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瑞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
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阔,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琼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棒”,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明史卷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 下:南下
B.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 略:缺漏
c.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夺:改变
D.三吾等实属之 属:通“嘱”,嘱托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选出表现刘三吾“大节”的一组是( )(3分)
①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
②得三吾晚,悦之
③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④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
⑥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三吾最初名字叫刘如孙,但以“字”流行,其兄刘耕孙、刘焘孙分别死于战乱与匪寇之中,后由人推荐,得到洪武皇帝的赏识与信任。
B.刘三吾博学多才,奏对合乎皇帝旨意,加之天下初定,典章制度匮乏,故深受皇帝倚重,连皇帝所制《大诰》及《洪范注》也由其作序。
C.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由此被皇帝视为心腹,常得到丰厚的赏赐,曾被赐以朝鲜玳瑁笔、人参、燕窝,与汪睿、朱善并称“三老”。
D.洪武三十年,刘三吾主持会试,他秉公取才,却因为所取“北士无预者”而遭人诬陷,被皇帝罢黜,遣去戍边,建文初年被召还朝廷。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3分)
(2)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4分)
(3)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3分)
参考答案
4.A (下,攻下。)
5.D (①陈述三吾回答皇帝问话,令皇帝满意,官职升迁;②述说皇帝得到刘三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⑥陈述刘三吾失宠原因。均与“大节”无关。)
6.C (C项目对字词理解错误,造成正误参半,“朝参”意为“(朝廷)参拜皇帝”,“燕享”意为“(朝廷)设宴”。)
7.(10分)
(1)皇帝勇于进取,意志坚决,致力于订立典章制度,但有修养的博学之士稀少奇缺,得到刘三吾,皇帝相见恨晚,非常赏识刘三吾。(“锐意”“制作”“凋谢”各1分)
(2)于是诸位考生称刘三吾是南方人,偏袒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翰林侍讲张信等重新阅卷,皇帝对此结果仍然不满意。(“言”“私”“乡”“称”各占1分)
(3)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策问,另外选拔六十一人,全部是北方人。(“亲赐”“更”“擢”各占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三吾,湖南茶陵人,最初名如孙,凭三吾的字出名。他的兄长刘耕孙、刘焘孙都在元朝作官。耕孙,曾任宁国路推官,死于“长枪贼”反叛中;涛孙曾任常宁州学正官,死于匪寇作乱。刘三吾为躲避战乱逃亡到广西,广西行省承制授予他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后来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因为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征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岁了,因上奏对答称合旨意,被授官左赞善,积功升迁任翰林学士。当时天下刚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这时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朝廷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刘三吾博学多才,善于写文章。皇帝撰写《大诰》及《洪范注》,完成之后,都命他写序。敕命刘三吾修撰《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书,让刘三吾总领其事,赏赐很丰厚。皇帝曾经说:“我曾经看到奎壁之间有黑气,现在消失了,文运恐怕要昌盛了吧。你们应当有所著述,以称合我的心意。”皇帝写诗,有时令他跟着唱和,曾经赐给他朝鲜玳瑁笔。刘三吾上朝参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卫的前面。皇帝饮宴群臣,赐予他坐在殿中。他与汪睿、朱善并称为“三老”。不久刘三吾年纪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减,往往触犯圣意,皇上对他的礼遇也渐渐轻了。洪武二十三年,给晋世子讲授经书,吏部侍郎侯庸弹劾他怠惰职责。被降为国子博士,不久,又回任原职。
刘三吾性格豪爽,与人交往不用心计,自号“坦坦翁”。到了身临大节的事情,坚定立场,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驾御东阁门,召见群臣对答,恸哭。刘三吾进言说:“皇孙是嫡派后裔,继承帝位,合乎礼制。”立太孙由此开始。户部尚书赵勉,是刘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赃物获罪而死。刘三吾引咎辞职,皇帝同意。不久,复官为学士。
洪武三十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发榜后,泰和宋琮为第一名,北方士人没有中榜的。于是诸生说刘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乡人。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人重新阅卷,不合旨意。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皇帝更加发怒,白信蹈等人判处死罪,刘三吾因为年老戍守边塞。皇帝亲自赐予策问,另外选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当时称为“南北榜”,又称“春夏榜”。建文初年,刘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后去世。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
