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名涛简介
中国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1907年7月23日生于北京,1985年1月9日卒于同地。192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中学,后留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攻读电机工程,1927年获学士学位。1927~1929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市的茂伟电机制造厂实习,1929年获硕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在浙江、上海工作。后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参加制定全国12年科学远景规划。他一直担任电机工程方面的教学工作,著有《电机的电磁场》、《磁场线图略论》、《凝电器电机》、《同期感应电动机》、《同步机在周期性振荡中的阻尼系数》等。
章名涛基本资料
中文名:章名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07年7月23日
逝世日期:1985年1月9日
职业:中国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中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章名涛简介
章名涛1907年7月23日生于北京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商人的家庭。祖籍在浙江省宁波鄞县西乡高桥油车衕。祖辈务农。章名涛6岁进入北京虎坊桥小学读书。一年级,转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毕业后,为了考取上海圣约翰中学,又到上海读了一年小学。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圣约翰中学。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期间,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始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潮影响下,“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口号猛烈地撞击着章名涛的心灵。
1924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后又转英国纽卡斯尔大学(ArmstrongCollege,NewcastleUniversity)攻读电机工程。章名涛年龄小,个子小,又是个中国人,常受到歧视。如上课时,让他坐在最后一排,因此他常常听不清老师的讲课。但他没有灰心,反而更激发起要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一定要超过那些自视高人一等的洋人。上课听不清,他就在课后到图书馆自学,把老师在黑板上,点到的习题一个一个作完。他读书量之大,范围之广是远远超出老师要求的。除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外,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了他课余时间的主要去处。三年的苦读,为他的电机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学校特发给他可到任何工厂工作的证明。毕业以后,章名涛到英国曼彻斯特茂伟电机制造厂实习,同时在曼彻斯特工业大学夜校学习。他一边实习,一边完成了有关长输电线上行波理论的科学论文,于1929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秋,他又到林肯RustonHornsby柴油机厂实习,同时准备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不幸噩耗传来,父亲病重,使他不得不匆匆回国。
章名涛回国以后,1930年,他受聘为杭州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副教授,因不满工学院院长对教授的态度,向校方提意见,未被采纳,即与其他两位教授一起,于1931年夏辞职离校。之后,到上海亚州电气公司任工程师,专门研究电池,其间曾去日本学习和推销产品。
1932年秋,章名涛应当时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教授的邀请,到清华大学筹建电机系,并被校方聘为教授。自此,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埋头教学,潜心作学问,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到了教育事业上。1934年,他和顾毓琇等同行一起,发起成立“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成为该会的第一批会员。正当他潜心钻研,在教育与科学事业上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中清华、北大和南开同迁长沙,借湖南大学校舍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章名涛看到当时北平已危在旦夕,马上将面临日寇铁蹄蹂躏,他决不在日寇统治下苟延残喘,便辞别年迈的老母,毅然决然化妆成商人南下长沙。1938年2月又随学校西迁,经过两个多月,3000多里的长途跋涉到达昆明“西南联大”。
1940年7月,章名涛借休假之机,化妆成商人回北平探望老母并结婚。到北平后,被日本人得知其真实身份,请他到敌伪统治下的北大教书。他坚决予以回绝了。当时的北平日本人控制很严,难以出城,尤其要去抗战大后方更是难以成行。章名涛担心被困在北平,就给在中国香港 大学工作的好友去信,不久收到中国香港 大学临时讲师的聘书,于1941年7月独自去港赴任。不久珍珠港事件发生,难以出走,后经多方努力,绕道河内,跋涉两个多月才到达昆明。从此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一直在西南联大教书。
