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曹松
唐代 曹松
寥寥天地内,夜魄爽何轻。
频见此轮满,即应华发生。
不圆争得破,才正又须倾。
人事还如此,因知倚伏情。
作者简介(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月》曹松 拼音读音参考
yuè
月
liáo liáo tiān dì nèi, yè pò shuǎng hé qīng.
寥寥天地内,夜魄爽何轻。
pín jiàn cǐ lún mǎn, jí yīng huá fà shēng.
频见此轮满,即应华发生。
bù yuán zhēng de pò, cái zhèng yòu xū qīng.
不圆争得破,才正又须倾。
rén shì hái rú cǐ, yīn zhī yǐ fú qíng.
人事还如此,因知倚伏情。
《月》曹松 翻译、赏析和诗意
《月》是唐代曹松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诗的中文译文:
寥寥天地之中,
夜魄明亮何其轻。
频繁地见到这满月,
显示华丽便发生。
它并非完全圆满,
只有圆满才被破坏。
这种情况与人世无异,
因此我们知道依赖于这种情况。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月亮被描述为明亮而轻盈,频繁地出现在天上。作者认为月亮并非完美圆满,只有完美被破坏,才能显示华丽。这种情况与人世间的事情类似,我们依赖于这种不完美的状态。诗中表现出了一种对现实不完美的接受和理解。
作者通过描绘月亮来思考人事和情感。我们常常期待事情是完美的,但实际上完美是相对的,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体现出美丽。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像月亮一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珍惜和发掘其中的美丽之处。
这首诗词的赏析是在简短的几句中,通过对月亮的描述来隐喻现实世界和人事。作者以简洁、意境深刻的描写,传达了人们对于不完美的接受和理解的思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于美的追求和珍视的意味。这一主题是深入人心的,也是许多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网友评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