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澂简介
吴大澂(1835-1902),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
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授编修。
历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至河东河道总督,广东、湖南巡抚。
敢直言,先后上疏请裁减繁费,停止颐和园工程。
1881年,吴大澂与吉林将军铭安于吉林建立边防军队。
改原有八旗兵,废除世袭制,改为招募制,共建防军马步13营,5000人。
次年防军增至9000人,后统称靖边军,经过严格训练,己“悉成劲旅”。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86年,吴大澂、依克唐阿再三辩驳据理力争,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并对中国的出海权进行妥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虽不能共享,但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
吴大澂又设法延长谈判,迫使沙俄归还了黑顶子山地区(今吉林珲春敬信镇)。
其战略眼光与爱国精神令后人称颂。
1888年,赴河南山东河道任总督,他为了解实情,只身微服,混杂在送料民工中,背运秸料,进行私访。
发现发料短缺,克扣工钱等现象,他筹划有方,对在工的官吏,分工明确,严限完成,也迫使贪官污吏束手。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吴大澂时任湖南巡抚,奏请从军。
8月15日、17日连电“奏请统率湘军赴朝督战”。
不久,获清廷允准,“带勇北上”。
1895年,不幸战败被革职。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吴大澂辞世,时年68岁。
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
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
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
早年从陈硕父学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
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
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
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
他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
吴大澂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
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
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
吴大澂又以诗词及散文著称。
著有《愙斋诗文集》、《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试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吉林勘界记》、《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十余种。
吴大澂,做《古玉图考》,对古玉的颇为有识。
也喜欢紫砂壶,曾请过当时的制壶名家黄玉麟来自己家里造壶,其壶底有阳文的“愙斋”款,壶形古朴,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
此外,吴大澄还精于鉴赏和收藏,喜收藏彝器玉石古籍文物,因得《宋微子鼎》,铭文客字作愙,因又号愙斋。
沈树镛藏书后来被他所收大半,潘承弼曾收藏到他的旧藏宋本《说文解字》4册。
藏书处有"恒轩"、"愙斋"、"两壶庵"等。
善画山水、花卉,用笔秀逸,饶有雅韵。
书传世作品有同治八年作《梅花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十三年作《匡庐瀑布图》轴,图录于《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名家书画集》。
1915年神州国光社出版《吴清卿临黄小松访碑图册》。
其孙吴湖帆,现代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
亦能收藏古籍与字画,有“双修阁”、“梅景书屋”,且颇有珍本和秘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