抗战胜利后,联大师生欢欣鼓舞,学校决定迁返北平。但因交通困难,只得分批返回,章名涛短期准以成行。便找到在英国学习时的同学,请他帮助早回内地。他们却介绍他到上海接收电车公司。章名涛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电气事业,早在昆明任教时,就曾研究过电气铁路,写出过《中国电气铁道刍议》。他认为在人口稠密区使用蒸汽机车噪声大、煤烟多、污染环境,应该逐步淘汰,代之以电气铁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接受了他们给安排的工作,多次从虹口到江湾一带做实地考察,并作了线路设计。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之际,国民政府却下令将电车公司交给了英国人,只让他筹备恢复上海市的公共汽车。当时抗战刚胜利,哪有那么多公共汽车,章名涛就用军用卡车改造为公共汽车。在他的带领组织下,当时上海市马路上就有许多这种“改造式”的公共汽车。之后,他就研究汽车,买了大量汽车制造方面的书籍。
在上海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工作困难重重,很难有所作为。直到这时,他才彻底认识到:过去自己追求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实际只是空想,没有一个为人民的政权,这些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期间,他安排了不少从联大到上海寻找工作的学生在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工会领袖、革命烈士钟泉周就是其中的一个。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钟泉周劝章名涛赶快离开上海,北上到清华任教。章名涛欣然接受。在钟泉周的帮助下,1948年8月他携一家四口辞职北上。在临上船时,他再三叮嘱前来送行的钟泉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尽早离开公文公司,谁料这是最后诀别。上海解放前夕,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和生活福利,钟泉周带领公交公司的工人举行了“反饥饿”大罢工,遭到国民党政府反动派的逮捕,于1949年2月17日惨遭杀害,成为上海市有名的公交三烈士之一。
1948年9月,章名涛回到阔别已久的清华。11月底,国民党政府企图强迫北平各高等学校南迁,当时有人曾写信动员他一起离开北平,他断然拒绝,并对家人说:“我就是奔着共产党来的,既然来了,我就没打算再回去。”他坚持留下,在清华园迎接解放。
1949年,章名涛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招待会。会上聆听了周恩来总理阐明的共产党的主张。他激动万分,回到学校逢人便说:“我向来的理想便是今日共产党所指出的道路”。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给章名涛指出了方向,使他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而且组织电机系的教授们学习马列原著,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唯物史观,还联系思想、联系实际。1956年他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制定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受到教育和鼓舞,进一步萌发了入党的愿望。他写了入党申请,但他又感到自己距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他一直把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压在自己的案头。
章名涛教学事业
章名涛1907年7月23日生于北京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商人的家庭。祖籍在浙江省宁波鄞县西乡高桥油车衕。祖辈务农。章名涛6岁进入北京虎坊桥小学读书。一年级,转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毕业后,为了考取上海圣约翰中学,又到上海读了一年小学。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圣约翰中学。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期间,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始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潮影响下,“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口号猛烈地撞击着章名涛的心灵。
1924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后又转英国纽卡斯尔大学(ArmstrongCollege,NewcastleUniversity)攻读电机工程。章名涛年龄小,个子小,又是个中国人,常受到歧视。如上课时,让他坐在最后一排,因此他常常听不清老师的讲课。但他没有灰心,反而更激发起要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一定要超过那些自视高人一等的洋人。上课听不清,他就在课后到图书馆自学,把老师在黑板上,点到的习题一个一个作完。他读书量之大,范围之广是远远超出老师要求的。除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外,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了他课余时间的主要去处。三年的苦读,为他的电机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学校特发给他可到任何工厂工作的证明。毕业以后,章名涛到英国曼彻斯特茂伟电机制造厂实习,同时在曼彻斯特工业大学夜校学习。他一边实习,一边完成了有关长输电线上行波理论的科学论文,于1929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秋,他又到林肯RustonHornsby柴油机厂实习,同时准备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不幸噩耗传来,父亲病重,使他不得不匆匆回国。
