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下拜受胙》文言文赏析

久伴学习网古文 2023-09-02 19:38:32

《齐桓下拜受胙》文言文赏析

  《齐桓下拜受胙》这篇百字短文记述了齐桓公在会晤诸侯时接受周襄王赏赐祭肉的一个场面。粗读似乎平淡无奇,细品则觉别有滋味。

  【原文】

  《齐桓下拜受胙》

  出处:《左传》

  夏,会于葵丘①,寻盟②,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③,曰:“天子有事于文武④,使孔赐伯舅胙⑤。”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⑥,加劳⑦,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⑧,小白余⑨,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⑩,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 下,拜,登,受。

  【注释】

  ①葵丘: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②寻:重申旧事。前一年,齐桓公曾在曹国会集诸侯,所以这次集会称“寻盟”。

  ③宰孔:宰是官,孔是名,周王室的卿士。齐侯:指齐桓公。 胙:祭祀用的肉。周王赐给异姓诸侯祭肉,是一种优礼。

  ④文武:周文王和周武王。事:指祭祀。

  ⑤伯舅:天子称异姓诸侯叫伯舅。因周王室与异姓诸侯通婚。

  ⑥耋:年七十为耋。

  ⑦加劳:加上有功劳于王室。周襄王因得齐桓公的支持,才能继承王位。

  ⑧咫:八寸。咫尺:形容很近。

  ⑨小白:齐桓公名。

  ⑩陨越:坠落。

  【译文】

  夏天,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聚会,为的是重申原来的盟誓,使大家更加和好。这是合乎礼的。

  周襄王派宰孔赏赐齐侯一块祭肉。宰孔说:“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特派我来,赏赐伯舅一块祭肉。”

  齐侯刚要下阶拜谢。宰孔说:“且慢,后面还有命令哩。天子命我告诉您:‘伯舅年纪大了,加之对王室有功,特赐爵一级,不必下阶拜谢。’”齐桓公答谢:“天子的威严,离我不过咫尺,小白我岂敢贪受天子之命‘不下拜’?果真那样,只怕就会垮台,使天子也蒙受羞耻。怎敢不下阶拜谢!” 下阶,拜谢;登堂,领赏。

  【简析】

  齐桓公大会诸侯,周天子派使臣参加。为了表示对齐桓公尊奉王室的酬劳,他让使臣宰孔赴会嘉奖,并破例赏赐给桓公胙,希望他一如既往。而齐桓公也是做足了姿态,要给与会诸侯其尊敬王室的印象。最重要的,这时已经是齐桓公称霸晚期,所谓强弓之末不穿鲁缟。他在位三十五年了,形势和他治齐的初期有了天壤之别:楚成王、秦穆公、晋文公,还有那位自命不凡的宋襄公都是虎视眈眈。所以,齐桓公很需要天子的欢心,才能借助王室的威望,维系霸主的地位。

  这是篇短文,记录了周天子赏赐给齐桓公祭肉的场面。文中对齐桓公受宠若惊的神态,写得细腻生动。我们看了这篇文字,体会能是身临其境、如闻其声。胙:(读zuo)祭祀用的肉,按照周朝礼节,胙是天子祭祀社稷宗庙的物品,事后只能赐予宗室、也就是和天子同姓的诸侯。在异姓的诸侯之中,则只有夏商二王的后代才能得到,这一项规定应该是周天子对前代帝王的礼让,也是因为这两朝相隔不甚久远,他们后人的身份很明确。不像三皇五帝,根本无法确知其后人,即使是他们的本人,也多属于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或干脆是象征性的人物,周朝实际上把他们的族系也列入蛮夷一类,还不如一般的诸侯们,就更无缘受胙了。齐桓公也非姬姓宗室,没有受赏的资格,但由于齐桓公特殊的地位,其祖姜子牙和王室的特殊关系,周襄王也就给予他特殊的礼遇。

