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鼎(龙山文化的最先发现者)_考古_齐鲁_史前

吴金鼎简介

吴金鼎(1901-1948.9.18),字禹铭。

山东安丘人。

早年肄业于齐鲁大学。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人类学。

每逢暑假,便到历城龙山镇从事考古活动。

起初,他的计划是调查镇东的汉代平陵故城,在往返的途中,被城子崖断崖上暴露出来的灰层和陶片所吸引,即沿着断崖进行多次调查采集,于1928年在下文化层中第一次发现了黑陶片,并深信这是一种新的史前文化。

这一重要发现,很快得到李济、梁思永等考古专家的肯定。

193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

1930、1931年,研究所派他和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对城子崖遗址两次进行系统发掘,撰写了《城子崖报告》(1934年出版),将这种以黑陶为代表的文化称为“龙山文化”。

吴金鼎遂成为“龙山文化”的最先发现者。

1933年,吴金鼎由山东省政府派往英国伦敦大学留学。

其间,参加了英国的埃及考古学泰斗彼特里主持的巴勒斯坦考古发掘。

同时,他还精心研究中国史前陶器,观摩了数万件已出土的陶片实物,并到伦敦高等工业学校实习原始陶器的制作。

之后,用英文写成《中国史前的陶器》一书(1937年在英国出版)。

该书长期被外国人视为研究中国史前陶器的必备参考书。

1937年,吴金鼎获英国博士学位后回国。

先在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组工作,后回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

1938年11月至1940年6月,与他人在云南大理地区进行考古活动,发现遗址32处,其中主持发掘了几处,写成《云南苍洱境考古》一书,该书被誉为奠定了“西南方面史前考古学的基础”。

1941-1944年他先后在四川彭山、成都等地主持古墓的发掘工作。

抗战胜利后,应母校齐鲁大学的邀请,赴济南主持该校的复原工作。

原打算于学校安定下来后,即返回考古组。

全面内战爆发后,其计划破灭。

1946年后,任齐鲁大学教授,并先后兼任校长室外文秘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图书馆主任等职。

1948年9月18日在济南齐鲁大学病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