章名涛回国以后,1930年,他受聘为杭州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副教授,因不满工学院院长对教授的态度,向校方提意见,未被采纳,即与其他两位教授一起,于1931年夏辞职离校。之后,到上海亚州电气公司任工程师,专门研究电池,其间曾去日本学习和推销产品。
1932年秋,章名涛应当时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教授的邀请,到清华大学筹建电机系,并被校方聘为教授。自此,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埋头教学,潜心作学问,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到了教育事业上。1934年,他和顾毓琇等同行一起,发起成立“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成为该会的第一批会员。正当他潜心钻研,在教育与科学事业上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中清华、北大和南开同迁长沙,借湖南大学校舍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章名涛看到当时北平已危在旦夕,马上将面临日寇铁蹄蹂躏,他决不在日寇统治下苟延残喘,便辞别年迈的老母,毅然决然化妆成商人南下长沙。1938年2月又随学校西迁,经过两个多月,3000多里的长途跋涉到达昆明“西南联大”。
1940年7月,章名涛借休假之机,化妆成商人回北平探望老母并结婚。到北平后,被日本人得知其真实身份,请他到敌伪统治下的北大教书。他坚决予以回绝了。当时的北平日本人控制很严,难以出城,尤其要去抗战大后方更是难以成行。章名涛担心被困在北平,就给在中国香港 大学工作的好友去信,不久收到中国香港 大学临时讲师的聘书,于1941年7月独自去港赴任。不久珍珠港事件发生,难以出走,后经多方努力,绕道河内,跋涉两个多月才到达昆明。从此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一直在西南联大教书。
抗战胜利后,联大师生欢欣鼓舞,学校决定迁返北平。但因交通困难,只得分批返回,章名涛短期准以成行。便找到在英国学习时的同学,请他帮助早回内地。他们却介绍他到上海接收电车公司。章名涛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电气事业,早在昆明任教时,就曾研究过电气铁路,写出过《中国电气铁道刍议》。他认为在人口稠密区使用蒸汽机车噪声大、煤烟多、污染环境,应该逐步淘汰,代之以电气铁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接受了他们给安排的工作,多次从虹口到江湾一带做实地考察,并作了线路设计。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之际,国民政府却下令将电车公司交给了英国人,只让他筹备恢复上海市的公共汽车。当时抗战刚胜利,哪有那么多公共汽车,章名涛就用军用卡车改造为公共汽车。在他的带领组织下,当时上海市马路上就有许多这种“改造式”的公共汽车。之后,他就研究汽车,买了大量汽车制造方面的书籍。
在上海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工作困难重重,很难有所作为。直到这时,他才彻底认识到:过去自己追求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实际只是空想,没有一个为人民的政权,这些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期间,他安排了不少从联大到上海寻找工作的学生在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工会领袖、革命烈士钟泉周就是其中的一个。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钟泉周劝章名涛赶快离开上海,北上到清华任教。章名涛欣然接受。在钟泉周的帮助下,1948年8月他携一家四口辞职北上。在临上船时,他再三叮嘱前来送行的钟泉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尽早离开公文公司,谁料这是最后诀别。上海解放前夕,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和生活福利,钟泉周带领公交公司的工人举行了“反饥饿”大罢工,遭到国民党政府反动派的逮捕,于1949年2月17日惨遭杀害,成为上海市有名的公交三烈士之一。
1948年9月,章名涛回到阔别已久的清华。11月底,国民党政府企图强迫北平各高等学校南迁,当时有人曾写信动员他一起离开北平,他断然拒绝,并对家人说:“我就是奔着共产党来的,既然来了,我就没打算再回去。”他坚持留下,在清华园迎接解放。
1949年,章名涛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招待会。会上聆听了周恩来总理阐明的共产党的主张。他激动万分,回到学校逢人便说:“我向来的理想便是今日共产党所指出的道路”。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给章名涛指出了方向,使他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而且组织电机系的教授们学习马列原著,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唯物史观,还联系思想、联系实际。1956年他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制定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受到教育和鼓舞,进一步萌发了入党的愿望。他写了入党申请,但他又感到自己距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他一直把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压在自己的案头。
章名涛培养人才
