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学(节选)
【魏】徐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选思,治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别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襄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仲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倦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循雌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敞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忘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备:具备
B.然后知被褐之陋 陋:粗陋
C.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没:死亡
D.学者不患才之不赡 瞻:供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宝在于玄室/乃设九宾礼于庭
B.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志者,学之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故君子必择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1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B.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C.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D.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有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
B.只有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一样,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
C.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
D.学习上要以博大要旨为首务,不能斤斤计较于诘训名物,寻章摘句,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诂训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3分)
(2)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3分)
(3)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2分)
参考答案
9.D 10.A 11.A(根据句式对称和虚词的用法特点,可知“如登山焉”和“如寤寐焉”、“动而益高”和“久而愈足”是对称句式,且“焉”字是虚词,放在句末,因此“高”“足”“焉”后应断开。这样可排除C、D两项;而后面“则”要放在句首,“然”字是形容词词尾,“杳然”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了B项,故答案为A)
12.D(该项后一分句内容错误,致力于训诂名物,只会徒劳无功,没有成就。这个跟选项没有关系)
13.(1)器物不加修饰,就不可能做得美观好看,人们不学习,也就难以具备美好的品德。
【3分,“饰”“懿德”“无以”句式各占1分】
(2)它直到破烂而黄黑色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的纯白颜色呢?
【3分,“渝”“素”和反问句式各占1分】
(3)所以,自古至今致力于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学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2分,“是以”占1分,句意通顺占1分】
二: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参考答案
22、B
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
25、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参考译文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形体死亡而名不朽灭,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蒙昧无知,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一照进去,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备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寄给神祇祖先。
聆听了黄钟的声音,然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然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倚物伫立而想着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定能抵达,举仰着头而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孤身独处而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定能达到目的。所以,君子的心灵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而后已。因此,尽管有资质,而无志向,也不能够建立他的功业。志向是学习的主要,资质是学习的次要。求学的人不担心才学不富足,而怕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
【魏】徐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参考答案
9.D 10.A 11.A(根据句式对称和虚词的用法特点,可知“如登山焉”和“如寤寐焉”、“动而益高”和“久而愈足”是对称句式,且“焉”字是虚词,放在句末,因此“高”“足”“焉”后应断开。这样可排除C、D两项;而后面“则”要放在句首,“然”字是形容词词尾,“杳然”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了B项,故答案为A)
12.D(该项后一分句内容错误,致力于训诂名物,只会徒劳无功,没有成就。这个跟选项没有关系)
13.(1)器物不加修饰,就不可能做得美观好看,人们不学习,也就难以具备美好的品德。
【3分,“饰”“懿德”“无以”句式各占1分】
(2)它直到破烂而黄黑色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的纯白颜色呢?
【3分,“渝”“素”和反问句式各占1分】
(3)所以,自古至今致力于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学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2分,“是以”占1分,句意通顺占1分】
二: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参考答案
22、B
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
25、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参考译文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形体死亡而名不朽灭,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蒙昧无知,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一照进去,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备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寄给神祇祖先。
聆听了黄钟的声音,然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然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倚物伫立而想着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定能抵达,举仰着头而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孤身独处而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定能达到目的。所以,君子的心灵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而后已。因此,尽管有资质,而无志向,也不能够建立他的功业。志向是学习的主要,资质是学习的次要。求学的人不担心才学不富足,而怕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