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生应鸾,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一日,坐轿拜客,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及出视,乃骡车也。生怒叱之。李曰:“适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生曰:“汝真钝汉,舆即是轿。因轿字不典,故通称舆字。”李笑曰:“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生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①,武城人。’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然乎?否耶?”李曰:“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此说谬妄。”生曰:“汝何所见而云然?”李曰:“《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邾师,获鉏弱地。’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克之。’《孟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齐乘》亦谓‘子游弦歌旧邑②,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而从无两武城之说。”生曰:“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见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生大叹赏。归述于费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礼书。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
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生怪问之。李曰:“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曰:“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③,翩翩然置身台省④,亦趁着十年好运耳!”
(取材于沈起凤《谐铎·骡后谈书》)
二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序>》)
【注】①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子弟子。②旧邑:指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③俭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鉴》: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家用残缺的《通鉴》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被戏称为“芝麻通鉴”。④台省: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
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 司:掌管
B.适奉明谕,止言备舆 适:刚才
C.伐武城,克之 克:攻下
D.除其役,拔充礼书 除:任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出视,乃骡车也 僧乃笑曰
B.令李步随于后 别于两地而言
C.而记曾子所居武城 而所谈临淄旧典
D.享重名而邀厚福 僧畏慑,拳足而寝
10.对下列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 写了一个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
B.此小人桑梓之地 这正是我的家乡
C.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 那与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
D.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赏给他资产和农具,送给他回家的路费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②归述于费令,亦奇之。
1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3分)
从“学识”看,《骡后谈书》中的李升与《夜航船<序>》中的士子都可谓 ① 。不过李升在论述关于“武城”的问题时可谓 ② ,令谢生心服口服;而士子在僧人面前的高谈阔论则可谓 ③ ,博人一笑而已。(3分)
13.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
8.(3分)D
9.(3分)C
10.(3分)D
11.(6分)
①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
【评分参考】“意”“若辈”“通品”各1分,“若”也可译为“这”。
②(谢生)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
【评分参考】“述于费令”1分;第二句省略成分 “县令”1分;“奇”1分,“奇”也可以译为“觉得奇怪”。
12. (3分)
【答案示例】
①一知半解(才疏学浅、半瓶子醋……)
②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③装腔作势(强不知以为知、猪鼻子插葱……)
【评分参考】①②③各1分,意思对即可。
13. (6分)
【答案示例】
①沈起凤借李升的故事表达了对有些人没有真本事、靠运气得到高位的现象的批判。
②张岱借士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不懂装懂的人的嘲讽。
【评分参考】
①“没有真本事”“靠运气”“高位”“批判”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②“不懂装懂”“嘲讽”各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一
谢应鸾,在他叔叔文涛先生任职的临淄县署做幕僚。后来又被费县县令借用担任管理文书的工作。一天,谢生要坐轿访客,写了一张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等谢生出门一看,发现竟然是一辆骡车。谢生大怒,斥责李升。李升说:“刚才奉您的指示,只是说备‘舆’,没有说备‘轿’。”谢生说:“你真是个蠢夫,‘舆’就是‘轿’。因为‘轿’字没有典故出处,所以通称为‘舆’。”李升笑着说:“昔日淮南王《谏击闽越书》中就有‘舆轿逾岭’一句,怎么能说没有典故出处呢?”谢生愕然,说:“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