  此次齐桓公大会诸侯,与宋襄公、鲁僖公(按《史记》所载应该是鲁釐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聚集在葵丘(在今河南兰考),周天子派使臣参加。当时周襄王身在洛邑主持祭祀,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率各路诸侯尊奉王室的酬劳,他让使臣宰孔赴会并嘉奖,并破例赏赐给桓公胙,希望他一如既往。而齐桓公也是做足了姿态,要给与会诸侯其尊敬王室的印象。最重要的,这时已经是齐桓公称霸晚期,所谓强弓之末不穿鲁缟。他在位三十五年了,形势和他治齐的初期有了天壤之别:楚成王用子文、子玉扩张地域,独霸中南已使齐桓公无可奈何;秦穆公的国力也达鼎盛,用百里傒、蹇叔、孟明视,军事经济基础稳固,外交上又辅助重耳立国,俨然霸主形象;有从亡的贤臣辅佐,晋文公的复兴也近在眼前;还有那位自命不凡的宋襄公。所以,齐桓公此时很是需要王室的欢心,才能较为长久地借助王室的威望,维系他这霸主的地位。

  诸侯在葵丘举行峰会——这是在鲁僖公九年即公元前651年的夏季,再次肯定既往的盟约(寻:通古字燖,把冷了的食物温热。过去的盟约,指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联军,伐蔡伐楚最后和屈完讲和的盟约,那次还有陈侯参加),重申友好的关系,这是推崇礼制的会议。周襄王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肉(胙zuo),宰孔说:“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的.事情,派我来奖赏您祭肉(伯舅:齐是侯爵,但齐国姜姓女子很多嫁给宗室,包括周天子。前文的武姜、文姜、庄姜等都是,故周襄王称齐桓公为舅)。”齐桓公立即要下阶拜谢,宰孔说:“且慢,后面还有王命。天子让我转告说:‘因为您已是高寿(耋die老:人年过七十称耋,实际上齐桓公当时还不足七十岁。)应该重加慰劳(加通嘉:嘉奖),赐爵一级,免去下拜的礼节。’”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就在我面前不过咫尺(不违:没有离开,咫zhi:八寸),小白(齐桓公名小白)我岂敢贪受天子‘不必下拜’的命令!那样,恐怕就会跌倒到坛下,因而给天子带来耻辱,哪里敢不下拜?”于是齐桓公走下台阶,再拜稽首,叩头,然后登堂,领受了赏赐。

  周襄王对齐桓公的破例嘉奖,确实是出自本心。周襄王的继位就是齐桓公促成。周惠王病重的时候,当时还是世子的周襄王遣使到齐国,齐桓公决定邀请诸侯会盟,周惠王病逝,按照齐桓公的安排,周襄王不发丧等候齐桓公,随后八国诸侯扶保襄王登基。另外在其弟叔带勾结戎翟谋伐的危机关头,齐桓公派管仲、隰朋救驾,消灭了西戎军队。周襄王要以上卿的礼节待管仲,管仲坚辞,最后只受下卿之礼。

  此次齐桓公的下拜受胙,按《史记》文载,应该还是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桓公欲许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赐。”

  【讲解】

  这篇百字短文记述了齐桓公在会晤诸侯时接受周襄王赏赐祭肉的一个场面。粗读似乎平淡无奇,细品则觉别有滋味。

  依据周朝的规矩,“胙”是不应赐给异姓诸侯的,并且诸侯受赐必须“下拜”。周襄王却破例赐给齐侯“胙”并传令免去“下拜”之礼。这是为什么?齐桓公虽已年迈功高,且当着众诸侯的面,坚持要“下拜”受赐,绝不违礼法,又是为什么?文章围绕“下拜”二字,一波三折,既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也反映了当时还普遍存在尊周意识。

  周襄王对齐侯的特殊礼遇,不无讨好巴结之嫌,企盼霸主尊周,以维持周王室的生存与面子。他未必不觉屈辱、难堪,心中酸苦唯有自知。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这时已任诸侯盟主数十年,功高年迈,傲视群雄,称霸中原。周天子在他心目中未必有多大分量。但他在接受周天子赏赐时却表现出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情态,非但谦恭有礼,甚至近于肉麻。与其说他的言行带有矫揉的成分,毋宁说他的表演相当成功。霸主尊周,固然是给周王室面子,而他表演的真正目的,则是给在场与不在场的诸侯看,借周天子的名号,使自己的霸权合法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是后世曹孟德一类奸雄的祖师爷。

  《左传》刻画人物,往往着墨不多,很少客观地描绘,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本文写齐桓公只有一段话、一套程式化动作,却把一个雄才大略、老谋深算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

  附带说一句,《左传》作者评价历史人物的准则与当时儒家“尊王”的宗旨是一致的。所以文章在平稳朴实中仍可见到作者对齐桓公的赞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