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简介
孛儿只斤·真金(Jingim,1243-1285年),元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嫡长子,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之父,母察必皇后。
1261年被封为燕王,1273年被封为皇太子,1279年参决朝政。
真金自幼深受汉文化影响,当政后亦作为汉法派之领袖与阿合马等理财派对立。
1285年因禅让事件而忧郁成疾,同年十二月病逝,元世祖赐谥号明孝太子。
1294年元成宗登基,追尊其父真金为皇帝,上庙号裕宗,谥号文惠明孝皇帝。
以后的元朝皇帝都是真金的后裔。
生平
元世祖忽必烈共有12子(一说10子或11子),长子朵而只早卒,因此一般以真金为长子。
1243年,真金生于漠北,此前忽必烈已于1242年召中原的海云禅师入漠北,询问佛法大意,此时忽必烈妻子察必(昭睿顺圣皇后)生了儿子,忽必烈请海云为其摩顶命名,海云以世间万物真金最贵,故取汉名真金。
真金少年时代,忽必烈受蒙哥汗之命,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开幕金莲川,搜罗了一大批汉人儒士。
忽必烈把真金的教育交给汉儒姚枢,并命勋臣后代土木各儿等为伴读。
姚枢等对真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并以《孝经》作为启蒙课本教授真金。
1253年夏,姚枢随忽必烈征大理,改命窦默接任师职,是为真金第二位老师。
忽必烈出征前,将玉带钩赐给窦默,对他说:“这东西是内府故物,你是老人,应当佩戴,并且让我儿子见了这个如同见我。
”同时命刘秉忠之弟子王恂为真金的伴读。
王恂长期侍奉真金,经常灌输三纲五常、为学之道及历代治乱的道理,真金深受其影响。
1260年,忽必烈即位,次年十二月,封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
1263年(中统四年)五月,建枢密院,以真金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
但实际上真金只是每月两次至中书省署敕,中书省和枢密院的事务都交给了王恂。
1270年(至元七年)秋,真金受命巡抚漠北的称海,在此期间,曾与诸王札剌忽及从官伯颜等谈论立身处世之道,于是撒里蛮、伯颜、札剌忽等各陈己见,真金表示:“父汗有训诫,不要有傲慢自大之心。
只要怀有傲慢自大之心,就会坏事。
我看孔子的话,就和父汗的话意思吻合。
”这表明了真金对儒家经典训条的认识水平及其思维方法。
蒙古传统的汗位继承制是忽里台大会推举制,自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获得蒙古的统治权以后,就有姚枢、张雄飞等汉臣纷纷建议“建储副以重祚”、“早建储贰”,即采用中原王朝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确保汗位继承。
忽必烈最终采纳了汉臣的建议,于1273年(至元十年)二月下诏立嫡长子真金为皇太子;三月十三日,派遣伯颜持节授玉册金宝,举行册封仪式。
册文是:
“皇帝若曰:咨尔皇太子真金,仰惟太祖皇帝遗训,嫡子中有克嗣服继统者,豫选定之。
是用立太宗英文皇帝,以绍隆丕构。
自时厥后,为不显立冢嫡,遂启争端。
朕上遵祖宗宏规,下协昆弟佥同之议,乃从燕邸,即立尔为皇太子,积有日矣。
比者儒臣敷奏,国家定立储嗣,宜有册命,此典礼也。
今遣摄太尉、左丞相伯颜持节授尔玉册金宝。
於戏!圣武燕谋,尔其承奉。
昆弟宗亲,尔其和协。
使仁孝显于躬行,抑可谓不负所托矣。
尚其戒哉,勿替朕命。
”
册文中虽然标榜册封皇太子是“太祖皇帝(成吉思汗)遗训”,但实际上是对蒙古传统汗位继承制的重大变革,也是忽必烈遵用汉法的一大成果。
同年九月,忽必烈又为真金设立了“宫师府”,择儒臣为官属,计三十八员。
真金既自幼耳濡目染汉文化,其政治前途也与汉人儒臣息息相关,为他以后坚定支持汉法做了铺垫。
1274年,真金奉命赴临洮,护送前任帝师八思巴返回吐蕃,到1276年方才抵达八思巴所在的萨迦。
真金在藏区滞留两年,其间他在1277年担任施主,于后藏的曲弥仁莫举行盛大法会,由八思巴向七万多名喇嘛供饭食及一钱黄金,每三名喇嘛发一套袈裟,并现场讲经,参与者加上民众共有十万之多。
