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罕汗国(1710~1876;Kokand,Khanate of),中亚地区的封建国家。核心地区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马尔吉兰、纳曼干等城的费尔干纳盆地。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其次为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
16~17世纪时,费尔干纳属布哈拉汗国,后逐渐脱离其控制。1710年,乌兹别克明格氏族首领沙鲁赫建立以浩罕城为首都的独立国家。1760年(中国清朝乾隆二十五年),浩罕统治者额尔德尼曾归附中国。他的继承人纳尔布塔(1770~1800年在位)加强浩罕对费尔干纳的统治,并继续对中国称臣,阿利姆(1800~1809年在位)开始采用汗的称号,他在同布哈拉争夺霍占特和乌拉·丘别的斗争中获胜,并征服塔什干和奇姆肯特。在奥马尔汗(1809~1822年在位)和马达里汗(全名穆罕默德·阿里,1822~1842年在位)的统治下,汗国进入鼎盛时期。它的疆域西北临咸海,包括锡尔河下游附近的哈萨克草原;东北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中国地区;南达喀拉提锦等山区领地。马达里汗多次侵犯中国喀什噶尔地区,竭力支持该地和卓后裔进行叛乱活动。在胡德亚尔汗时期(1845~1858),汗国的统治者趁新疆动乱之际,企图入侵中国领土。1865年,汗国阿克曼吉特要塞司令阿古柏侵入中国南疆地区并自己称汗。1876年(光绪二年)清朝政府派左宗棠进军新疆,粉碎企图分裂中国的阿古柏反动政权。另一方面,浩罕汗国与布哈拉汗国的对抗加剧,穆扎法尔曾两次(1863、1865)占领浩罕,从而削弱了浩罕汗国抵抗俄国侵略的力量。1876年初俄国吞并浩罕。
19世纪上半期,经济生活和文化建设出现高潮。浩罕人民进行空前规模的水利灌溉工程,促进农业特别是植棉业的发展。养蚕业和园艺也很发达。布匹、书写纸张、陶器等享有盛誉。浩罕、塔什干城为当时中亚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与附近牧区、中国、俄国等的贸易关系密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