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
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克: 战胜
B.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 窜:逃窜
C.时购泰急 购:重金收买
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坐:定罪、连坐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B.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C.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D.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亲人受他牵连被判死刑或被流放,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被处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5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5分)
参考答案:
8、B (窜:放逐、流放)
9、D
10、C (事件的顺序颠倒。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发生在前,齐泰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发生在后。且强加因果)
11、(1) 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却很高兴地说:“昔日汉高祖那样的英才也只能率领十万兵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马正好足够成为我的军资。”(“止”“将”“适”“资”精灵妈妈 每处1分,句意通顺1分)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惜(我)而奉我为王(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在心中不感到有愧吗?(“王”、“独”每处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齐泰,溧水人,原名德。洪武十七年在应天进行乡试获得第一名。洪武十八年又中进士。后来任礼部、兵部的主事。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明太祖去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明太祖为他赐名泰。洪武二十八年,齐泰从兵部郎中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曾经问过边境将领的姓名,齐泰一个不错地说了出来。然后明太祖又询问各种图籍,齐泰拿出袖中的手册给明太祖,简要而详细地说出了各种图集,于是明太祖很重视他,并且皇太孙朱允炆也素来很重视他。建文帝继位之后,命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政。很快齐泰就被晋封为兵部尚书。当时明太祖遗诏诸王都要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前去南京奔丧,各藩王所在的王国无论官吏还是平民都要听朝廷的节制。诸王听了之后都说齐泰在矫诏,离间皇族骨肉亲情,都不高兴。之前,建文帝为皇太孙之时,诸王大多都享受很多特权,个个手拥重兵,时间长了必为朝廷的心腹之患。于是建文帝登基之后与齐泰他们秘密谋划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被削。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为名举兵,指齐泰、黄子澄等人为奸臣。事情传到朝廷之后,齐泰请求建文帝削去燕王的属籍,宣布罪状,并加讨伐。有人诘问齐泰,齐泰说:“公开指出朱棣是乱臣贼子,才可以攻克他。”于是定下计来大举伐燕,并且布告天下。当时明太祖时期的开国功臣还健在的人非常少,于是建文帝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北伐燕军,不料到了真定就被燕军所败。于是黄子澄推荐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为大将军,齐泰极力阻止,认为不可。黄子澄不听,最终建文帝还是命李景隆为大将。
当时,建文帝派出五十万军队交给李景隆指挥,李景隆信誓旦旦地说燕军指日可灭。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却很高兴地说:“昔日汉高祖那样的英才也只能率领十万兵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马正好足够成为我的军资!”同年冬,李景隆果然被打败。建文帝非常惊惧,适逢燕王朱棣上书诋毁齐泰、黄子澄。于是建文帝解除了齐泰的职务,但是背地里留他们在京师,仍参与密议。李景隆给燕王朱棣书信,说齐泰和黄子澄已经被罢免了,请求朱棣息兵。燕王朱棣不听。建文二年,盛庸在东昌大捷,建文帝祭告祖庙,命齐泰和黄子澄二人任职如故。到了夹河之战失败之后,建文帝又解除了齐泰和黄子澄二人的官职请求燕王罢兵,燕王朱棣说:“这是建文帝的缓兵之计啊。”于是进攻更加激烈。
自从削藩的建议开始出现,建文帝听从了齐泰、黄子澄的进言,说以天下制约燕王一隅之地非常容易。但是燕王起兵之后南军屡屡失败,建文帝非常后悔听从了齐泰等人的削藩之议,因此导致进退为难。等到燕军步步紧逼之后,建文帝又将齐泰召回京师。齐泰还没有回到京师,就已经被燕军攻破了,齐泰逃到了外郡图谋兴复建文帝的基业。当时燕军非常急切地抓捕齐泰。齐泰将白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远之后,白马出汗导致墨色脱尽。燕军士兵见了之后说:“这一定是齐泰的马。”于是被擒拿到了皇宫。齐泰同黄子澄、方孝孺不屈被朱棣杀害。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都被连坐诛杀,他的叔父齐时永、齐阳彦等发配边疆。齐泰的儿子仅仅六岁,免死发配,明世宗的时候才被赦免。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
