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之常见虚词解析及练习
1、而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而
连词
表并列
又,或不译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表承接
接,接着,然后
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表递进
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表转折
但是,却
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表假设
如果,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表因果
因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修饰
地,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助词
与己结合
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何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何
代词
作谓语
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宾语
哪里,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作主语
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副词
表反诘
为什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3、乃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乃
副词
表顺承
就,这才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表逆转
却,竟,反而
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限制
才,仅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表判断
是,就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示儿》)
连词
表承接
于是,就
荆柯见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荆柯刺秦王》)
4、其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其
代词
第一人称
代人:自己,我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第三人称
代人:他,他的
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代事:它,它的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代物:它,它的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
近指
这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左忠毅公逸事》)
远指
那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择指
其中的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副词
表推测
大概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
表反诘
难道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殽之战》)
表祈使
还是
汝其勿悲(《与妻书》)
可要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连词
表假设
如果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济之(《左传》)
表选择
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助词
调节语气
不译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涉江》
5、所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所
助词
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
的人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信陵君窃符救赵》)
的事物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的情况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的地方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工具、手段目的等
的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方法
吾知所以距之矣,吾不言(《公输》)
的根据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察今》)
与为呼应,组成为所结构
表被动
贾家庄几为巡檄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6、为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为
介词
表对象
向、对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表替代
替,给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表时间
当,等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表目的
为着,为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表原因
因为,由于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表被动
被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柯刺秦王》)
助词
表疑问
呢,吗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7、以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以
介词
表动作、行为的作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等
用、拿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凭借、依据按照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凭身份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起提宾作用
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时间
在、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表地点
从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表原因
由于、因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对象
跟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连词
表并列或递进
而,又,而且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表承接
而,或不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表目的
而,来,用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表因果
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修饰
而,或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副词
通已
已经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柯刺秦王》)
8、因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因
介词
表动作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等
因为、由于
振声激荡,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趁着、凭借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鸿门宴》)
经过、通过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
表承接
于是、便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9、于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于
介词
表时间
到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表地点
在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表处所
从,自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赤壁之战》)
表对象
向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表范围
在方面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表原因
由于、因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表比较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表被动
被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10、之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之
代词
第三人称
代人:他
作《师说》以遗之(《师说》)
代事:它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代物:它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第一人称
代人: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第二人称
代人:你
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商君书》)
近指、远指
这、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结构助词
用在定语后面
的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宾语前置标志
不译
宋何罪之有(《公输》)
补足音节
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11.【且】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且
连词
递进关系
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递进关系
代人: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让步关系
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并列关系
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
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12.【若】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若
动词
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代词
表对称
你,你们,你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表近指
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连词
表假设
如果,假如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表选择
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13.【与】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与
介词
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连词
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词
动词
给与,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何
结交,亲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对付
庞暖易与耳
参加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14.【则】
词
词类
用法
意义
例句(出处)
则
连词
表承接关系
就,便,原来是,已经是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表示并列关系
就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表示选择关系
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肴之战》
15.【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6.【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来源:Zxxk.Com]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7.【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18.【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⑨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⑩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与赵()
答案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并列⑥连词,表转折⑦连词,表承接⑧连词,表递进⑨代词,你(的)⑩连词,表假设
2.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两项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G.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H.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J.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答案AJ(副词,可译为怎么或为什么)
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答案A(①⑧代词,他们;②⑤代词,其中)
4.下列句中若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答案C(①②⑥动词,如同,好象;③④连词,假如;⑤⑧代词,你;⑦动词,及、比得上)
5.下列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源:Z.xx.k.Com]
答案AE(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6.下列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AD(副词,才)
7.下列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答案CEF(副词,将要)
8.下列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答案BD(助词所和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9.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答案ABF(判断动词,是)
10.下列句子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ACE(承接连词,于是,就)
1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E.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F.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G.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H.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答案AC(介词,被)
12.下列句子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去时里正与裹头。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吾谁与归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G.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
答案DF(语助词,同欤)
1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答案BG(介词,用、把)
14.下列句子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答案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5.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意义和用法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③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⑥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⑦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⑩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