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阳人。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父发,号牧堂老人,以程氏《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授元定,曰:“此孔、孟正脉也。”元定深涵其义。既长,辨析益精。登西山绝顶,忍饥啖荠读书。闻朱熹名,往师之。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遂与对榻讲论诸经奥义,每至夜分。四方来学者,熹必俾先从元定质正焉。太常少卿尤袤、秘书少监杨万里联疏荐于朝,召之,坚以疾辞。
时韩侂胄擅政设伪学之禁以空善类台谏承风专肆排击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始连疏诋熹并及元定未几,果谪道州。州县捕元定甚急,元定闻命,不辞家即就道。熹与从游者数百人饯别萧寺中,坐客兴叹,有泣下者。熹微视元定,不异平时,因喟然曰:“友朋相爱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谓两得矣。”元定赋诗曰:“执手笑相别,无为儿女悲。”众谓宜缓行,杖屦同其子沉行三千里,脚为流血,无几微见言面。
至舂陵,远近来学者日众,州士子莫不趋席下以听讲说。有名士挟才简傲,非笑前修者,亦心服谒拜,执弟子礼甚恭。人为之语曰:“初不敬,今纳命。”爱元定者谓宜谢生徒,元定曰:“彼以学来,何忍拒之?若有祸患,亦非闭门塞窦所能避也。”贻书训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一日,谓沉曰:“可谢客,吾欲安静,以还造化旧物。”阅三日卒。侂胄既诛,赠迪功郎,赐谥文节。
元定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人所不能晓者,一过目辄解。熹尝曰:“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元定往复参订。《启蒙》一书,则属元定起稿。尝曰:“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而不厌也。”及葬,以文诔之曰:“精诣之识,卓绝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穷之辩,不复可得而见矣。”学者尊之曰西山先生。
(选自《宋史·蔡元定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禁/ 以空善类/ 台谏承风/ 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B.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禁/ 以空善类台谏/ 承风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C.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 禁以空善类/ 台谏承风/ 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D.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 禁以空善类台谏/ 承风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除了名、字,常常还有号。“号”实际上是一种固定别名,它是由使用者本人取的。古人取号往往是借此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
B.古代的诗包括了诗、词、曲。就体裁而言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不讲平仄对仗押韵,形式灵活。近体诗是格律诗,有绝句、律诗之分。
C.礼乐指的是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以礼乐教化作为手段推行治国政策,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D.《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长期以来,这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四书”之名始于宋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蔡元定少年聪慧,才情出众。父亲给他传授的孔孟正统理论,他都能深刻领悟。长大后曾上西山苦学。他倾心做学问,对朝廷的征召,以病体为由坚决推辞。
B.蔡元定追随朱熹,因韩侂胄施行打压朱熹理学之举而受牵连被贬谪。蔡元定坦然面对,饯别宴上作诗宽慰众人。而后强拖病体和儿子水路兼行赶往谪居地。