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克: 战胜
B.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 窜:逃窜
C.时购泰急 购:重金收买
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坐:定罪、连坐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B.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C.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D.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亲人受他牵连被判死刑或被流放,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被处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5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5分)
参考答案:
8、B (窜:放逐、流放)
9、D
10、C (事件的顺序颠倒。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发生在前,齐泰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发生在后。且强加因果)
11、(1) 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却很高兴地说:“昔日汉高祖那样的英才也只能率领十万兵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马正好足够成为我的军资。”(“止”“将”“适”“资”精灵妈妈 每处1分,句意通顺1分)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惜(我)而奉我为王(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在心中不感到有愧吗?(“王”、“独”每处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齐泰,溧水人,原名德。洪武十七年在应天进行乡试获得第一名。洪武十八年又中进士。后来任礼部、兵部的主事。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明太祖去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明太祖为他赐名泰。洪武二十八年,齐泰从兵部郎中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曾经问过边境将领的姓名,齐泰一个不错地说了出来。然后明太祖又询问各种图籍,齐泰拿出袖中的手册给明太祖,简要而详细地说出了各种图集,于是明太祖很重视他,并且皇太孙朱允炆也素来很重视他。建文帝继位之后,命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政。很快齐泰就被晋封为兵部尚书。当时明太祖遗诏诸王都要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前去南京奔丧,各藩王所在的王国无论官吏还是平民都要听朝廷的节制。诸王听了之后都说齐泰在矫诏,离间皇族骨肉亲情,都不高兴。之前,建文帝为皇太孙之时,诸王大多都享受很多特权,个个手拥重兵,时间长了必为朝廷的心腹之患。于是建文帝登基之后与齐泰他们秘密谋划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被削。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为名举兵,指齐泰、黄子澄等人为奸臣。事情传到朝廷之后,齐泰请求建文帝削去燕王的属籍,宣布罪状,并加讨伐。有人诘问齐泰,齐泰说:“公开指出朱棣是乱臣贼子,才可以攻克他。”于是定下计来大举伐燕,并且布告天下。当时明太祖时期的开国功臣还健在的人非常少,于是建文帝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北伐燕军,不料到了真定就被燕军所败。于是黄子澄推荐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为大将军,齐泰极力阻止,认为不可。黄子澄不听,最终建文帝还是命李景隆为大将。
当时,建文帝派出五十万军队交给李景隆指挥,李景隆信誓旦旦地说燕军指日可灭。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却很高兴地说:“昔日汉高祖那样的英才也只能率领十万兵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马正好足够成为我的军资!”同年冬,李景隆果然被打败。建文帝非常惊惧,适逢燕王朱棣上书诋毁齐泰、黄子澄。于是建文帝解除了齐泰的职务,但是背地里留他们在京师,仍参与密议。李景隆给燕王朱棣书信,说齐泰和黄子澄已经被罢免了,请求朱棣息兵。燕王朱棣不听。建文二年,盛庸在东昌大捷,建文帝祭告祖庙,命齐泰和黄子澄二人任职如故。到了夹河之战失败之后,建文帝又解除了齐泰和黄子澄二人的官职请求燕王罢兵,燕王朱棣说:“这是建文帝的缓兵之计啊。”于是进攻更加激烈。
自从削藩的建议开始出现,建文帝听从了齐泰、黄子澄的进言,说以天下制约燕王一隅之地非常容易。但是燕王起兵之后南军屡屡失败,建文帝非常后悔听从了齐泰等人的削藩之议,因此导致进退为难。等到燕军步步紧逼之后,建文帝又将齐泰召回京师。齐泰还没有回到京师,就已经被燕军攻破了,齐泰逃到了外郡图谋兴复建文帝的基业。当时燕军非常急切地抓捕齐泰。齐泰将白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远之后,白马出汗导致墨色脱尽。燕军士兵见了之后说:“这一定是齐泰的马。”于是被擒拿到了皇宫。齐泰同黄子澄、方孝孺不屈被朱棣杀害。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都被连坐诛杀,他的叔父齐时永、齐阳彦等发配边疆。齐泰的儿子仅仅六岁,免死发配,明世宗的时候才被赦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