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阔,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琼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棒”,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明史卷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 下:南下
B.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 略:缺漏
c.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夺:改变
D.三吾等实属之 属:通“嘱”,嘱托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选出表现刘三吾“大节”的一组是( )(3分)
①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
②得三吾晚,悦之
③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④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
⑥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三吾最初名字叫刘如孙,但以“字”流行,其兄刘耕孙、刘焘孙分别死于战乱与匪寇之中,后由人推荐,得到洪武皇帝的赏识与信任。
B.刘三吾博学多才,奏对合乎皇帝旨意,加之天下初定,典章制度匮乏,故深受皇帝倚重,连皇帝所制《大诰》及《洪范注》也由其作序。
C.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由此被皇帝视为心腹,常得到丰厚的赏赐,曾被赐以朝鲜玳瑁笔、人参、燕窝,与汪睿、朱善并称“三老”。
D.洪武三十年,刘三吾主持会试,他秉公取才,却因为所取“北士无预者”而遭人诬陷,被皇帝罢黜,遣去戍边,建文初年被召还朝廷。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3分)
(2)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4分)
(3)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3分)
参考答案
4.A (下,攻下。)
5.D (①陈述三吾回答皇帝问话,令皇帝满意,官职升迁;②述说皇帝得到刘三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⑥陈述刘三吾失宠原因。均与“大节”无关。)
6.C (C项目对字词理解错误,造成正误参半,“朝参”意为“(朝廷)参拜皇帝”,“燕享”意为“(朝廷)设宴”。)
7.(10分)
(1)皇帝勇于进取,意志坚决,致力于订立典章制度,但有修养的博学之士稀少奇缺,得到刘三吾,皇帝相见恨晚,非常赏识刘三吾。(“锐意”“制作”“凋谢”各1分)
(2)于是诸位考生称刘三吾是南方人,偏袒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翰林侍讲张信等重新阅卷,皇帝对此结果仍然不满意。(“言”“私”“乡”“称”各占1分)
(3)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策问,另外选拔六十一人,全部是北方人。(“亲赐”“更”“擢”各占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三吾,湖南茶陵人,最初名如孙,凭三吾的字出名。他的兄长刘耕孙、刘焘孙都在元朝作官。耕孙,曾任宁国路推官,死于“长枪贼”反叛中;涛孙曾任常宁州学正官,死于匪寇作乱。刘三吾为躲避战乱逃亡到广西,广西行省承制授予他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后来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因为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征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岁了,因上奏对答称合旨意,被授官左赞善,积功升迁任翰林学士。当时天下刚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这时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朝廷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刘三吾博学多才,善于写文章。皇帝撰写《大诰》及《洪范注》,完成之后,都命他写序。敕命刘三吾修撰《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书,让刘三吾总领其事,赏赐很丰厚。皇帝曾经说:“我曾经看到奎壁之间有黑气,现在消失了,文运恐怕要昌盛了吧。你们应当有所著述,以称合我的心意。”皇帝写诗,有时令他跟着唱和,曾经赐给他朝鲜玳瑁笔。刘三吾上朝参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卫的前面。皇帝饮宴群臣,赐予他坐在殿中。他与汪睿、朱善并称为“三老”。不久刘三吾年纪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减,往往触犯圣意,皇上对他的礼遇也渐渐轻了。洪武二十三年,给晋世子讲授经书,吏部侍郎侯庸弹劾他怠惰职责。被降为国子博士,不久,又回任原职。
刘三吾性格豪爽,与人交往不用心计,自号“坦坦翁”。到了身临大节的事情,坚定立场,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驾御东阁门,召见群臣对答,恸哭。刘三吾进言说:“皇孙是嫡派后裔,继承帝位,合乎礼制。”立太孙由此开始。户部尚书赵勉,是刘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赃物获罪而死。刘三吾引咎辞职,皇帝同意。不久,复官为学士。
洪武三十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发榜后,泰和宋琮为第一名,北方士人没有中榜的。于是诸生说刘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乡人。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人重新阅卷,不合旨意。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皇帝更加发怒,白信蹈等人判处死罪,刘三吾因为年老戍守边塞。皇帝亲自赐予策问,另外选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当时称为“南北榜”,又称“春夏榜”。建文初年,刘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后去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