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休简介
贯休(汉语拼音:Guɑn Xiu;832~912),中国唐末五代前蜀诗僧、画家。
俗姓姜,名休,字德隐,一字德远。
号禅月大师。
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
早年以能诗得名,又工于草书,有《禅月集》25卷,补遗1卷。
在绘画方面,他善画佛像题材,尤以罗汉像著名。
唐末,他周游各地,于前蜀天复(907~910)年间入蜀。
前蜀先主王建赐号禅月大师。
其所画罗汉像,极具独特风格,多为庞眉深目、隆鼻突颚,形骨古怪,是根据当时本已流行的“胡貌梵相”而益加夸张变形的,据说他自称这种罗汉相貌乃得之于梦中所见。
北宋《宣和画谱》对此加以评论,认为这是贯休故神其说,其实只是为了“立意绝俗”。
贯休的十六罗汉像流传摹本极多,今杭州、桂林等处还存有十六罗汉石刻画,均可作为了解其艺术形象及风格的参考。
7岁时投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
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
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
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有文集40卷,当时的著名诗人吴融为之序,称《西岳集》。
后贯休弟子昙域重加编辑,称《宝月集》。
贯休不仅善于吟诗,而且精于书法。
刘泾的《书诂》曾将贯休书法与怀素、高闲、亚栖等的书法相比美。
宋人陈思的《书小史》也说:贯休“工草隶,南土皆比之怀素”。
宋人的《宣和书谱》与元人陶宗仪的《书史会要》更称赞贯休“作字尤奇崛,至草书益胜,嶃峻之状可以想见其人……虽不可以比迹智永,要自不凡”。
据《宣和书谱》记载:宋御府曾收藏贯休草书7件、行书1件。
至于民间,更是“世多传其本”。
惜其书法作品今已不存。
贯休又擅绘画,承阎立本风格,后自成一家。
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富于装饰趣味,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益州名画录》记载:“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
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
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
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
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
”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十六帧罗汉像是贯休绘画作品中辉映古今的名作。
不管作品的创作风貌,还是笔墨技巧,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
赫赫有名的《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贯休曾宣称:他所画的罗汉,得之于梦中。
蜀翰林学士欧阳炯采其说,作了一首《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西岳高僧名贯休,高情峭拔凌清秋。
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笔头。
时捎大绢泥高壁,闭目焚香坐禅室。
或然梦里见真仪,脱下袈裟点神笔。
高握节腕当空掷,窣窣豪端任狂逸。
逡巡便是两三躯,不似画工虚费日。
怪石安排嵌复枯,真僧列坐连跏趺。
形如瘦鹤精神健,骨似犬犀头骨粗。
……休公逸艺无人加,声誉喧喧遍海涯。
五七字诗一千首,大小篆字三十家。
唐朝历历多名士,萧子云兼吴道子。
若将书画比休公,只恐当时浪生死。
休公休公始自江南来入秦,于今到蜀无交亲。
诗名画手皆奇绝,觑你凡人争是人。
瓦棺寺里维摩诘,舍卫城中辟支佛。
若将此画比量,总在人间为第一。
” 贯休的画也流传于世,宋御府就收藏有贯休画30幅(维摩像、须菩提像、高僧像、天竺高僧像、罗汉像)。
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却又记载:贯休所画的罗汉像,“真本在豫章西山云堂院供养。
于今郡将迎祈雨,无不应验。
”此说显然不可信,但也反映了时人对贯休罗汉像的印象是何等的深刻。
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台寺的《十六罗汉像》,为宋摹本,有唐画遗风。
十六罗汉均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受佛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供养而又济度众生。
贯休笔下的这些罗汉,大都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即所谓“胡貌梵相”。
这种罗汉形象,既与唐代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胡人形象的传统有相继承的一面;同时,由于唐代佛教艺术逐渐世俗化,形象越来越写实,而贯休所画则不类世间所传,而是更加夸张变形,变得奇崛怪异,使“见者莫不骇瞩”。
这表明他的创作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
明末著名画家陈洪绶深受其风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