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第二次开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_孙权_张辽_合肥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次开战

  战役过程

  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215年,曹操出征张鲁时,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 同时,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中以平分荆州作为条件,两军撤退。不过,孙权见曹操远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在八月率十万人北至陆口,出征合肥。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因敌我兵力悬殊,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张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足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教函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

  李典亦认同张辽,于是在前夜募集勇士,得到八百人,杀牛犒赏军士,准备明日大战。天亮的时候,张辽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死数十人,斩二员大将,张辽大呼自己的名字,冲入军垒,到达孙权旗下阵营。孙权见如此情况大惊,无所适从之下只好登上山顶,以长戟自守。东吴军队猝不及防,陈武战死,宋谦、徐盛军都不敌,士兵开始溃散。潘璋在后,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张辽叱孙权下战,孙权不敢动,看见张辽率军甚少,回头再战的东吴军士将张辽军队团团围住。贺齐也在中军拒击魏军时,捡到了徐盛受伤掉落的长矛。张辽突击冲出,包围被打开缺口,张辽麾下的数十人得以破围而出。张辽军的余众们大声呼喊道:“将军弃我乎!(将军抛弃我们了吗?)”张辽因此再度冲入包围网,救援张辽军的余众们。最终,孙权军队都披靡败走,无人敢再抵挡张辽的军队。

  这场战斗是从日出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曹军众人之心安定,李典、乐进诸将皆服张辽。

  这次战斗的5个阶段:1.张辽突击吴军;2.吴军包围张辽;3.张辽破围而出;4.张辽复入吴军;5.吴军披靡败走。

  这场战斗也正是“张辽止啼”典故的产生原因。

  此后,孙权僵持在合肥十多日(“权守合肥十馀日”当中的“守”字,没有进攻的含义,但有坚持、僵持、保持的含义。既然“守”字没有进攻的含义,《乐进传》又没有记录乐进在合肥拒击敌人的功勋,《武帝纪》也只有出战的张辽、李典之功而无守城的乐进之功,所以,在孙权军队僵持在合肥的十余日这一时间段里,无法确定孙权军队是否曾经对合肥城发起过攻城战。),认为己方已经是夺城无望,又遇上疫疾,便命大军班师,自己则和一千多虎士与凌统、甘宁、吕蒙、蒋钦为后(史书原文有“唯”字,没有“等”字,陈武已死,潘璋、宋谦、徐盛不在津北)。至逍遥津北,张辽观察到孙军撤退,乘机率军追击,孙军顿时混乱,孙权被围。甘宁严厉的要捶响战鼓,增强士气,凌统亲率三百近兵冲入重围,甘宁则引弓掩护,吕蒙、蒋钦死战拒敌。

  凌统救出孙权,便回头再战。孙权与甘宁蹴马趋津,但撤退路上的桥已被敌军所毁,丈余无板,当时孙权近监谷利在马后,叫孙权抓着马鞍、松开缰绳,谷利在后面加鞭,以助马势,孙权顺利跃马过河,与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备的贺齐会合,孙权才成功逃脱。而凌统继续拖住敌军,左右人马已死,自己也身受创伤,杀死数十人,知道孙权已安全,才披甲潜行逃走,成功逃生后,在津渚上痛哭流涕。

  张辽率领着投降的东吴军人返回合肥城,在押解斩俘的途中,张辽询问投降的东吴士兵:“有个紫色胡须、上身长腿短、善于骑射的人是谁?”东吴降卒说:“是孙权。”等到张辽与乐进相遇,谈到这事,叹息己方没有早点知道孙权的样子,早知道就急追他,说不定就能抓到他了。合肥城内的曹军将士听说,皆大为叹恨。

  总结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的第二次合肥之战:魏军对吴军是“击破之”、“大破之”、“与辽破走权”;吴军被称为“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虽然曾经“兵皆还战”,但最终“权人马皆披靡”、“吴人夺气”、“权众破走”;一些来不及逃走的吴军将士成为了“吴降人”;孙权本人也成为了败势求存的“得去”、“已免”、“得免”、“几至危殆”、“几至祸败”。结论:两次野战交锋均是魏军获胜,吴军战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