八思巴还对真金讲授佛教的基本教义,在真金多次请求下写了《彰所知论》一书,献给真金,从此真金在儒学之外也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
当然,真金在藏区并不只是关心佛学,还负有内政外交的重任,如他掌握了本钦贡噶桑波与八思巴不和的信息,还京后就启奏忽必烈,以致忽必烈派遣桑哥前往镇压,同时亦有可能打探征服印度或是从吐蕃北上讨伐反对忽必烈的西北诸王、打通与伊儿汗国相联系的道路。
大约在1279年初,完成护送八思巴进藏任务的真金回到大都。
当时,忽必烈对汉法的兴趣日益减少,转而重用回回人阿合马理财,再加上刘秉忠、史天泽、赵璧等汉人重臣相继去世,汉臣地位降低,无力抗衡,因此把希望寄托在返回大都的真金身上,他们串通了道士李居寿,在奉旨斋蘸之后李居寿对忽必烈说:“皇太子春秋鼎盛,宜预国政。
”同时董文忠也从旁劝谏让太子理政,忽必烈自然顺从其说,从此真金开始参决朝政,凡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百司之事,都先上报真金后再奏闻忽必烈。
真金上台后就作为汉法派的领袖,与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形成尖锐对立。
1280年(至元十七年),出身南人的礼部尚书谢昌元建议设立门下省以封驳制敕,这正符合忽必烈使臣下相互检察以防奸欺之构想,真金准奏实行,并有意让畏兀儿儒臣廉希宪任门下侍中。
真金对廉希宪表示全力支持: “皇上命爱卿领门下省,不要害怕那些小人,我来帮爱卿除掉他们。
”但在阿合马的阻挠及汉臣内部意见不一的情况下,设立门下省的计划很快便流产了。
不久廉希宪病重,真金派杨吉丁探望,廉希宪遗言铲除“误国害民之大者”,即暗示除掉阿合马。
当年十二月,江淮行省左丞崔斌弹劾阿合马一党贪虐不法,被阿合马迫害致死,真金在宫中吃饭,听到这一消息后丢下筷子,十分悲痛,并连忙派人制止,结果崔斌已经死亡。
1281年(至元十八年)二月,真金再度与伯颜抚军漠北,同年十月回京。
1282年(至元十九年)三月,发生了阿合马被汉人王著、高和尚刺杀的事件,当时真金虽然与忽必烈一同在上都,却被认为与这起事件有关系。
事后忽必烈震怒,将王著、高和尚和留守大都的中书省平章政事兼枢密副使张易通通处死,在真金的支持与疏通下,忽必烈同意将张易之罪改为“应变不审”,免于传首四方。
阿合马死后,真金荐举支持汉法的和礼霍孙出任右丞相,并对他说:“阿合马被杀之后,你做了中书右丞相,如果真有便国利民的事,不要害怕改变,大胆去做,如果有人阻挠,我力挺你。
”又大量起用汉儒以为后盾,比如中书省以何玮为参议,徐琰为左司郎中,两人觐见真金,真金谆谆告诫说:“你们学的孔子之道,现在能够派上用场了。
应当竭尽你们平生所学,大力推行。
”又征召潞州的杨仁风、东平的马绍,并任用杨恭懿到中书省议事,命卫辉总管董文用练达官政,与杨恭懿同调入中书省中。
在真金的大力支持下,1282年(至元十九年)四月到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十月约两年半的时间里,和礼霍孙主要完成了几项重大任务:一、查处阿合马的罪行,籍没阿合马家财;二、起用旧臣;三、改善吏治。
然而,真金实际上并无左右朝政的权力,大权始终掌握在精明专断的乃父手中。
真金亦不断推动汉化政策,他要求蒙古国子生学习汉文,对其只学蒙古文不以为然;又在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十月通过和礼霍孙奏请开设科举,不过没有成功。
忽必烈仍对理财派念念不忘,于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十一月任用汉族商人卢世荣理财,同时新任正宫南必皇后颇有干政的迹象,这又为真金与汉臣所不满。
真金曾指斥卢世荣说:“钱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么能每年榨取赢利呢?我只怕老百姓的膏血因此枯竭,不止是害民而已,实在是国家的大蛀虫啊!”卢世荣被起用数月后就被真金领导的汉法派弹劾下台并下狱处死,理财派要人桑哥虽然袒护卢世荣,却因害怕真金而不敢相救。
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春,有一名南台御史上疏请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于皇太子,并请南必皇后勿再干政。
