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久伴学习网古文 2023-08-27 11:45:56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成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3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       给:衣食充足,丰裕

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         寇:侵扰,劫掠。  

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许:夸耀,自夸

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             笃:忠厚.诚实

3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每之田中,号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群盗闻而避焉                    纤歌凝而白云遏

D.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    )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   ⑤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3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4分)
(2)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4分)  
(3)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4分)

 【参考答案】
34.D(笃,病情沉重)
35.C(A项中“之”分别为“动词,到……去”与“用在倒装的动宾之间,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中“为”分别为“介词,为了”与“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翻译成‘呢’”C项中“而”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D项中“困”分别为“连词,于是”与“介词,凭满、依靠”)

36.B(①述说吴明彻因“天下亢旱”的哀愤之情;③陈述吴明彻的仁爱之心;⑥述说吴明彻听从诸将建议撤军)

37(1)现在草寇盗贼横行,人都难以考虑长远,我们有这么多粟麦,为什么不和乡邻共同分吃?”(得分点为 “草窃”“图”“奈何”“共”)

(2)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敌援又在附近,不知明公怎样定计?”(得分点为“咸”“拔”“审”“安出”)

(3)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得分点为 “穷蹙”“ 执”“寻”“以”)

38.(1)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参考译文】
吴明彻,字通昭,是秦郡人。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因感慨父母去世却没有坟地埋葬,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桔,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到了秋天获得大丰收,足够满足生活及安葬之用。到侯景侵犯京城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就对各位兄长说:“现在草寇盗贼横行,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和乡邻共同分吃?”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

等到高祖镇守京口时。高祖十分诚恳地与吴明彻邀约相交。吴明彻于是去拜见高祖,高祖特地亲自为他走下台阶迎接,拉着他的手坐在一起,与他商讨当世的根本大事。吴明彻又曾略微涉猎过一些史书经传,很有一股英雄自许的气概,高祖非常赏识他。

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朝廷最终决定北伐,吴明彻自请出征。总领各路军马十三余万,从京城出发,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援,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援兵又在附近,不知明公将怎样定计?”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城中军民震惊恐惧,擂鼓冲锋一次,就打下来了。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吴明彻)缴获了他的全部骆驼马匹和军用物资。

适逢周氏灭掉了北齐,太建九年,朝廷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行军至吕粱。北周的徐州总管粱士彦率部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粱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北周派遣上大将军王轨领兵救援粱士彦,吴明彻的将领们听说了,非常恐惧,纷纷议论撤军,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于是依从了建议,当退到清口时,官兵都已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这年他六十七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