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心(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哲赫林耶学派的始传人)_穆罕默德_宗教_中亚

马明心简介

马明心,字复性,经名易卜拉欣,尊号维尕耶图拉·穆罕默德·召非

回族。

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哲赫林耶学派的始传人。

祖籍甘肃阶州(今武都)。

1781年被清廷杀害后教众尊奉他为“舍希德”(即为主道牺牲的人)。

早年丧父,依其叔父为生,因年荒迁居榆中马坡,后定居河州大西关。

6岁进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9岁随叔父于1728年沿青海、新疆、中亚丝绸古道徒步前往麦加朝觐。

途中突遇风沙,叔侄失散,马明心几经辗转,流落中亚布哈拉,居住在“伊斯哈格耶”派道堂作工,后随该道堂长老到也门扎比德,为穆罕默德·布鲁色尼道堂收留,在导师阿卜杜勒·哈里格·阿齐兹·米斯加吉的指导下,攻读经典,学习苏菲教义,履行道乘功修数年。

其间先后去麦加朝觐11次,并向一些著名学者求教,受益颇大。

据传,马明心回国时,老师对他说:我们的教门在也门已传了7代,第一代是穆哈因丁,第二代是白哈乌丁,第三代是塔朱丁,第四代是海祖勒·巴格,第五代是海祖勒·齐塞依尼,第六代是阿卜杜勒·哈里格,第七代是穆罕默德·布鲁色尼,现在我们不再传了,你回中国后再分传八代,道统就终止了。

临行时老师还给他送了《卯路德》、《穆罕迈斯》、《麦达伊哈》等经籍和念珠、拜毡、手杖等传教凭证。

1744年取道陆路,经中亚、新疆返回河州。

途经青海循化时,一些宗教人士挽留他讲授《古兰经》和教义、教法,受到欢迎。

从此在河湟地区开始传授哲赫林耶学理,并收受门徒,讲经宣教。

他认为《古兰经》是信仰之本,主张“敬主赞圣”、“尊经从训”。

在宗教功修方面,强调先行教而后修道,认为没有“教”作基础,“道”也不复存在。

因此,教乘是道乘的根本条件,而真乘隐藏于教乘和道乘之中,为教乘和道乘所包涵。

他在道乘功修方面,除遵循纳格什班迪耶的教旨外,还吸收了戛迪林耶的修道主张,使其修炼更为严谨。

在宗教礼仪方面,他主张简化宗教礼仪(如主麻16拜改为10拜);规劝穆斯林要虔诚恪守教乘;宗教施舍要用于周济穷人,阿訇不能独受私用,更不能借此聚敛钱财,主张教统实行传贤制,反对父传子受;反对大兴土木,修建清真寺,更反对雕梁画栋,装修清真寺,简化一般信众道乘功修。

主张晨礼后集体念“迪克尔”,宵礼后集体赞圣,高念《穆罕迈斯》中的一段。

认为履行了这些宗教功修,就达到了“真乘隐藏于教乘和道乘之中,并为教乘和道乘所包涵”的基本要求。

马明心的这些革新主张深得当地穆斯林的拥护,信众日增,因而危及华寺门宦,引起华、哲两派的矛盾与斗争。

1762年以来,华寺门宦第二代教主马国宝向官府控告马明心,迫其离开循化、河州地区,迁居定西官川山中。

从此,官川成为哲赫林耶的传教基地。

全国各地来此拜师求教者不计其数,仅求道的阿訇就有百余人,经过这些学生的再次传播,追随者不断增多,遂形成了一个较大派别,被称为官川道堂(亦称官川门宦)。

马明心也被称为“官川阿齐兹”(即尊贵者)。

1781年,马明心的学生苏四十三与华寺门宦在循化因传教发生矛盾,由于清廷官吏偏袒华寺,挑起两派械斗。

苏四十三率众反清,杀死前来镇压循化哲赫林耶派的知府杨士玑和副将新柱,攻克河州城,围攻兰州。

时马明心已被捕杀于兰州城,其家属均遭株连,季子充发云南,未至其地,病殁于抱母井,年仅8岁。

长子马顺清被发配云南墨江县的朗寨充军,后被马明心的学生营救脱险。

马明心的3个女儿和妻子张氏被充发伊犁为奴,长女行至吐鲁番头道河子跳河自杀,二女和三女流落他乡,张氏在某旗官邸为奴,当年趁过年之机杀死旗官全家,自首后被处死。

马明心全家躬耕自食,虔诚传教35年,教众遍及西北,门下弟子散居各地。

虽然清廷多次镇压,但他的继承人本着“舍希德”(即殉教者)的精神,继承和发展了哲赫林耶的宗教教旨以至于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