C.蔡元定抵达道州后,四方闻之而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元定不忍推辞,他无惧种种压力,坚持收徒讲学,并劝诫学生不要做亏心事,不要松懈求学。
D.蔡元定深得朱熹的赏识,朱熹曾让来求学的人先得到蔡元定的认可才接收,著书立说也是跟蔡元定商讨后才动笔。无论是人品抑或才华,朱熹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名士挟才简傲,非笑前修者,亦心服谒拜,执弟子礼甚恭。
(2)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而不厌也。
参考答案
4.A
5.B(“古体诗不讲平仄对仗押韵”说法有误,“平仄对仗”可以不讲,但“押韵”还是要有的。)
6. B(“强拖病体和儿子水路兼行赶往谪居地”说法有误,原文是“杖屦同其子沉行三千里”,是“拄着拐杖带着儿子蔡沉步行近三千里”,并非“强拖病体”“水路兼行”。)
7.(1)有位名士恃才傲慢,非议、取笑那些前去向元定求学的人,后来也心悦诚服,拜蔡元定为师,并表现得十分恭敬。(“简傲”“非”“谒拜”各1分;句意2分)
(2)天地、自然界奥妙无穷,只有精通义理的人才能了解它。我与蔡元定交谈总是十分投机。(“造化”“识”“不厌”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阳人。他从小聪颖,悟性好,八岁时即能做诗,每日记写数千言。蔡元定的父亲名蔡发,号牧堂老人。蔡发将程颢、程颐的《语录》,邵雍的《皇极经世》、张载的《正蒙》教授给蔡元定,说:“这些都是继承孔子、孟子之道的正统理论。”蔡元定深深理解其话的涵义。长大后,辨析理解能力更精强。蔡元定曾登上西山顶峰,并在那里忍饥食菜,潜心苦读。
蔡元定听说朱熹有名望,就前往拜师。朱熹在了解蔡元定已有的学识后,大惊曰:“这个人应该是我的老友,而不应该是我的弟子。”于是朱熹常与蔡元定研讨各种经典的深奥义理,每每谈至深夜。对从四方来求学的人,朱熹要他们先得到蔡元定的肯定才接收。当时的太常少卿尤袤、秘书少监杨万里两人联名将蔡元定举荐给朝廷,但是蔡元定对朝廷的召用,以有病为由,坚辞不就。
当时,韩侂胄擅权专政,将道学诬为伪学加以查禁,目的是要清除不合己意的理论学说。台谏受韩胄的要挟与影响,专门从事打击排挤忠良之事。不过当时还没有直接放言攻击朱熹。到了沈继祖、刘三杰担任谏官的时候,才开始连篇累牍地诋毁朱熹,并牵连到蔡元定。不久,蔡元定果然被贬谪道州。州县的官吏(奉韩胄的密令)急于逮捕蔡元定。元定听此消息后,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准备出走。朱熹与从游者数百人在萧寺为蔡元定饯行。许多人长吁短叹,有人甚至流下了悲伤的眼泪。朱熹悄悄观察蔡元定,见他与平时一样平静,感叹说:“朋友之间的关爱友情,元定不怕受挫的志气,我都得到了。”蔡元定当时赋诗说:“执手笑相别,无为儿女悲。”大家都嘱咐元定慢走并注意身体。蔡元定拄着拐杖带着儿子蔡沉步行近三千里,脚都走得流了血,面容憔悴,不成人形。
走到舂陵,远近慕名前来求学的人一天天地多起来,当地读书人没有谁不到听蔡元定门下听他讲学。有位名士恃才傲慢,取笑那些前去向元定求学的人,后来也心悦诚服,拜蔡元定为师,并表现得十分恭敬。人们对他说:“当初不恭敬,如今接受听命。”有关心爱护蔡元定的人劝他辞谢前来求学的生徒,蔡元定说:“人家为求学而来,怎么好忍心拒绝呢?如果有祸患,你就是闭门不出也不能避免。”蔡元定赠书并训导诸学子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不要因为我有罪而放松了学习,失去了志向。”有一天,蔡元定对儿子蔡沉说:“可以辞谢客人的拜访,我想安静一下,将我身体还给造物主。”三天后蔡元定辞世。待韩侂胄被诛杀,蔡元定被朝廷追赠为迪功郎,并被赐谥号“文节”。
蔡元定对书没有不读的,对事没有不探究的,对图书、礼乐、典制,没有不精通的。有些古书词句及意思艰涩深奥,许多人弄不懂,但他一看便知晓。朱熹曾这样说:“许多人读易懂的书很困难,而蔡元定则是读难懂的书很容易。”朱熹在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做注疏和著《周易本义》、《诗集传》和《资治通鉴纲目》时,都是在与蔡元定反复商讨后下笔的,《启蒙》一书,则由蔡元定起草。朱熹曾说:“天地、自然界奥妙无穷,只有精通义理的人才能了解它。我与蔡元定交谈总是十分投机。”到蔡元定下葬,朱熹写悼文说:“精深的见识,超凡的才干,不可屈折的志向,不可折服的辩才,不能再见到了啊!”学者们都尊称蔡元定为“西山先生”。
时韩侂胄擅政设伪学之禁以空善类台谏承风专肆排击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始连疏诋熹并及元定未几,果谪道州。州县捕元定甚急,元定闻命,不辞家即就道。熹与从游者数百人饯别萧寺中,坐客兴叹,有泣下者。熹微视元定,不异平时,因喟然曰:“友朋相爱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谓两得矣。”元定赋诗曰:“执手笑相别,无为儿女悲。”众谓宜缓行,杖屦同其子沉行三千里,脚为流血,无几微见言面。
