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城之战(曹魏合肥新城守将张特_以数千人孤军奋战_抵挡诸葛恪二十万大军)_东吴_诸葛_新城

宿刘温书斋。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张特字子产,是幽州涿郡人。张特原先是一个牙门将,原先隶属于镇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诸葛诞认为张特能力不足,“欲遣还护军。”小编个人认为,这里的护军大概不是掌控中军、负责武官选拔的中护军。但究竟该如何理解,小编才疏学浅,无法确定,可能是负责淮水附近的屯田兵。总而言之张特在诸葛诞手下并没有获得重视。

结果在曹魏嘉平四年、东吴建兴元年发生的“东兴之战”改变了张特的命运。在“东兴之战”中,诸葛诞、胡遵等人受司马昭的统帅,合计七万大军进攻东兴堤,结果被东吴的军队击败。这一次是曹魏历史上很有名的败仗,死伤惨重,葬礼也因此进行了相应的简化。虽然司马师、司马昭为了收拢人心,将过错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但是由于这次失败,诸葛诞还是有了一个人事调动。他和镇南将军、豫州都督毌丘俭对换了一下位置,诸葛诞徙为豫州都督,毌丘俭到扬州。毌丘俭让张特镇守合肥新城,也就是曹魏与东吴的前线。

合肥可以说是孙权,或者东吴无法逾越的屏障。在孙权时期就频繁用大军进攻合肥,但是都失败了,还闹出很多有意思的人物绰号。合肥的位置在巢湖的北方不远处,周围水系比较发达,如果占领了合肥,东吴就可以将巢湖、大别山脉、濡须水、长江等地利水利控制起来,组成一个既可以进攻,也利于防守的军事体系。所以说合肥这个地方非常重要,也经常遭到进攻。

在曹魏青龙元年,当时的扬州都督满宠提议将合肥城向西南以东三十里。因为合肥旧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不利于防守和支援。如果向西三十里,就可以将进攻合肥的东吴军队引导到陆地上。这件事也被视为曹魏在淮南地区对东吴的战略从进攻转向防御。不得不说,建筑合肥新城确实增强了合肥的防御能力,在同年孙权就率军进攻合肥新城,就是因为新城远水的缘故,二十天不敢登陆攻城。好不容易上岸炫耀兵威,结果被满宠提前预料并击败。后来诸葛恪发动的“新城之战”,主要的战场就是这里。

“东兴之战”的胜利让诸葛恪变得膨胀起来。于是他在次年曹魏嘉平五年、东吴建兴二年发动了“新城之战”按照《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的记载,“大发州郡二十万众。”这里面二十万倒未必全是可战之兵,但是这无疑是东吴发起的规模非常大的北伐行动,因为这次战役,导致诸葛恪人望大跌,最后被孙峻策划政变杀死。这些都是后话了。

按《魏略》中的记载,当时在新城内只有张特、乐方以及另外一支军队共三千人,战死的、受疫病干扰的士兵超过了一半,换言之保持作战能力的也就是一千多。诸葛恪军队虽然也有疫病,但是他的士兵数量要远远超过张特。诸葛恪堆土山猛攻新城,新城马上就要被攻破。如果诸葛恪能够一举拿下新城,完成孙权未竟的事业,加上“东兴之战”的战绩,可以想象诸葛恪在东吴的声望达到怎样一种高度。

在这个时候,张特为了保全新城,向诸葛恪诈降。曹魏有质任制度,地方守将、长官、士兵的家眷控制在北方一些重镇,用来保证他们的忠诚。如果有人投降或者反叛,那么他们的家眷可能会受到牵连。郭循刺杀费祎,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在曹魏的家人,最后也得到了回报。这种制度在东吴也有,在蜀汉可能也有。

张特对诸葛恪说,按照曹魏的法律,被围攻超过一百天而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守军向敌人投降,家眷不会遭到连坐。后来霍弋派杨稷、毛炅等人与东吴争夺交州的时候,也是与杨稷、毛炅约定,围城未到一百天投降,他们的家眷会被诛杀。到一百天没有援军,霍弋自己伏罪。可见当时应该确实有这样一种法律。张特的意思是到一百天之后再投降,请求诸葛恪暂缓进攻,自己去做新城守军的思想工作。

诸葛恪围攻新城已经九十多天,马上就要到一百天这个标准。为了让新城守军甘心归服,同意张特的请求。结果张特趁夜从城中房屋取材修补新城被破坏的地方,加强新城城防,又拖延诸葛恪的攻势。诸葛恪久攻不下,军队士气低落、疫病流行,又有都尉蔡林投降曹魏,信息泄露。曹魏大军终于开始向新城移动,诸葛恪没有办法,只能撤退。因为张特的努力,合肥新城终究没有进入诸葛恪的手中,张特也因为这个功绩成为杂号将军,后来被迁为安丰太守,更是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