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八次北伐蒙古 朱棣五次北征蒙古 为何不能彻底消灭蒙古人?为何蒙古人还能够在土木堡重创明军俘获明朝皇帝 后来甚至还大军压境打到北京呢_明朝_蒙古_鞑靼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消灭蒙古残余势力,先后八次北伐遁入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其子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也先后五次北伐蒙古。然而,父子俩前后进行了十三次北伐,为何蒙古依然能够屹立不倒?

我们知道,北方先后出现过很多少数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盛极一时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原王朝的打压,以及周边其它民族的夹击下,都消失了。或者灭亡了,或者被其它少数民族给重组了,或者被汉民族给融合了。从古至今,北方少数民族中真正留下来的强势民族,还就只有蒙古族一个。

而蒙古族,在经过了朱元璋、朱棣反复不断的强力打压后,依然能够坚挺下来,在明朝中叶的时候,甚至还能俘获明朝皇帝明英宗。在整个清朝期间,还成为清朝皇室一直巴结讨好的对象。清朝皇室的公主,都要嫁到草原上和亲。

那么,朱元璋、朱棣对蒙古人进行了那么多次的打压,为何蒙古人还依然强势不倒的?

一、蒙古人的战略纵深太大。

和历史上所有的北方少数民族相比,蒙古人的战略纵深是最大的。为什么呢?因为之前的那些北方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也曾经强势崛起,但是,因为他们周边还有其它少数民族,因此,当他们被汉民族打的时候,一方面,他们逃跑的地方有限。另一方面,他们一旦打败以后,其它少数民族就会趁机崛起。比如当突厥被隋唐打败以后,回鹘就崛起,取代突厥。

但是,蒙古不一样。因为蒙古曾经统一了整个南北方,乃至西方大片土地,都是蒙古帝国的地盘。也就是说,在这块土地上,没有其他民族。当明军追打蒙古人的时候,他们完全可是四处躲藏逃跑。因为那些地方到处都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无论跑到哪儿去,都没有哪个民族出来阻挡他们。同时,就算他们被明军削弱得很厉害,依然可以继续存活下来。因为在那块土地上的其它少数民族很少,不会站出来取代他们。

二、明军的物资补给存在很大问题。

明军北伐需要长途远征。由于草原上缺乏补给,因此,明军必须要自己携带粮食辎重,满足军队作战的需要。事实上,这也是中原王朝在追打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一直存在的问题。粮草不够,打着打着,粮草没了,又找不到吃的,无法就地补给,只好撤军。秦汉在打匈奴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除了作为墙的作用外,还有就是作为粮食补给中转站的作用。不过,就算是长城,毕竟还是距离匈奴的腹地太远,鞭长莫及。

当年霍去病就采用过就地补给的策略。也就是在攻打匈奴的时候,抢劫匈奴人的物资。但是,这基本上要靠撞运。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朱元璋在派出明军攻击蒙古人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情况。每次他都是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派军出征。之所以会这样做,想的是就算自己的补给存在困难,也要想办法让蒙古人的补给也存在困难。因为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蒙古人的牛羊和战马都缺少青草,只能吃干草。这样打起来显然更容易一下,便于速战速决。

三、蒙古人有黄金家族这面永远不倒的旗帜。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在草原上是取得过辉煌的。不只是在草原上取得了辉煌,黄金家族曾经还统治了欧亚的大片地方,他们在蒙古人中有巨大的威望和影响。可以说,只要黄金家族的后人一直在草原上存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就具有向心力,就能够凝聚起来。当北元分裂成鞑靼和瓦剌的时候,一开始,鞑靼因为拥有黄金家族的后人,所以他们占据强势地位。后来,瓦剌也把黄金家族的后代捧起来,这样,瓦剌也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明朝末年的时候,整个草原上最辉煌的林丹汗,依然是黄金家族的后人。

之前在北方出现过的其它少数民族,就不具备这样的旗帜,因此,只要被中原民族一强力冲击,可能很快就散架了。而蒙古却能够一直坚挺不倒,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旗帜作用,是非常大的。

明成祖最后一次北伐的时间是1424年,到1449年“土木堡事变”发生的时候,也就才过去20多年的时间。为什么才20多年时间,蒙古人就能够在土木堡重创明军,俘获明朝皇帝,后来甚至还大军压境打到北京呢?

