卒拦截杀害躲避兵祸的人,杀掉的人远远超过许论。(重点字词“自解”“纵”“遮杀”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官溧阳知县。由于刚直狂傲,触犯御史,被调到茌平。爹去世而离任,后补任清丰知县,调入朝廷做锦衣卫经历。锦衣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交情深厚,所以沈炼也多次和严世蕃一同饮酒。严世蕃用酒虐待客人,沈炼心有不平,总是同他唱反调,严世蕃畏惧而不敢和沈炼计较。适逢俺答侵犯京师,投信要求贡物,信中有许多轻慢的话。皇帝拿信到朝堂上让廷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朝廷不要答应。廷臣没有人敢支持赵贞吉的,唯独沈炼支持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炼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大臣不说,所以小吏说这件事。”于是停止廷议。沈炼愤慨于国家无人,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一万骑兵保护陵寝,一万骑兵保护通州的军队储粮,并集合勤王军队十多万人,趁敌人怠惰时发起攻击,必能大获全胜。皇帝没有省悟。严嵩地位尊贵被皇上宠幸而当权,边臣竞相贿赂送东西给他。等到出了意外事故后惧怕获罪,加倍运送金银贿赂严嵩,贿赂一天比一天重。沈炼时时扼腕叹息。于是上疏列出严嵩的十条罪状,请求将他罢斥来向天下人谢罪。皇帝大怒,将他杖打了数十下,贬到保安垦田。他去后,没有馆舍居住。当地商人询问到他获罪的缘由,搬家把屋舍让给他。乡里长老也天天给他送柴送米,还派遣子弟跟他学习。沈炼把忠义大节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大家都非常高兴。塞外的人向来性格刚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争着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沈炼也很高兴,天天与他们一起骂严嵩父子是常有的事。这些话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方法来报复沈炼。在这以前,许论任宣、大地区的总督,经常杀害良民冒领功劳,沈炼去信责备他。后来严嵩的党徒杨顺做总督。适逢俺答入侵,攻破应州四十多个城堡,杨顺惧怕获罪,想上报斩敌之功来自求解脱,就纵容官吏士卒拦截杀害躲避兵祸的人,杀掉的人远远超过许论。沈炼去信严加责备。杨顺大怒,让亲信告诉严世蕃。此时的巡按御史路楷,也是严嵩的党徒。严世蕃嘱咐他和杨顺一起谋划这件事,许诺给他们厚报。他们两人日夜谋划如何中伤沈炼。适逢一向用白莲教蛊惑人心的蔚州妖人阎浩等人,正进出漠北,泄露边地军情成为祸患。官军捕获他们,供词牵连的人很多。杨顺大喜,对路楷说:“这回足以用来报答严公子了。”于是窜改供词把沈炼的名字放在其中,捏造阎浩等人以师礼对待沈炼,听从沈炼指挥,结案上报。严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许论这时正掌管兵部,竟然像他们上报的一样通过了审察。在宣府街市斩杀沈炼。后来严嵩罪行败露,严世蕃被杀。临刑时,沈炼教过的在太学的保安子弟们,用一块锦帛在上面写上沈炼的姓名官爵,持举入市。看着严世蕃被砍头后,大呼说:“沈公可以瞑目了。”接着恸哭离去。隆庆初期,皇帝下诏令褒赏言事的人。赠沈炼光禄少卿。杨顺、路楷杀人媚奸的情况被揭发,给事中魏时亮、陈瓒也相继疏论这件事。于是将杨顺、路楷交付官员审理,处以极刑。天启初年,追赠沈炼“忠愍”的谥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