于是谢生(命人)把骡子解下来,自己骑在骡子上,让李升在后面步行跟从,说:“你既然腹有诗书,也知道费县这里关于武城的事吗?”李升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能不知道?”谢生问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而记载曾子居住的武城时,却叫‘南武城’以区别,这是说鲁国当时有两个武城啊!是不是这样呢?”李升回答:“一般都认为澹台灭明所住的是费县的武城,而曾子所住的‘南武城’在现在的嘉祥县。这种说法是错的。”谢生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李升回答:“《春秋》记载,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消灭邾师,并将鉏弱地占为己有。’哀公八年:‘吴国军队……攻打下了武城。’《孟子》中记载:曾子住在武城的时候,有越人入侵。因此,和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就是现在费县的武城啊。《齐乘》也说‘子游担任武城邑令,武城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从来就没有两个武城的说法。”谢生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史记》记载的为何独有个‘南武城’这个名字呢?”李升回答:“以我浅见揣度,是因为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这两个武城都在曾子所住的武城的北边)。所以《史记》里说‘南武城’,是为了与这两个武城区分而说的。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也是这种情况。”谢生听后大为叹赏。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免除了李升的差役,提拔为礼仪文书。不到一年,李升的家产就增至千金,成为邻里间的富户。
后来文涛先生编修《临淄县志》,招谢生前去。谢生认为李升可以充当顾问,于是带他一同前往。然而李升谈及的临淄旧事,都是(临淄下辖的)淄川县的事情。谢生奇怪,问李升缘故。李升说:“小人书箱中私藏之书,只有关于淄川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临淄的内容。谢生十分疑惑,急忙要李升私藏的书来看。原来是两本《说铃》,破碎不全,只有十多页《山东考古录》(注:《山东考古录》是《说铃》中一卷的卷名),另外还有四五页《闽小记》。当时李升与谢生所谈到的舆轿之论和关于两座武城的考证,都恰巧是在这几页书中谈到的!谢生于是感叹道:“那些凭借运气享受了重名厚禄的文人,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文涛先生听了,也大笑,赏给李升一些盘缠,让他回到费县去。
《谐铎》论曰:“那些腹中空空无学问的人凭借着残缺支离的《通鉴》,轻而易举地置身朝廷高位,也不过就是借着十年好运气罢了。”
二
过去有一个僧人,与一个读书人同宿在(狭窄的)夜航船上。读书人高谈阔论,让僧人很是敬畏,一直蜷着脚休息(不敢伸脚)。后来僧人听到读书人话里有破绽,就说:“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读书人说:“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于是笑着说:“这样说起来,姑且还是让小僧我伸伸脚吧。”
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生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①,武城人。’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然乎?否耶?”李曰:“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此说谬妄。”生曰:“汝何所见而云然?”李曰:“《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邾师,获鉏弱地。’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克之。’《孟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齐乘》亦谓‘子游弦歌旧邑②,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而从无两武城之说。”生曰:“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见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生大叹赏。归述于费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礼书。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
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生怪问之。李曰:“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曰:“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③,翩翩然置身台省④,亦趁着十年好运耳!”
(取材于沈起凤《谐铎·骡后谈书》)
二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序>》)
【注】①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子弟子。②旧邑:指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③俭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鉴》: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家用残缺的《通鉴》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被戏称为“芝麻通鉴”。④台省: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
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 司:掌管
B.适奉明谕,止言备舆 适:刚才
C.伐武城,克之 克:攻下
D.除其役,拔充礼书 除:任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出视,乃骡车也 僧乃笑曰