明成祖重创鞑靼,却给了瓦剌崛起的机会。

明成祖一共发动了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是为了打击鞑靼大汗阿鲁台。这次北伐,效果的是明显的,最后迫使阿鲁台向明朝投降,明成祖封阿鲁台为和宁王。阿鲁台受到明朝打击,使得瓦剌首领马哈木崛起。明朝当然不想让瓦剌崛起,因此明成祖发动第二次北伐,打击瓦剌。明军确实也打败了瓦剌军,不过并没有深入追击,瓦剌所受的损失也并不大。

明成祖第三次北伐,是因为鞑靼大汗阿鲁台反叛,不再来朝贡明朝,还到明朝的边境骚扰,因此明成祖又率兵追击。不过,阿鲁台这次学乖了,听说明成祖打来以后,提前逃跑了。不过明成祖也不是空手而归,他找到了阿鲁台的大批辎重。于是明军放火焚烧了这些辎重,把鞑靼的牲畜赶回来了。回京途中,又痛击了依附于鞑靼的另一个蒙古部落兀良哈。

第四次明成祖率军北伐的时候,瓦剌已经强盛起来,而且已经打败了阿鲁台。因此,明成祖没怎么打,就班师回朝了。第五次明成祖北伐,还是没有找到阿鲁台。明军只得像第二次那样,再一次痛击兀良哈,出一口恶气。而不幸的是,明成祖在班师途中,因病去世了。从明成祖这五次北伐来看,他所打击的对象主要是鞑靼。之所以要打鞑靼,一方面是鞑靼很强大,又不愿意归顺。另一方面是因为鞑靼算得上是蒙古的正宗。

不过,明军对鞑靼反复不断的打,实际上给了瓦剌崛起的机会。明军撤退后,瓦剌找到机会,一举打败鞑靼,杀死阿鲁台,算是实现了蒙古的一个小统一。可以说,蒙古的小统一,与明成祖北伐,给了他们机会不无关系。

明朝之所以在土木堡大败,其实是一次偶然。

明朝在打击鞑靼的过程中,瓦剌虽然崛起,虽然实现了小统一,但其实力实际上并没有足以威胁到明朝。当时瓦剌还一直奉明朝为宗主国。瓦剌在统一以后,把脱脱不花扶起来当大汗。脱脱不花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他当大汗,能获得大家的拥戴。但是,蒙古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毕竟瓦剌能够实现小统一,也先的父亲脱欢立下了大功劳。因此,当时瓦剌实际上有两个首领。

因为有两个首领,明朝就需要给瓦剌两份岁赐。这让明朝很不爽,于是停止了给太师也先的岁赐。这样一来,也先也很不爽了,按照蒙古人惯有的做法,到明朝边境闹事。当时明英宗刚上台不久,他极为崇拜他曾祖父明成祖,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像他曾祖父一样,给也先一些教训。但是,明英宗从来没有打过仗,又极为宠幸宦官王振,对王振言听计从。而王振也从来没有打过仗。这样一来,明朝这一次出兵,搞得就像是旅游一样。结果在路上贻误战机,很快就被也先包围起来了。

也先的部队其实人数并不多,却还能包围明军,可见,明军当时的指挥官实在能力不行。更为不行的是,王振还建议明英宗撤退到土木堡这样一个高地上,就像当年马谡搞的那样。结果,他们也遭遇了马谡同样的困境,军队断水,军心动摇,最后被也先打败。总之,明英宗带军和也先在土木堡的战争,只能是一场非正常的战争,并不能反映明军和瓦剌军队的真实实力。

实际上,当也先接着带领瓦剌军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尽管只是文官于谦指挥,尽管边关的军队并没有回来救援,尽管各地藩王的军队也没有进京勤王,依然把也先打败了。由此可见,也先的瓦剌军,实在不是明军的对手。而且,明军当时还有一招对付蒙古人的办法,就是分化处理。毕竟蒙古内部有多种各样的派别,只要对其进行分化,蒙古人必然会自相残杀。实际上,因为明军和脱脱不花接触,让也先害怕了,他赶紧撤军回去。

土木堡事变和北京保卫战以后,蒙古基本上就对明朝不再有威胁了。明武宗时期达延汗也仅仅和明朝摩擦了一下,并没有掀起浪子。这样一直延续到明朝结束,清朝把蒙古同化收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