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不死,魏延对战司马懿蜀汉能有多少胜算?接下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魏延,字文长,蜀汉第六武将(前五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他在长沙投奔刘备集团后,屡立战功。尤其是五虎上将亡故后,魏延的重要性显得异常重要,诸葛亮每战必以其为先锋。公元249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蜀军发生了内讧,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火并,结果为杨仪胜出,魏延被夷三族。如果魏延在与杨仪的对抗中胜出,接替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蜀汉会怎样发展?蜀汉将提前灭亡,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分析如下。
首先,魏延抓住六出祁山的有利条件,不自量力和“冢虎”司马懿作战,全军覆没,蜀国必亡。诸葛亮吸取了前五次出祁山缺粮退兵的教训,第六次出祁山,发明了高科技运输粮草,即木牛流马。他还在渭南平原开垦荒地,就地取粮,蜀汉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草不足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的蜀军,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斗智斗勇。诸葛亮用诱敌之计,将司马懿父子三人围困于上方谷,并火烧上方谷。天公不作美,要不司马懿父子三人就葬身在火海中了。
此后,诸葛亮再怎么挑衅魏军,司马懿也如乌龟一样,龟缩在营寨内,拒不出战。即使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来取消他,也无济于事。此时,蜀军全面压制魏军,只要寻找到战机,即可歼灭魏军。关键时刻,蜀汉军队主将病逝了,面对如此有利的战机,长史杨仪选择了撤退,而魏延选择了继续出战,克复中原。
不是贬低魏延的个人能力,他虽然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可是他的智慧能和卧龙、冢虎相比吗?显然不在一个级别上。如果魏延何杨仪的争斗中胜出,继续率领无根之萍的蜀军和魏军作战,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会失败。演义中,魏延在听到诸葛亮的死讯后,仍一意孤行,率领大军继续同司马懿作战,还振振有词,怎么能因为丞相一人的身死,耽误了克复中原的大事呢?演义中相关描述:
延曰:“丞相虽亡,吾今现在。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
司马懿是和诸葛亮一个级别的智者,他和诸葛亮斗智捉襟见肘,与魏延相比,想要玩残其,太简单了。如果魏延在掌握大权后,不自量力地进攻魏军,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魏延身死事小,蜀军损失惨重事大。本来蜀军兵力不多,如果主力消耗殆尽,拿什么对抗魏军,拿什么防备东吴偷袭,拿什么镇压南中少数民族叛乱。因此,如果魏延掌握大权,和司马懿的作战中,全军覆没,大败而归,蜀国必亡。
其次,如果魏延和司马懿的争斗中全军覆没,魏延身死道消,蜀国外强中干,日落西山。魏延喜欢出奇制胜(如子午谷奇谋),可是面对比诸葛亮还谨小慎微的司马懿,他投机取巧取胜的希望渺茫。虽然魏延勇猛无敌,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实际上,他最大的优势是防御。他曾被先主刘备封为汉中太守,全权负责汉中的防御。
他曾在酒席上自信对主公刘备说道:“如果曹操倾全国之兵来犯汉中,我能保证汉中不失,直到益州援兵到来,如果曹操只是派遣一员偏将领十万大军来犯,就不劳烦主公您了。”魏延为啥这么自信,他制定了守卫汉中的“重门之策”。实际上,魏延也做到了,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汉中防线岿然不动,在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汉中防线固若金汤。《三国志》中记载:
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最后,即使魏延在与司马懿的作战中活下来,他也是败军之将,威信丧失殆尽,再加上他性格孤傲,迟早会被有心之人取而代之。如曹魏曹爽发动的兴势之战大败而归,威信丧失,后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取而代之;东吴大将军诸葛恪伐魏新城惨败,被孙峻取而代之。因此,魏延如果伐魏失败,也会步曹爽和诸葛恪的后尘。演义中相关描述:
孙峻下殿,脱了长服,着短衣,内披 环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呼曰:“天子有诏,诛逆贼!” 诸葛恪大惊,掷杯于地,欲拔剑迎之,头已落地。
总结:如果蜀汉大将魏延战胜长史杨仪,掌权蜀军大权,蜀汉前途渺茫,可能身死道消,蜀汉亡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