B.令李步随于后 别于两地而言
C.而记曾子所居武城 而所谈临淄旧典
D.享重名而邀厚福 僧畏慑,拳足而寝
10.对下列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 写了一个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
B.此小人桑梓之地 这正是我的家乡
C.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 那与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
D.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赏给他资产和农具,送给他回家的路费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②归述于费令,亦奇之。
1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3分)
从“学识”看,《骡后谈书》中的李升与《夜航船<序>》中的士子都可谓 ① 。不过李升在论述关于“武城”的问题时可谓 ② ,令谢生心服口服;而士子在僧人面前的高谈阔论则可谓 ③ ,博人一笑而已。(3分)
13.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
8.(3分)D
9.(3分)C
10.(3分)D
11.(6分)
①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
【评分参考】“意”“若辈”“通品”各1分,“若”也可译为“这”。
②(谢生)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
【评分参考】“述于费令”1分;第二句省略成分 “县令”1分;“奇”1分,“奇”也可以译为“觉得奇怪”。
12. (3分)
【答案示例】
①一知半解(才疏学浅、半瓶子醋……)
②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③装腔作势(强不知以为知、猪鼻子插葱……)
【评分参考】①②③各1分,意思对即可。
13. (6分)
【答案示例】
①沈起凤借李升的故事表达了对有些人没有真本事、靠运气得到高位的现象的批判。
②张岱借士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不懂装懂的人的嘲讽。
【评分参考】
①“没有真本事”“靠运气”“高位”“批判”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②“不懂装懂”“嘲讽”各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一
谢应鸾,在他叔叔文涛先生任职的临淄县署做幕僚。后来又被费县县令借用担任管理文书的工作。一天,谢生要坐轿访客,写了一张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等谢生出门一看,发现竟然是一辆骡车。谢生大怒,斥责李升。李升说:“刚才奉您的指示,只是说备‘舆’,没有说备‘轿’。”谢生说:“你真是个蠢夫,‘舆’就是‘轿’。因为‘轿’字没有典故出处,所以通称为‘舆’。”李升笑着说:“昔日淮南王《谏击闽越书》中就有‘舆轿逾岭’一句,怎么能说没有典故出处呢?”谢生愕然,说:“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
于是谢生(命人)把骡子解下来,自己骑在骡子上,让李升在后面步行跟从,说:“你既然腹有诗书,也知道费县这里关于武城的事吗?”李升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能不知道?”谢生问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而记载曾子居住的武城时,却叫‘南武城’以区别,这是说鲁国当时有两个武城啊!是不是这样呢?”李升回答:“一般都认为澹台灭明所住的是费县的武城,而曾子所住的‘南武城’在现在的嘉祥县。这种说法是错的。”谢生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李升回答:“《春秋》记载,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消灭邾师,并将鉏弱地占为己有。’哀公八年:‘吴国军队……攻打下了武城。’《孟子》中记载:曾子住在武城的时候,有越人入侵。因此,和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就是现在费县的武城啊。《齐乘》也说‘子游担任武城邑令,武城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从来就没有两个武城的说法。”谢生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史记》记载的为何独有个‘南武城’这个名字呢?”李升回答:“以我浅见揣度,是因为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这两个武城都在曾子所住的武城的北边)。所以《史记》里说‘南武城’,是为了与这两个武城区分而说的。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也是这种情况。”谢生听后大为叹赏。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免除了李升的差役,提拔为礼仪文书。不到一年,李升的家产就增至千金,成为邻里间的富户。
后来文涛先生编修《临淄县志》,招谢生前去。谢生认为李升可以充当顾问,于是带他一同前往。然而李升谈及的临淄旧事,都是(临淄下辖的)淄川县的事情。谢生奇怪,问李升缘故。李升说:“小人书箱中私藏之书,只有关于淄川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临淄的内容。谢生十分疑惑,急忙要李升私藏的书来看。原来是两本《说铃》,破碎不全,只有十多页《山东考古录》(注:《山东考古录》是《说铃》中一卷的卷名),另外还有四五页《闽小记》。当时李升与谢生所谈到的舆轿之论和关于两座武城的考证,都恰巧是在这几页书中谈到的!谢生于是感叹道:“那些凭借运气享受了重名厚禄的文人,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文涛先生听了,也大笑,赏给李升一些盘缠,让他回到费县去。
《谐铎》论曰:“那些腹中空空无学问的人凭借着残缺支离的《通鉴》,轻而易举地置身朝廷高位,也不过就是借着十年好运气罢了。”
二
过去有一个僧人,与一个读书人同宿在(狭窄的)夜航船上。读书人高谈阔论,让僧人很是敬畏,一直蜷着脚休息(不敢伸脚)。后来僧人听到读书人话里有破绽,就说:“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读书人说:“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于是笑着说:“这样说起来,姑且还是让小僧我伸伸脚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