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唐朝的时候受人们欢迎吗?为何后世对她诸多争议?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一生中的功过参半,在死后也立下了无字碑让后世人去评价,这份气魄是其他皇帝不具备的,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对她的评价都是怎么样的呢?
武则天的一生堪称励志,也堪称传奇,但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否则又怎么会成为一代女帝呢?但是她在临死前退位,还政于李唐,也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认可,毕竟很多人都以为她会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她的侄子或者太平公主,虽然可能与当时的政变有关系,但是如果武则天真要这么做,谁也拦不住,而且最后也没有因为自己曾当过皇帝而为自己修一座帝陵,而以帝后的身份是与李治同葬。
按理说武则天曾对李氏皇族下过死手,那些人肯定是很痛恨她的,但是事实却是相反,唐代历史对她的的评价都很公正,而且对于她的加封几乎是每个皇帝必做的事,包括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的关于她称谓,都不是武则天自己给自己起的,而是她的子孙后背加封的,如果武则天真的那么的不好,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武则天奉于神坛,对她加封不断,由此可见。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地位极为特殊的女皇帝,她建立了具有自身政治符号的大周政权,成为了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在权倾一时、独霸一方的政治光环下,我们所不知的是,武则天内心隐藏着十分强烈的负罪意识。这种负罪意识,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君权世袭的男尊女卑的思想。
虽然唐朝有着开放豁达、兼容并蓄的社会风尚,不过中国传统社会中君权世袭、男尊女卑的固有思想依然存在,社会影响十分广泛。通过考察武则天的政治轨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内心深处强烈的负罪意识,也可以分析其对政治时代始终节点的认识与判断。
从永徽六年立为皇后参预政事,到神龙元年政变退位去世,纵观武则天的政治生涯,都是在这种强烈的负罪意识的笼罩下度过的。弘道元年高宗病逝,遗诏指出立李显为皇帝,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处分。虽然李显是大唐皇帝,不过权微言轻,不能左右朝政,国家的实际政权却牢牢把握在武则天手中。
此后,大唐政治中心和实际都城便由西北长安转移到中原洛阳。至于为什么选择长留洛阳,而不定都长安,学术界有诸多探讨,观点不一。其中,马良怀先生的论述证据充分,推理有力,参考价值很高。作者认为,西京长安一直是大唐政权的政治中心,也是高祖、太宗、高宗等先帝的祭祀社翟之地。这一切对于企图谋位夺权的武则天来说,都是一种无言而沉重的精神压力,在它们的面前,武则天深感自己是个罪人。所以,她没有勇气去面对它们,只好远远地避开长安。唯有如此,武则天的负罪感才能得到缓释,精神上的压力才有可能减轻,她也才有勇气去实行武周革命,篡夺李氏的大唐江山。
此后,武则天又不断变易年号,从高宗去世至神龙政变,共达十八个年号。通过不断的变换年号,进而缓解自己内心的负罪感。经过佛经、祥瑞等一系列手段的大肆宣传,武则天决定彻底抛弃李唐政权,建立属于自己的新政权。于是,“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即使整个大周期间,武则天也不断借助佛教的力量来实现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同时又不断给自己加上“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等称号。武则天旨在通过不断改变年号和加封称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获得更多的心理安慰,从而降低自己内心的负罪感。
晚年的武则天负罪意识更为强烈,在选择皇嗣继承人的问题上,听取大臣狄仁杰的意见,将庐陵王李显从边远的房州接回神都洛阳,并立为皇太子,正式开始了向李唐王朝的回归。圣历三年五月癸丑,武则天改年号为“久视”,罢“天册金轮大圣”称号,赐五日,大赦天下,复旧正朔。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改正朔的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是国家政权交替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圣历三年的一系列政治活动是武则天心理动态的重要体现,也是武则天向李唐王朝回归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年,武则天将政治中心从神都洛阳迁回古都长安,并改年号为“长安”,标志着武则天内心向李唐政权的彻底回归。随后,长安二年,武则天下大赦令,清理来俊臣等一批酷吏造成的冤假错案。
神龙元年十二月壬寅,武则天崩于上阳宫,享年八十二岁。“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亲属皆赦之’”。武则天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大臣的罪名,主要是自身内心负罪感的强烈影响。去帝号,赦罪臣,是武则天内心彻底回归李唐政权的最后一步,也是实现与高宗合葬乾陵的关键一步。
唐朝为何对武则天好评较多呢?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两个:(1)唐朝后来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所以不可能直言祖先之恶,(2)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对女人执政没有那么多的偏见!
但到了宋朝时期,情况就急转直下了,(1)儒家彻底占据统治地位,(2)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时,对武天率先开炮,进行严厉批判,(3)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占据主流,“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所以,从宋朝之后,元明清三朝对武则天的评价一直很低。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可谓是超级差评!
当然,后世王朝对武则天恶评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没有哪一个皇帝,希望自己后代出一个武则天,稍有不慎,就可能颠覆江山。因此,后世皇帝也不允许对武则天有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是“绌抑黄老,崇尚儒学”。只是,后来儒学家班固在写《汉书》时,故意将之改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一直到唐朝,儒家都没有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直到宋朝时期,儒家才成为彻底的统治思想,宋朝文化璀璨和儒学的发达关系很大。
对于当时的唐朝人来说,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后世说的那么不堪,而我们今天知道的很多关于武则天的事都是从宋朝开始的,而且大多都是些不好的事,但是为什么宋朝人对武则天的评价却很不好呢,甚至还编造出一些事情去抹黑武则天呢?这主要与当时的一些政策有关。
众所周知,宋朝时候提出的一些东西对于中国以后的影响是很大,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三纲五常,当然这主要是为了加深封建统治,从思想上限制人们做一些违背皇帝的事,而武则天作为前朝的女皇帝,偏偏违反了这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所以为了巩固他们三纲五常的说法,他们便对武则天的很多事去进行抹黑,然后给大家营造的就成了一种武则天是个非常恶毒的女人,甚至泯灭人性,为了登上后位,对自己的孩子都下手,这样对武则天的一生的很多事进行抹黑以后,宋朝人便会觉得武则天的行为是多么的泯灭伦常,进而进一步的加深了对三纲五常的认可。
虽然宋朝的这种做法现在看来很不对,但是这种做法在中国的朝代中很是常见,比如汉朝为了巩固自己的一些统治,散播秦始皇不是秦皇室的血脉等等,毕竟成王败寇,现在我们也不能说他们这么做是对是错,但用的来说只是为了巩固统治,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下,人民的生活也会相对更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