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渔简介
张友渔(汉语拼音:Zhang Youyu;1899~1992-02-26),中国法学家、新闻学家、国际问题专家。
山西灵石人。
卒于北京。
1923年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继入国立法政大学法律系。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底赴日本留学。
九一八事变后,因反对日本侵略中国而被驱逐。
回国后在北平任《世界日报》总主笔,并任燕京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中法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讲授宪法学、劳动法学、新闻学和日本问题。
在此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文化统战工作,创办《世界论坛》杂志和《时代文化》杂志(后改名《文化动向》)。
七七事变后离北平去济南、开封等地,先后任中共山东联络局书记、中共豫鲁联络局书记。
1939年春去重庆,作为中国救国会领导人之一从事民主宪政运动。
1941年春去中国香港,任《华商报》总主笔。
1943年在重庆,任中共南方局文委秘书长、《新华日报》社论委员会委员、中共重庆工作委员会候补委员兼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生活书店总编辑。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代表团顾问,参加国共谈判。
1946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新华日报》社长。
1947年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
1948年4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兼法案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三、四、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2年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参与1982年宪法的起草工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还参加了中国多项重要法律的制定工作。
他对法学、新闻学、国际问题都有精湛研究,对宪法学造诣尤深,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卓有建树,主张法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法律史遗产中一切有用的东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主要著作有:《中国宪政论》、《五五宪草批判》、《中国如何实行宪政》、《法学基本知识讲话》、《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若干问题》、《学习新宪法》、《报人生涯三十年》、《新闻之理论与现实》、《日本新闻发达史》、《东京统治者》、《二十六年来的日苏关系》、《建设战后新日本》、《日本国力再估计》等。
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法学》编辑委员会主任,《辞海》编委会委员、法学分科编委主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