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淹七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三大战役都没威震华夏,关羽水淹七军就可以?
建安二十四年,镇守荆州的刘备部将前将军关羽率军攻打曹操镇守荆州的征南将军曹仁,很快,曹仁的外围部队被摧毁,本人被关羽包围在樊城。
关羽
前不久刚刚经历汉中战败的曹操派出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率领七路援军救援,但是,天公不作美,于禁援军刚刚抵达荆州,就天逢大雨,关羽乘机攻打,于禁不敌,导致本人投降关羽,率领的大军成了俘虏。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水淹七军。
因为当时于禁带领的是曹操的生力军,而且于禁本人在曹军之中地位高,威望大,他的败降直接让曹营自上而下人心惶惶,即使曹操本人也一度打算迁都邺城来躲避关羽锋芒。
史书中对于这次关羽的战绩记载,陈寿用了四个字:威震华夏。这个评价是三国中唯一的,众所周知,即使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三大战役,都没有类似的记载。为何他们没有类似评价,而关羽有这样的记录?
如果要探寻关羽威震华夏的意义,或许需要搞清楚这里华夏的含义。现在大家都了解,华夏就是中国,这个词也是长久以来代表中原。
袁绍
歪史以为,这里的华夏是个地域代称,而不是全部意义上的华夏。是比较狭义的诸夏地理区域,而不是全部的华夏概念。
周朝分封以后,商周系的诸侯国也自称为诸夏,这就是第一层地域歧义,因为当初的封国自称诸夏,他们所在封地就是诸夏的范围。
恰恰关羽北伐襄樊一代正好是周王朝在南方封国区域,不过后来这一些地方成了楚国的势力范围,但是这个华夏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地是诸夏或者华夏深入人心。
这个观点,是历史学家傅斯年提出的,他认为当时陈寿记载关羽威震华夏的含义中,华夏代指的是襄樊一带。
于禁
另外,当时关羽兵锋正盛,现在河南以南很多区域都有人呼应,导致中原风声鹤唳,这一个区域正好是华夏大本营,在当时以及以前都是绝对的华夏心脏,从曹操打算迁都就说明当时人心是啥样子。
连曹操都打算迁都了,说明威震华夏不是虚言,关羽确实威胁到了中原,这里说威震华夏并不为过,这里华夏依然泛指中原和襄樊一代。
建安末期地图
当时关羽威胁的襄樊和中原就是狭义的华夏区域,陈寿这样的记载并不过分,反而很恰当,只是后人解释的时候,望文生义,觉得华夏就是泛指整个中华,这就和陈寿本意背道而驰,觉得陈寿虚美关羽,对他太过于夸大。
至于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三大战役,虽然作用很大,但是影响程度有限,官渡之战对袁绍的打击有限,曹操完全占优是袁绍死后,几个儿子内讧曹操才乘机平定河北。
庞德
而赤壁之战呢对曹操一样没有多大打击,人家事后风风火火的南征西讨,反倒平定张鲁之后导致益州一日数惊,镇守合肥的张辽都搞出一个威震江东来。
最后夷陵之战,虽然刘备部分主力全军覆没,但是,蜀汉并没有全部溃散,反倒孙权胜利之余依然惊惧不得不遣使求和。
即使说有恐惧,这三大战役一个是河北一个是益州,曹操都没有啥恐惧,根本谈不上威震华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