至舂陵,远近来学者日众,州士子莫不趋席下以听讲说。有名士挟才简傲,非笑前修者,亦心服谒拜,执弟子礼甚恭。人为之语曰:“初不敬,今纳命。”爱元定者谓宜谢生徒,元定曰:“彼以学来,何忍拒之?若有祸患,亦非闭门塞窦所能避也。”贻书训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一日,谓沉曰:“可谢客,吾欲安静,以还造化旧物。”阅三日卒。侂胄既诛,赠迪功郎,赐谥文节。
元定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人所不能晓者,一过目辄解。熹尝曰:“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元定往复参订。《启蒙》一书,则属元定起稿。尝曰:“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而不厌也。”及葬,以文诔之曰:“精诣之识,卓绝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穷之辩,不复可得而见矣。”学者尊之曰西山先生。
(选自《宋史·蔡元定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禁/ 以空善类/ 台谏承风/ 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B.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禁/ 以空善类台谏/ 承风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C.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 禁以空善类/ 台谏承风/ 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D.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 禁以空善类台谏/ 承风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除了名、字,常常还有号。“号”实际上是一种固定别名,它是由使用者本人取的。古人取号往往是借此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
B.古代的诗包括了诗、词、曲。就体裁而言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不讲平仄对仗押韵,形式灵活。近体诗是格律诗,有绝句、律诗之分。
C.礼乐指的是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以礼乐教化作为手段推行治国政策,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D.《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长期以来,这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四书”之名始于宋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元定少年聪慧,才情出众。父亲给他传授的孔孟正统理论,他都能深刻领悟。长大后曾上西山苦学。他倾心做学问,对朝廷的征召,以病体为由坚决推辞。
B.蔡元定追随朱熹,因韩侂胄施行打压朱熹理学之举而受牵连被贬谪。蔡元定坦然面对,饯别宴上作诗宽慰众人。而后强拖病体和儿子水路兼行赶往谪居地。
C.蔡元定抵达道州后,四方闻之而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元定不忍推辞,他无惧种种压力,坚持收徒讲学,并劝诫学生不要做亏心事,不要松懈求学。
D.蔡元定深得朱熹的赏识,朱熹曾让来求学的人先得到蔡元定的认可才接收,著书立说也是跟蔡元定商讨后才动笔。无论是人品抑或才华,朱熹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名士挟才简傲,非笑前修者,亦心服谒拜,执弟子礼甚恭。
(2)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而不厌也。
参考答案
4.A
5.B(“古体诗不讲平仄对仗押韵”说法有误,“平仄对仗”可以不讲,但“押韵”还是要有的。)
6. B(“强拖病体和儿子水路兼行赶往谪居地”说法有误,原文是“杖屦同其子沉行三千里”,是“拄着拐杖带着儿子蔡沉步行近三千里”,并非“强拖病体”“水路兼行”。)
7.(1)有位名士恃才傲慢,非议、取笑那些前去向元定求学的人,后来也心悦诚服,拜蔡元定为师,并表现得十分恭敬。(“简傲”“非”“谒拜”各1分;句意2分)
(2)天地、自然界奥妙无穷,只有精通义理的人才能了解它。我与蔡元定交谈总是十分投机。(“造化”“识”“不厌”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