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度(明代书法家_擅长馆阁体)_书法_台阁_楷书

沈度简介

沈度(1357-1434),明代书法家,擅长馆阁体。

字民则,号自乐。

代表作:《敬斋箴册》、《归去来辞》、永乐大钟题文等。

曾任翰林侍讲学士。

沈度擅篆、隶、楷、行等书体,楷书学宋克、赵子昂,参师“二王”,婉媚飘逸,雍容规矩,永乐帝誉为“我朝王羲之”。

“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传于后世,一切大制作,必命公书。

”宣德帝谓沈度书“丰肤温润,真盛世之气象”。

由于帝王们的喜爱和学习,使沈度书法一直风行朝野,成为“台阁体”书法之祖。

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获得很大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形式。

明代台阁体书法结体平正,笔致光洁,景色乌黑,风格秀润华美,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

但也有人认为台阁体书法结体缺少变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评态度。

沈度书法取法宋克,亦受到赵孟頫的影响,沈度书中所表现出的闲婉遒劲、落落大方的风致,和动辄合矩的法度,与赵孟頫在书法形体上表现出的秀媚遒润十分接近。

杨士奇曾以“婉丽飘逸,雍容矩度”八字来概括沈度书法风格的特点。

在诸体中,沈度尤为擅长楷书,可从其代表作《敬斋箴册》领略其楷书特色。

《敬斋箴册》是一篇文辞雅正的箴言,也是有儒家的道德、礼仪体现修身、明理、格物的规劝。

字虽少,形态却大方舒展,即便是转折处,也不是直截了当地流露圭角,点画都运用得柔和、文雅。

该作看起来秀美,品起来骨力充盈。

这种骨力的存在不是显露出来的,它被匀称笔墨包裹着,在柔软的外表下,支撑着字的挺拔、舒展。

用墨非常均匀,似乎每个字都蘸了一次墨,以致墨色极为相近。

这类书法中和、平正、整齐、大方,符合最基本的欣赏习惯。

这件作品也显现出馆阁体书法的特征或是束缚:乌,字的墨色要一样的黑;光,字迹高度均匀,边缘光溜溜如同印刷;方,造型方正,不可变化多姿。

沈度的行书仍带有楷书的韵味,原来靠着多次提按笔尖所制造出来有如鱼肚般的造型已经转变成直接平滑的线条。

虽然通过运笔快捷,结字亦紧,以及个别单字中间牵丝般的细线,但是楷书中特有的丰腴婉媚,并没有因此而消失,靠着干净流畅的线条造型,仍然可以成功的传达新书风所带来的视觉美感。

沈度的隶书,在当时便获得很高的声誉,杨士奇称其尤为高古,浑然汉意。

沈度的隶书,是在元代规整精致的隶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归去来辞》是其隶书代表作,此帖结体方整,用笔精细,波粲明显,笔画粗细分明,体势笔法接近楷书,亦有唐隶的特征。

在这件作品中,沈度将原来犀利、稍显生硬的线条造型处理得浑融柔缓,宛如棉里藏针。

这种圆浑的线条,在隶书最后捺笔的切角动作上,也被修饰成圆缓的造型,使其原本刚硬的切角得以柔缓的结局。

在沈度的这件作品里,我们仍能清楚的看见元末以来隶书规整布置的影响,但也可以看到他并未将字体与笔画刻意做出刀刻斧削的效果。

 

沈度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

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还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以及题在永乐大钟上的经文等。

在明一朝,沈度门人之众,上至帝王,下至士子,朝内朝外皆有沈度书风追随者。

董其昌亦对二沈颇为推崇,称“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