真金得知此事后甚为恐惧,当时御史台中的汉人御史(定额为16员)全部空缺,担任都事的尚文偷偷地把这份奏章隐匿下来。
然而此事已被阿合马余党答即古阿散(又作答即归阿散)等得知,遂于忽必烈面前请收内外百司吏案,名为大索天下埋没钱粮,实为揭露此奏章,乃悉拘封御史台吏案,谋取这份奏章。
尚文深知关系重大,请准于右丞相安童、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拒不付予。
答即古阿散乃报忽必烈,忽必烈大怒,命令大宗正薛尺索取该奏章。
真金忧惧不知所措,安童和玉昔帖木儿也束手无策。
尚文从阿合马旧案中搜集到答即古阿散党羽的数十条罪状,便请玉昔帖木儿亲往中书省与安童商量对策。
尚文献计说:皇太子为天下本,如果奏章被揭发出来,将倾覆太子,动摇国本,祸不可言,只有先发制人,变被告为原告。
于是安童和玉昔帖木儿抢先以答即古阿散的罪状入奏,陈述事情经过。
忽必烈听到有人要他退位,果然怒不可遏,厉声责问道:“你们没罪吗?”丞相安童带头认罪说:“臣等不会逃避罪行,但是答即古阿散等人的罪名是在刑律上写的清清楚楚的,他们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贸然动他们必定会危害生灵,所以应该选重臣作为这个案子的主管,差不多能平息纷扰。
”忽必烈怒气稍解,形势遂趋缓和。
后来答即古阿散等阿合马余党被判奸赃罪而处死。
虽然如此,真金竟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1285年)十二月十日病死,享年四十三岁。
真金死后,忽必烈于次年正月初一停止朝贺,为其上谥号为“明孝”。
册文是:“於戏!故皇太子某,天姿玉裕,茂德渊冲。
朕绍纂丕图,仰遵太祖圣武皇帝遗训,以尔世嫡元孙,誉望攸属,爰从燕邸,正位春宫,愈贵能谦,居贞益慎。
及夫听政,揆叙有方,至于睦亲,昆仲无间,尊师问道,日御经筵,视膳候安,时询内竖,佐予柔理,惠彼小民。
方念神器匪轻,投艰有托,岂期前星掩耀,永隔幽明,日居月诸,怀思曷已?比者大臣敷奏,宜易名奉祀,光崇彝典。
今遣某官特册赐尔谥曰明孝太子,永昭遗懿,式慰朕怀,尚翼明灵,歆承宠渥。
”
真金死后,忽必烈将”皇太子宝”授予真金第三子铁穆耳。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追谥真金为“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
册文是:“臣闻周武膺符,首建文王之号;晋武践祚,遂正文考之称。
比拟未必尽同,追崇盖有彝典,而况有其德而无其位、丰于功而啬于年,粤若我皇考,其敢后尊亲之义乎?顾予寡昧,嗣缵基图,天付有家,动欲绳其祖武;考若作室,今曷致其孝思?钦惟皇考皇帝,玄德温恭,圣功果育,显诸神而藏用,膏其施而未荒,明堂前一星位将有属,洪范九五福寿则难全。
其于预国政、亲军旅之时,无非审治体、得民情之事。
弭兵日本,广先皇柔远之仁;立教天庠,示圣代崇儒之意。
身卫斯文于不朽,人被其惠而莫知。
真以锄奸去恶而为明,非徒视膳问安之为孝。
此特举其大者,固将无能名焉。
感千年霜露之怀,永言维则;绍一统乾坤之业,有开必先。
思贻令名,允为首议,重以造庭之请,用答在天之灵。
谨遣崇官奉宝册,上尊谥曰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
伏惟尊祖严父,积庆有源,虽文命之未集,凛英光之如存。
诞膺典礼,永祚皇元。
”
评价
耶律铸:“象辂长归不再朝,痛心监抚事徒劳。
一生盛德乾坤重,万古英名日月高。
兰殿好风谁领略,桂宫愁雨自萧骚。
如何龙武楼中月,空照丹霞旧佩刀。
”
赵孟頫:“储宫仁孝而敬慎,问安视膳之暇,顺美几谏,天下阴受其赐多矣。
”
《元史》:“至元以来,天下臻于太平,人材辈出,太子优礼遇之,在师友之列者,非朝廷名德,则布衣节行之士,德意未尝少衰。
宋衜目疾,赐钞千五百缗。
王磐告老而归,官其婿于东平,以终养。
孔洙自江南入觐,则责张九思学圣人之道,不知有圣人之后。
其大雅不群,本于天性,中外归心焉。
”
《新元史》:“太子性至孝,尝从幸宜兴州,帝不豫,忧形于色,竟夕不寐。
闻母后暴得风疾,即悲泣,衣不加带而入省。
及后崩,太子居丧,勺饮不入口者终日,设恶卢居之。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