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资料
姓名:袁隆平
出生/生日:1930-09-07
逝世时间:2021-05-22
享年多少岁:91岁
出生地点:中国,北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处女座
袁隆平详细介绍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北平(现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江西德安人。童年和少年处于动荡的战争年代,1938年随父母从汉口逃难至湖南省桃源县,1939年举家迁至重庆,此后又辗转汉口和南京,直至1949年再次回到重庆,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光。
1949年,袁隆平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次年学校并入新成立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之一)。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至偏僻的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遗传育种教师。
工作与科研经历
杂交水稻选育
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学的同时,袁隆平在校实习试验田开展农作物育种科研实践。1961年他在早稻田中发现特异稻株,随后根据实验推断为天然杂交稻稻株,形成研究水稻“雄性不孕性”的思路,并于1964年在洞庭早籼稻田发现“天然雄性不孕株”,开始对水稻雄性不育进行研究。
从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袁隆平踏遍附近所有稻田,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两年的繁育栽培,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三系法”配套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育种设想,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使用最初找到的6株雄性不育株水稻及其后代进行实验发现,保持不育特性植株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袁隆平决定用更边缘的野生稻进行杂交实验。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此前从未见过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为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这株珍贵的野生稻被命名为“野败”,不久第一个雄性不育系培育成功。到了1973年,用“野败”杂交得到的水稻已经种植了几万株,均保持不育特性,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杂交水稻推广
1971年至1984年,袁隆平调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73年,袁隆平在第二次中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从1976年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种植,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1984年袁隆平调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至2015年卸任。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一年后,他主持开展大范围协作攻关,研究两系法杂交水稻,1995年终获成功。
1991年4月,袁隆平担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担任主任,同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稻超高产研究
1997年,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率领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开展高产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实现了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四期育种目标。
2016年10月,袁隆平开展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研究工作,他创建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力求通过杂种优势利用途径,选育高耐盐碱的杂交水稻品种,开拓中国水稻生产新的增长区域。
2017年,袁隆平提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概念,试图通过分子技术,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经过培育攻关,2021年10月17日,经测产第三代晚稻组合产量的平均亩产达936.1公斤,创造双季晚稻单产新的世界纪录。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
逝世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同年11月15日,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主要成就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开辟了中国水稻杂种优势领域,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并开展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贡献。
科技成就
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在科研实践中冲破当时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在中国率先开展“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的研究,挑战这一世界难题。他先后突破三系配套、优势组合选配和杂交制种三大难关,杂交水稻迅速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项突破,袁隆平也被国际稻作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育种程序朝着由繁向简的方向发展,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公认和遵循。袁隆平担任责任专家,开展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过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
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通过试验田观察和数据测量,撰写了论文《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超级杂交稻”的学术思想,明确了超级杂交稻选育指标、株形模式和技术路线,在他的主持下,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应用超级稻的国家。2021年湖南省衡南县双季亩产1603.9公斤,成功实现了周年亩产1500公斤目标;同年5月9日,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成功种植推广海水稻。为了有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袁隆平开展海水稻种植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独创“土壤四维改良法”技术,将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耐盐碱水稻等四大农业生产要素整合配套,研制出耐寒性水稻、耐旱性水稻耐、耐盐碱水稻等具有一定抗逆性的水稻品种。截止2022年,海水稻品种已在中国主要类型盐碱地开展推广,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在新疆盐碱地种植实测亩产超过500公斤。此外,在阿联酋迪拜沙漠地区的海水稻试验种植也取得阶段性成功,这是人类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出水稻。
主要论著
袁隆平一生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在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阶段和节点,均留下了重要学术思考,指引了科技研究方向。
个人生活
袁隆平的两个梦:“袁隆平生前曾两次做过一个同样的梦:梦里,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梦被称为“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是哪里人: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祖籍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袁隆平是院士吗:袁隆平是院士,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什么时候去世的: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儿子:袁隆平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袁定江,男,1968年出生,硕士学历,经济师。现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二儿子袁定安,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儿子袁定阳,男,出生于1970年3月14日,博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员,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副主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