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经历过美好的校园时光,很多同学上学的时候最怕考试。所以考试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不要提普通考试,那么全国高考每年还是能抓到作弊的,虽然一些现代学习能力差,但我们都有独特的作弊技巧。穿裙子写在大腿上,改造圆珠笔,写在尺子上。基本上,只要你能想到这些方法,那就无所不用其极了。
自古以来,无论是古代科举还是现代高考,都是决定一个人未来走向的战场。有多少学生在寒窗苦读十年只是为了金榜。也许我们现代人已经习惯了作弊,但你知道古人是怎么作弊的吗?
古代科举舞弊
事实上,自古以来,作弊的方法无非就那么几种。买通考官(评分员),雇用枪手、小抄和高科技作弊。作弊手段既困难又简单。简单地说,只要你有权势,它就很简单。对别人来说比较难!
说到作弊,我不得不提到花派诗人温庭筠,这位可是有枪神的称号。他才华横溢,但运气不好。经过多次尝试,他产生了一种爱好——帮助他人作弊。(这也是雷锋般的人物)因为科学考试始于唐朝,中国第一位状元是唐代的孙伏伽,所以温庭筠是当时最著名的作弊者。
最经典的作弊手段是藏小抄。
用小字在小纸上写学习材料很容易。困难在于如何把它们带进考场?事实上,古人也很擅长藏小抄。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说,万历年间,有人用油纸卷起小抄,藏在肛门里(太恶心了)。
晚清有一本叫《四书典仓》的书,长八九厘米,宽五厘米。不要看这本书,但上下两卷其实有11万字。这本《四书典仓》完全是《四书》的精髓版。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考试的重点。
有些人用衣服作弊,但作弊技巧不能恭维啊。他们实际上把四本书和五本经文写在衣服上,但他们会直接穿在身上。我不知道我是否买了考官,否则考官就太无能了!
衣服上还有另一种作弊方式,这也是一种黑科技了。他们用盐水在衣服的夹层上写满了字,正常什么也没看,但进入考场后,他们用蜡烛烘干,文字就出现了,俗称银盐显影。
或者在衣服的内层用墨鱼汁填满小抄,然后用泥覆盖。进入考场后,抹去泥,出现小抄;过一段时间,墨鱼汁会自己褪色,真是神不知鬼不觉。
藏小抄这都是技术活,不仅要大胆细心,还要运气好。如果这些都做不好,最好直接点,花钱解决,直接找枪手。
明清时期,一些枪手特别提供一站式考试服务,欺负古代没有身份证和照片。他们从县试开始,府试、院试都一人包办,江湖学名“一炷香”,因为古代的科举时间都很长,通常不止一日,而这一炷香就是专门形容枪手考得快。
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可以找到枪手。一种是直接替名考试(估计当时监考不严格),另一种是枪手和考生进入考场,在考场交换身份考试。(这对枪手有严格的要求)。
政府反作弊手段
当然,有作弊就有反作弊,想作弊也没那么简单。
宋朝进入考场前,一定要先搜身,甚至要重点检查鞋底。同时,在金国,考生必须解开发髻,露出身体,甚至鼻子和耳朵。
因为有些人认为搜身太可耻了,所以建议在考试前集体洗白,然后换上官方统一的考试服,这体面地打击了夹带小抄的问题。
为了防止枪手猖獗,从宋代开始,官方要求考生提供具有体貌特征的简历,以验证身份。当时没有身份证,只能用几个数字来描述考生的体貌特征和辨识度,但聊天胜于无。
古代作弊考生后果
虽然说魔鬼高一英尺,但这些反作弊手法并不那么容易使用。总有一些人会冒险,所以作弊也被反复禁止。作弊者应该受到严厉惩罚。
例如,在明朝,藏小抄、传阅试卷的人被分配到边疆,期限为三次科举考试;期满后,还要革去士子身份。
在清朝,科举作弊更加严重。《清朝法律》规定,作弊轻者罚款重的戴枷锁三个月、打100棍子在发配边疆。清朝有许多科考案例,其中顺治14年的丁友科作弊案是科举以来最大的悲剧。考官曹本荣、副考官宋志绳、考官李振业、张我朴等人要么想结下权贵,要么贪财受贿,甚至公开在考场里互相阅读试卷,并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名单决定选择。
发榜后,众人不服,议论纷纷,考生集体到文庙去哭庙。给事中任克溥奏参,称中式举人陆其贤用银三千两,送考官李振邺、张我朴,所以得中。顺治帝闻奏大怒,立即令都察院会审。
结果审出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受贿属实。于是,顺治帝下旨,将李振邺、张我朴、蔡元禧、陆贻吉、项绍芳、田耜、邬作霖等七人立斩,抄没家产,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尚阳堡。不但参与贿赂的考官、考生被统统处死,家产被抄没,连直系亲属也遭流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