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简介
陆秀夫(1236-1279年),字君实,亦字实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抗元名臣。
陆秀夫出身名门,5岁入学馆读书,得到很多名师指点,县试、州试、乡试皆高居榜首,景定元年(1260年)中进士,官至左丞相。他致力于匡扶宋室,抗击蒙元,先后拥立宋端宗赵昰和宋末帝赵昺,后崖山兵败,背赵昺跳海而亡。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后人搜集陆秀夫的著作,整理成《陆忠烈集》。其忠烈壮举,为后人铭记缅怀。清朝康熙皇帝为陆公祠写下匾额:忠节不磨。董必武也赞叹陆秀夫:义士争传陆秀夫。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皇帝追谥陆秀夫为“忠烈公”。清咸丰八年(1858年),中国各地孔庙皆奉旨配祀陆秀夫。
陆秀夫,字君实,宋时官左丞山之变以身殉节。
(1238—1279)楚州盐城人,字君实。理宗宝祐四年进士。李庭芝镇淮南,辟置幕中。元兵东下,扬州臣僚大多逃散,被调临安,任礼部侍郎。从益王赵是、广王赵炳走温州,与陈宜中、张世杰在福州立是为帝(端宗),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端宗死,复与世杰等立炳为帝,徙驻厓山,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抵抗元兵。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厓山破,负帝跳海而死。有《陆忠烈集》。
生平经历
文宦之家
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陆秀夫出生于长建里(今建湖县建阳镇)。高祖陆洵、祖父陆蕴、叔祖陆藻三人,皆是进士及第,为官清正。其父陆闻霆,字芳春,母赵氏,为宋宗室女。嘉熙三年(1239年),陆秀夫三岁,与父母躲避灾乱,迁移至京口(今镇江市)。五岁时,陆秀夫在孟氏学馆求学,拜“二孟” (孟逢大、孟逢原)为师,陆秀夫学业精进、远超同期同学,二孟认为他是非同寻常的孩子。学习之余,陆秀夫常去京口南郊的鹤林寺小住。期间,写下诗《题鹤林寺》
金榜题名
淳柘十年(1250年)。陆秀夫遵师嘱随父亲返回长建里温习功课,准备参加县试。他寄读于酶神庙的读书精舍,即景忠书院和南宋“四门学”所在地,期间,陆秀夫得到众多名家教诲和文史典学之熏陶。不久,陆秀夫随父母再次来到京口,二进鹤林寺修文习武。这期间,他走遍京口三山的和靖、学通、明道等书院,尤其是自汉以来藏书最丰的焦山蒋氏焦岩书院,在学业上精益求精,更是在东藏、西藏两处书院中,阅读和揣摩研究了大量典籍。淳祐十二年(1252年)二月,陆秀夫参加盐城县试,名列第一。同年四月,陆秀夫奔赴淮安(今江苏淮安县)参加州试,再次高居榜首,被选拔为贡生,获得补太学牒(最高学府)深造资格。理宗宝柘三年(1255年),陆秀夫再赴淮安参加乡(省)试,又夺得第一。景定元年(1260年),陆秀夫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会试,得中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与文天祥同榜。
幕僚生涯
两淮制置使(官职,南宋时为地区的军事长官.掌措置捍卫疆土的军事,资望特高的称制置大使)李庭芝求贤若渴,设有幕府,广聚天下贤才。李庭芝听说陆秀夫贤能,就邀请他来做幕僚。陆秀夫才思敏捷、思想深刻,时人很少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性情稳健,不哗众取宠,不逢迎上司,经手的事务,都治理得条理分明。因此,李庭芝对陆秀夫很重视,在幕府中三次升迁陆秀夫的职务,作主管机宜文字(官职,宋代秘书人员,设于安抚使司)。 咸淳六年(1270年),元军围攻襄阳(今襄阳市),李庭芝升任京湖制置大使,率师驰援,陆秀夫随行。襄阳形势危急之际,陆秀夫献上计策,化解襄阳之围。咸淳十年(1274年),陆秀夫赴京掌管文思院(官职,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轴之饰)。同年11月,国内军情危急,陆秀夫辞文思院职务。南宋朝廷任命陆秀夫为淮东参议官(官职,宋代秘书人员,设于安抚使司),兼任淮南东路提刑(官职,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派他去淮东前线与李庭芝并肩作战。
入朝为官
德祐元年(1275年),南宋失陷了数个城邦,战场颓势尽显,很多僚属都逃离幕府,只有陆秀夫等数人没有离开,与李庭芝坚守扬州。其后,李庭芝举荐陆秀夫入朝为官。同年11月,陆秀夫被授予司农寺丞(官职,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禄米供应等事务)之职。之后,他又升职为宗正少卿(官职,从五品,卿掌叙宗派属籍,以别昭穆而定其亲疏,少卿为之貳),兼权起居舍人(官职,秘书官职,专掌记言,把所记之言交授国史)。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陆秀夫以礼部侍郎(官职,协助礼部尚书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身份赴平江(今苏州)与元人谈判,他坚持“只议和,不投降”的原则立场,谈判无果而归。同年3月,都城临安陷落,元军掳走全太后、恭帝(赵显)。陆秀夫与大臣陈宜中、殿前指挥苏刘义等保护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逃离。 同年五月,赵罡在福州正式称帝,改元景炎,是为端宗。陆秀夫升职为端明殿学士(官职,掌四方书奏),签书枢密院事(从三品)。陆秀夫举荐文天祥,代皇帝起草诏书《授文天祥通议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诏》。其后,陆秀夫也从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累次升迁为代理尚书(官职,从二品),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因为推荐文天祥一事,陆秀夫得罪了陈宜中。陈宜中假传圣旨,将陆秀夫贬谪至潮州。在潮州,陆秀夫以抗元复国为念,兴办学士馆,建立练兵场,培养了一批文武双全的抗元志士。
秉持朝政
陆秀夫被贬后,由陈宜中主导朝政,导致南宋的海上行朝在军事上的接连失利。在张世杰等人的斥责下,陈宜中很惶恐。景炎二年(1277)九月,召陆秀夫还朝,复任端明殿大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陆秀夫针对军政弊端,开始整顿朝政和军务,与元军追兵周旋。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赵昰被台风惊吓,染病去世。群臣欲作鸟兽散,陆秀夫慷慨陈词,说服众人,拥立赵昺为帝,改国号为祥兴。任命陆秀夫为左丞相(官职,百官之长),辅佐朝政,总揽军国大事。同年六月,南宋朝廷迁至海上崖山,陆秀夫对外要筹集军队粮草,内部还要调集工匠役夫,支持张世杰、文天祥对抗元军。朝廷有文书诏书,也全部由他来撰写。在颠沛流离之中,陆秀夫仍然每天抄写《大学章句》,为众人讲读。
负帝投海
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崖山(今广东新会)被元军攻破。陆秀夫见大势已去,拔剑驱妻子和子女跳入海中。随后,他换上朝服,回到大船礼拜赵呙后表示,国家覆灭在即,陛下应当为国死。德佑皇帝被元军抓获,遭受很多耻辱,您不该遭受那样的命运。说完后,陆秀夫将玉玺昭书于藏于赵呙身上,背起赵呙,命人用白色绢布将二人绑好,投海而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