章名涛1907年7月23日生于北京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商人的家庭。祖籍在浙江省宁波鄞县西乡高桥油车衕。祖辈务农。章名涛6岁进入北京虎坊桥小学读书。一年级,转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毕业后,为了考取上海圣约翰中学,又到上海读了一年小学。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圣约翰中学。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期间,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始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潮影响下,“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口号猛烈地撞击着章名涛的心灵。
1924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后又转英国纽卡斯尔大学(ArmstrongCollege,NewcastleUniversity)攻读电机工程。章名涛年龄小,个子小,又是个中国人,常受到歧视。如上课时,让他坐在最后一排,因此他常常听不清老师的讲课。但他没有灰心,反而更激发起要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一定要超过那些自视高人一等的洋人。上课听不清,他就在课后到图书馆自学,把老师在黑板上,点到的习题一个一个作完。他读书量之大,范围之广是远远超出老师要求的。除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外,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了他课余时间的主要去处。三年的苦读,为他的电机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学校特发给他可到任何工厂工作的证明。毕业以后,章名涛到英国曼彻斯特茂伟电机制造厂实习,同时在曼彻斯特工业大学夜校学习。他一边实习,一边完成了有关长输电线上行波理论的科学论文,于1929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秋,他又到林肯RustonHornsby柴油机厂实习,同时准备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不幸噩耗传来,父亲病重,使他不得不匆匆回国。
章名涛回国以后,1930年,他受聘为杭州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副教授,因不满工学院院长对教授的态度,向校方提意见,未被采纳,即与其他两位教授一起,于1931年夏辞职离校。之后,到上海亚州电气公司任工程师,专门研究电池,其间曾去日本学习和推销产品。
1932年秋,章名涛应当时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教授的邀请,到清华大学筹建电机系,并被校方聘为教授。自此,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埋头教学,潜心作学问,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到了教育事业上。1934年,他和顾毓琇等同行一起,发起成立“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成为该会的第一批会员。正当他潜心钻研,在教育与科学事业上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中清华、北大和南开同迁长沙,借湖南大学校舍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章名涛看到当时北平已危在旦夕,马上将面临日寇铁蹄蹂躏,他决不在日寇统治下苟延残喘,便辞别年迈的老母,毅然决然化妆成商人南下长沙。1938年2月又随学校西迁,经过两个多月,3000多里的长途跋涉到达昆明“西南联大”。
1940年7月,章名涛借休假之机,化妆成商人回北平探望老母并结婚。到北平后,被日本人得知其真实身份,请他到敌伪统治下的北大教书。他坚决予以回绝了。当时的北平日本人控制很严,难以出城,尤其要去抗战大后方更是难以成行。章名涛担心被困在北平,就给在中国香港 大学工作的好友去信,不久收到中国香港 大学临时讲师的聘书,于1941年7月独自去港赴任。不久珍珠港事件发生,难以出走,后经多方努力,绕道河内,跋涉两个多月才到达昆明。从此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一直在西南联大教书。
抗战胜利后,联大师生欢欣鼓舞,学校决定迁返北平。但因交通困难,只得分批返回,章名涛短期准以成行。便找到在英国学习时的同学,请他帮助早回内地。他们却介绍他到上海接收电车公司。章名涛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电气事业,早在昆明任教时,就曾研究过电气铁路,写出过《中国电气铁道刍议》。他认为在人口稠密区使用蒸汽机车噪声大、煤烟多、污染环境,应该逐步淘汰,代之以电气铁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接受了他们给安排的工作,多次从虹口到江湾一带做实地考察,并作了线路设计。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之际,国民政府却下令将电车公司交给了英国人,只让他筹备恢复上海市的公共汽车。当时抗战刚胜利,哪有那么多公共汽车,章名涛就用军用卡车改造为公共汽车。在他的带领组织下,当时上海市马路上就有许多这种“改造式”的公共汽车。之后,他就研究汽车,买了大量汽车制造方面的书籍。
在上海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工作困难重重,很难有所作为。直到这时,他才彻底认识到:过去自己追求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实际只是空想,没有一个为人民的政权,这些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期间,他安排了不少从联大到上海寻找工作的学生在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工会领袖、革命烈士钟泉周就是其中的一个。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钟泉周劝章名涛赶快离开上海,北上到清华任教。章名涛欣然接受。在钟泉周的帮助下,1948年8月他携一家四口辞职北上。在临上船时,他再三叮嘱前来送行的钟泉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尽早离开公文公司,谁料这是最后诀别。上海解放前夕,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和生活福利,钟泉周带领公交公司的工人举行了“反饥饿”大罢工,遭到国民党政府反动派的逮捕,于1949年2月17日惨遭杀害,成为上海市有名的公交三烈士之一。
