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来的三封遗书,揭示了朱元璋不打日本的真实原因!接下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古代的时候我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周边有几个小国经常拍使者前来学习,然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学以致用,当时的日本也在其中,但他们吸纳中华文化的精髓之后,又把“和平”抛诸脑后。
所以,每次日本学习成功后,都会向自己的“老师”下手,典型的白眼狼。所以,历史上我们对日本也很反感,自从唐朝后,中国有多次出兵对日本出兵的记录。当然,有失败的,也有成功。
成功的大概有两次,一次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伟大英明的唐太宗将唐朝治理的非常好,日本很向往,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学习发达后的日本,开始傲娇了,变得目中无人。他们趁李世民去世之后,多次到朝鲜半岛挑衅,还伺机侵占当时的大唐帝国附属朝鲜半岛区域。
对于此,唐太宗忍无可忍,他派出大将刘仁轨率170艘战舰火速驰援邻国,最终在白江口发生大战,一举击败倭军。此战奠定了此后800年的东北亚格局。
第二次是在明朝中后期,明朝大将李如松指挥的露梁海之战。这是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争,参照的朝鲜一方有李舜臣这个名将。反正最后保住了朝鲜半岛。
至于失败的次数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元朝时候,忽必烈三次出兵日本,尤其是最后一次,出兵最多的一次,明明可以将倭国灭掉,奈何被“飓风”击败,元军全军覆没,葬身大海,所以,日本至今仍有“神风”之说。
意思是,感谢神风的庇佑。
元朝之后,明朝建立,其实,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也想出兵日本的。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彰显大国威严,曾经派使者去四周的小国家要求他们每年进贡,但唯独偏偏日本就不服气,听到和没听到一个样。不仅不臣服,还多次入侵明朝,在《明太祖实录》中,有多达44次的“倭寇入侵”事件,让朱元璋头疼不已。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在彻查此案余党的时候,发现胡惟庸竟然和倭国有勾结,朱元璋勃然大怒,当时就定下攻打日本的决心,并让曹国公李文忠来主导整个攻打方案。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而且身经百战,有勇有谋,他知道打日本没那么简单,所以,他上书列举了攻打日本的种种弊端和风险,极力劝说朱元璋暂时不要攻打日本,要朱元璋冷静几天。
后来冷静的朱元璋搁浅了攻打日本的方案。那么,我们好奇的是,朱元璋放弃攻打日本的计划呢?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自唐朝以后,中国少有的雄才大略君王,他收复燕云十六州,赶走蒙元势力,对周边诸藩国更是毫不手软。而且日本还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按照朱元璋的个性,肯定要拿下日本才对,但面临嚣张的日本,朱元璋却踌躇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公元1988年,日本公开了一位叫祖来高僧的三封遗书,这三封遗书揭示出当年这段历史真相。
祖来在朱元璋时期曾来到明朝。在中国的史书中,也有祖来的记载。洪武三年,朱元璋曾派遣使者出使日本,警告他们不要再为非作歹,否则大明对倭寇不客气。不过朱元璋对日本当时的国情并不了解。
其实,当时的日本由南北势力组成,北墙南弱,弱势的一方南朝的怀良亲王,意欲拉拢朱元璋帮助自己对付北朝的幕府势力,所以怀良亲王积极回应朱元璋,并且派了一位叫祖来的僧人带著贡品来到南京。
祖来的到来,让朱元璋很高兴,以为日本屈服了,不仅设宴款待祖来,还派遣八位僧侣护送祖来回到日本。殊不知,祖来所代表的怀良亲王,在当时并不掌权。但祖来在南京居住了一个多月,对明朝的情况了解颇多。
祖来的三封遗书,不仅介绍了中国对日本倭寇憎恶的态度,还提到了朱元璋可能会攻打日本,但面临几个困难:
一是明朝的军事实力确实远高于元朝,但对海战的驾驭程度,远低于日本的水平。而且如果长途跋涉出兵日本,还要建立庞大的舰队,极为劳民伤财。
二是明朝虽然在福建等地有海军,但连基本的海盗都无法彻底消灭,若想大举出海征讨日本,基本上不可能。
三是日本对中华不像蒙古那样具有威胁性,且日本资源匮乏,人力也不充裕,离中国又远,就算征伐成功了也对中华没有半点好处。
所以,想到此,朱元璋便放弃了出兵日本的想法。后来朱元璋还把日本列为了“不庭之国”,永远都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且把这个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当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虽然祖来的遗书存疑,但不管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遗书中的问题,的确是朱元璋面临的实际情况,这点毋庸置疑。而且朱元璋之所以,自始始终没出兵日本,极有可能是上面三个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