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简介
傅山(汉语拼音:Fu shan;1607~1684),中国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
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号真山、石道人、松侨老人等。
阳曲(今山西太原)人。
有强烈的民族思想,明亡后,着朱衣,居土穴,自号朱道人,康熙时曾被强征博学鸿词科,授中书舍人,但他坚辞不就,只得放归,隐居山中,埋头学问。
通经史,工诗文,精书法、绘画,亦长于医学。
书法擅楷、行、草、篆、隶诸体,初法晋唐,后学赵孟頫、董其昌,又复学颜真卿及魏晋秦汉诸家。
其楷书法体宽博圆转,笔法缓稳沉着;行草纵逸跌宕,宏逸浑脱。
论书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画,擅山水,丘壑磊落,少皴擦而多勾勒,画风古拙奇特。
著有《霜红龛集》。
代表作品:哲学作品《霜红龛集》;《两汉人名韵》;医学作品《傅氏女科》、《青囊秘诀》;书法作品《草书孟浩然诗》、《右军大醉诗轴》、《行草五律诗轴》、《草书立轴》.
傅山生于明朝后期,父亲傅之谟、祖父傅霖。
5岁时从童子试中脱颖而出。
27岁入山西地区的最高学府三立书院。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西安东征北京途径山西。
东阁大学士曲沃人李建泰自请提兵督师山西,而且聘请傅山和另一位山西名士韩霖为“军前赞画”。
傅山编造了“马在门内(闯)难行走,今年又是弼马温(当年是猴年)”的童谣稳定民心。
明亡后傅山在《甲申守岁》中写出“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的诗句。
拜寿阳县五峰山的还阳子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士,道号“真山”,以避剃发令。
因为他认为清朝是外国,于是自称侨黄、侨松。
由于他经常穿着红色外衣,所以人称“朱衣道人”。
康熙帝曾授予他中书舍人的官职,傅山推脱不受。
傅山终生拒绝与清朝合作、终老林泉。
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不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
傅山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
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
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
他的绘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
《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
”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
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
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简直是五体投地。
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
他曾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处,终是俗格。
”傅山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
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
如他的草书代表作《草书孟浩然诗》,纸本,纵28.2厘米,横394.8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卷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等诗十八首。
书法纵逸奇宕,字与字间不相连属,结字欹正相间,古拙雄健,但笔意相连不断,充分体现了傅山书法艺术之特色,亦是对其书法美学思想作了最好的诠释。
此卷向被视为傅山草书中的上乘佳作,代表了傅山中晚期行草书的最高艺术水平。
傅山力倡“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以自然天倪为尚,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