1948年9月,章名涛回到阔别已久的清华。11月底,国民党政府企图强迫北平各高等学校南迁,当时有人曾写信动员他一起离开北平,他断然拒绝,并对家人说:“我就是奔着共产党来的,既然来了,我就没打算再回去。”他坚持留下,在清华园迎接解放。
1949年,章名涛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招待会。会上聆听了周恩来总理阐明的共产党的主张。他激动万分,回到学校逢人便说:“我向来的理想便是今日共产党所指出的道路”。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给章名涛指出了方向,使他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而且组织电机系的教授们学习马列原著,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唯物史观,还联系思想、联系实际。1956年他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制定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受到教育和鼓舞,进一步萌发了入党的愿望。他写了入党申请,但他又感到自己距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他一直把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压在自己的案头。
章名涛晚年余辉
章名涛1907年7月23日生于北京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商人的家庭。祖籍在浙江省宁波鄞县西乡高桥油车衕。祖辈务农。章名涛6岁进入北京虎坊桥小学读书。一年级,转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毕业后,为了考取上海圣约翰中学,又到上海读了一年小学。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圣约翰中学。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期间,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始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潮影响下,“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口号猛烈地撞击着章名涛的心灵。
1924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后又转英国纽卡斯尔大学(ArmstrongCollege,NewcastleUniversity)攻读电机工程。章名涛年龄小,个子小,又是个中国人,常受到歧视。如上课时,让他坐在最后一排,因此他常常听不清老师的讲课。但他没有灰心,反而更激发起要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一定要超过那些自视高人一等的洋人。上课听不清,他就在课后到图书馆自学,把老师在黑板上,点到的习题一个一个作完。他读书量之大,范围之广是远远超出老师要求的。除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外,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了他课余时间的主要去处。三年的苦读,为他的电机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学校特发给他可到任何工厂工作的证明。毕业以后,章名涛到英国曼彻斯特茂伟电机制造厂实习,同时在曼彻斯特工业大学夜校学习。他一边实习,一边完成了有关长输电线上行波理论的科学论文,于1929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秋,他又到林肯RustonHornsby柴油机厂实习,同时准备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不幸噩耗传来,父亲病重,使他不得不匆匆回国。
章名涛回国以后,1930年,他受聘为杭州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副教授,因不满工学院院长对教授的态度,向校方提意见,未被采纳,即与其他两位教授一起,于1931年夏辞职离校。之后,到上海亚州电气公司任工程师,专门研究电池,其间曾去日本学习和推销产品。
1932年秋,章名涛应当时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教授的邀请,到清华大学筹建电机系,并被校方聘为教授。自此,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埋头教学,潜心作学问,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到了教育事业上。1934年,他和顾毓琇等同行一起,发起成立“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成为该会的第一批会员。正当他潜心钻研,在教育与科学事业上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中清华、北大和南开同迁长沙,借湖南大学校舍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章名涛看到当时北平已危在旦夕,马上将面临日寇铁蹄蹂躏,他决不在日寇统治下苟延残喘,便辞别年迈的老母,毅然决然化妆成商人南下长沙。1938年2月又随学校西迁,经过两个多月,3000多里的长途跋涉到达昆明“西南联大”。
1940年7月,章名涛借休假之机,化妆成商人回北平探望老母并结婚。到北平后,被日本人得知其真实身份,请他到敌伪统治下的北大教书。他坚决予以回绝了。当时的北平日本人控制很严,难以出城,尤其要去抗战大后方更是难以成行。章名涛担心被困在北平,就给在中国香港 大学工作的好友去信,不久收到中国香港 大学临时讲师的聘书,于1941年7月独自去港赴任。不久珍珠港事件发生,难以出走,后经多方努力,绕道河内,跋涉两个多月才到达昆明。从此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一直在西南联大教书。
