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笔名落华生_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_许地山_中国_香港

许地山简介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u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出生于中国台湾 台南。籍贯广东揭阳。毕业于燕京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1922年2月10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代表作品有《花》《落花生》《危巢坠简》《空山灵雨》等。1941年8月4日,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资料

别名: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

笔名:落华生

出生日期:1894年2月3日

去世日期:1941年8月4日

国籍:中国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许地山

1893年2月,出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台湾 被占领后,举家迁回大陆,于福建龙溪落户。

三岁时,随父漳州定居。四岁时入私塾读书。

不多时,家道中落,开始自谋生计。

教育经历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

1922年8月,与梁实秋、谢婉莹等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

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在石码眉麓小学当过教员,也曾在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1915年12月,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

1917年,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

1921年1月,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1927年回国后,许地山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在此期间,著有不少宗教方面的书籍,如《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云笄七签校异》等,并开始编纂《道教辞典》。

1935年应聘为中国香港 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中国香港 。

写作经历

许地山艺术照

1922年2月10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

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主人,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

1928年,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

1934年,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

随着抗日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许地山也走出学校,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在中国香港 等地的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给流亡青年补习文化知识,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宣传抗战的杂文,如《七七感言》、《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等。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许地山选为理事之一。其时,流亡群体在中国香港 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香港 会员通讯处”,许地山担任常务理事并负责总务工作。此间著有长篇论文《国粹与国学》,以及表达坚定的抗战意志和伟大的民族自尊心的小说作品《铁鱼的鳃》。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许地山生活照

女儿许燕吉。

健康状况

1941年8月4日,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个人作品

著作

题材

时间

出版社

《语体文法大纲》

1921

生活

《缀网劳蛛》

短篇小说集

1925

商务

《商人妇》

短篇小说集

1925

商务

《空山灵雨》

散文集

1925

商务

《无法投递之邮件》

散文集

1925

北京文化学社

社会活动

在港期间曾兼任中国香港 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社会任职

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香港 分会常务理事。

人物评价

《龙溪新志》(漳州府志)中载

国民政府

褒扬令

:“许地山早游欧美,学术淹通,归国任北平各大学教师,颇着声誉。比年在港阐扬中国文化,倡导侨民教育,并于社会公益事业,无不尽力协助,尤见热忱。遽闻溘逝,良深悼惜,应予明令褒扬。”

石剑峰

:老舍的引路人是许地山,伯乐是郑振铎。

后世纪念

位于徐闻县城署前街的许地山故居

许地山故居

许地山故居位于现徐闻县署前街的许地山故居建于清代,为砖木结构住房,门前有小院。掩映在众多民居中的许地山故居虽然不是十分醒目,而且带有庭院的清式古屋有些破旧,但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由于许地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里必将成为文人墨客怀古之地。

追忆我的父亲许地山

《追忆我的父亲许地山》是女儿许燕吉怀念父亲所作。

南京五中许地山班

该班由五中名特优教师领衔任教,开设与高校对接的特色课程,奋斗目标为国内重点大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