抗战胜利后,联大师生欢欣鼓舞,学校决定迁返北平。但因交通困难,只得分批返回,章名涛短期准以成行。便找到在英国学习时的同学,请他帮助早回内地。他们却介绍他到上海接收电车公司。章名涛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电气事业,早在昆明任教时,就曾研究过电气铁路,写出过《中国电气铁道刍议》。他认为在人口稠密区使用蒸汽机车噪声大、煤烟多、污染环境,应该逐步淘汰,代之以电气铁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接受了他们给安排的工作,多次从虹口到江湾一带做实地考察,并作了线路设计。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之际,国民政府却下令将电车公司交给了英国人,只让他筹备恢复上海市的公共汽车。当时抗战刚胜利,哪有那么多公共汽车,章名涛就用军用卡车改造为公共汽车。在他的带领组织下,当时上海市马路上就有许多这种“改造式”的公共汽车。之后,他就研究汽车,买了大量汽车制造方面的书籍。
在上海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工作困难重重,很难有所作为。直到这时,他才彻底认识到:过去自己追求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实际只是空想,没有一个为人民的政权,这些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期间,他安排了不少从联大到上海寻找工作的学生在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工会领袖、革命烈士钟泉周就是其中的一个。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钟泉周劝章名涛赶快离开上海,北上到清华任教。章名涛欣然接受。在钟泉周的帮助下,1948年8月他携一家四口辞职北上。在临上船时,他再三叮嘱前来送行的钟泉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尽早离开公文公司,谁料这是最后诀别。上海解放前夕,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和生活福利,钟泉周带领公交公司的工人举行了“反饥饿”大罢工,遭到国民党政府反动派的逮捕,于1949年2月17日惨遭杀害,成为上海市有名的公交三烈士之一。
1948年9月,章名涛回到阔别已久的清华。11月底,国民党政府企图强迫北平各高等学校南迁,当时有人曾写信动员他一起离开北平,他断然拒绝,并对家人说:“我就是奔着共产党来的,既然来了,我就没打算再回去。”他坚持留下,在清华园迎接解放。
1949年,章名涛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招待会。会上聆听了周恩来总理阐明的共产党的主张。他激动万分,回到学校逢人便说:“我向来的理想便是今日共产党所指出的道路”。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给章名涛指出了方向,使他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而且组织电机系的教授们学习马列原著,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唯物史观,还联系思想、联系实际。1956年他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制定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受到教育和鼓舞,进一步萌发了入党的愿望。他写了入党申请,但他又感到自己距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他一直把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压在自己的案头。
章名涛主要论著
章名涛1907年7月23日生于北京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商人的家庭。祖籍在浙江省宁波鄞县西乡高桥油车衕。祖辈务农。章名涛6岁进入北京虎坊桥小学读书。一年级,转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毕业后,为了考取上海圣约翰中学,又到上海读了一年小学。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圣约翰中学。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期间,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始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潮影响下,“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口号猛烈地撞击着章名涛的心灵。
1924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后又转英国纽卡斯尔大学(ArmstrongCollege,NewcastleUniversity)攻读电机工程。章名涛年龄小,个子小,又是个中国人,常受到歧视。如上课时,让他坐在最后一排,因此他常常听不清老师的讲课。但他没有灰心,反而更激发起要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一定要超过那些自视高人一等的洋人。上课听不清,他就在课后到图书馆自学,把老师在黑板上,点到的习题一个一个作完。他读书量之大,范围之广是远远超出老师要求的。除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外,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了他课余时间的主要去处。三年的苦读,为他的电机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学校特发给他可到任何工厂工作的证明。毕业以后,章名涛到英国曼彻斯特茂伟电机制造厂实习,同时在曼彻斯特工业大学夜校学习。他一边实习,一边完成了有关长输电线上行波理论的科学论文,于1929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秋,他又到林肯RustonHornsby柴油机厂实习,同时准备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不幸噩耗传来,父亲病重,使他不得不匆匆回国。
章名涛回国以后,1930年,他受聘为杭州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副教授,因不满工学院院长对教授的态度,向校方提意见,未被采纳,即与其他两位教授一起,于1931年夏辞职离校。之后,到上海亚州电气公司任工程师,专门研究电池,其间曾去日本学习和推销产品。
1932年秋,章名涛应当时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教授的邀请,到清华大学筹建电机系,并被校方聘为教授。自此,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埋头教学,潜心作学问,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到了教育事业上。1934年,他和顾毓琇等同行一起,发起成立“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成为该会的第一批会员。正当他潜心钻研,在教育与科学事业上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中清华、北大和南开同迁长沙,借湖南大学校舍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章名涛看到当时北平已危在旦夕,马上将面临日寇铁蹄蹂躏,他决不在日寇统治下苟延残喘,便辞别年迈的老母,毅然决然化妆成商人南下长沙。1938年2月又随学校西迁,经过两个多月,3000多里的长途跋涉到达昆明“西南联大”。
1940年7月,章名涛借休假之机,化妆成商人回北平探望老母并结婚。到北平后,被日本人得知其真实身份,请他到敌伪统治下的北大教书。他坚决予以回绝了。当时的北平日本人控制很严,难以出城,尤其要去抗战大后方更是难以成行。章名涛担心被困在北平,就给在中国香港 大学工作的好友去信,不久收到中国香港 大学临时讲师的聘书,于1941年7月独自去港赴任。不久珍珠港事件发生,难以出走,后经多方努力,绕道河内,跋涉两个多月才到达昆明。从此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一直在西南联大教书。
抗战胜利后,联大师生欢欣鼓舞,学校决定迁返北平。但因交通困难,只得分批返回,章名涛短期准以成行。便找到在英国学习时的同学,请他帮助早回内地。他们却介绍他到上海接收电车公司。章名涛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电气事业,早在昆明任教时,就曾研究过电气铁路,写出过《中国电气铁道刍议》。他认为在人口稠密区使用蒸汽机车噪声大、煤烟多、污染环境,应该逐步淘汰,代之以电气铁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接受了他们给安排的工作,多次从虹口到江湾一带做实地考察,并作了线路设计。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之际,国民政府却下令将电车公司交给了英国人,只让他筹备恢复上海市的公共汽车。当时抗战刚胜利,哪有那么多公共汽车,章名涛就用军用卡车改造为公共汽车。在他的带领组织下,当时上海市马路上就有许多这种“改造式”的公共汽车。之后,他就研究汽车,买了大量汽车制造方面的书籍。
在上海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工作困难重重,很难有所作为。直到这时,他才彻底认识到:过去自己追求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实际只是空想,没有一个为人民的政权,这些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期间,他安排了不少从联大到上海寻找工作的学生在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工会领袖、革命烈士钟泉周就是其中的一个。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钟泉周劝章名涛赶快离开上海,北上到清华任教。章名涛欣然接受。在钟泉周的帮助下,1948年8月他携一家四口辞职北上。在临上船时,他再三叮嘱前来送行的钟泉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尽早离开公文公司,谁料这是最后诀别。上海解放前夕,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和生活福利,钟泉周带领公交公司的工人举行了“反饥饿”大罢工,遭到国民党政府反动派的逮捕,于1949年2月17日惨遭杀害,成为上海市有名的公交三烈士之一。
1948年9月,章名涛回到阔别已久的清华。11月底,国民党政府企图强迫北平各高等学校南迁,当时有人曾写信动员他一起离开北平,他断然拒绝,并对家人说:“我就是奔着共产党来的,既然来了,我就没打算再回去。”他坚持留下,在清华园迎接解放。
1949年,章名涛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招待会。会上聆听了周恩来总理阐明的共产党的主张。他激动万分,回到学校逢人便说:“我向来的理想便是今日共产党所指出的道路”。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给章名涛指出了方向,使他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而且组织电机系的教授们学习马列原著,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唯物史观,还联系思想、联系实际。1956年他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制定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受到教育和鼓舞,进一步萌发了入党的愿望。他写了入党申请,但他又感到自己距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他一直把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压在自己的案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