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托噶是何历史起源_有何发展_蒙古_蒙古族_乐器

雅托噶是何历史起源,有何发展。“雅托噶”(蒙古语“yatug”的音译)是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蒙古筝”,是中国九大古筝派别之一。元朝盛行至今,它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祭祀音乐在蒙古宫廷、王府和民间,各个时期都流行着不同弦数的雅托噶。传统的雅托噶原材料一般选用白松木或者桐木,体积小易携带。琴体通长139cm,琴身窄细纤长,琴尾下垂。首尾面板及琴身两侧用红、白、蓝、绿、黄五色绘制成卷云纹,琴弦为丝制。席地盘坐弹奏。

二、雅托噶的历史溯源

关于雅托噶的起源流传着一个传说:一天清晨,一个年轻人将一桶水倒小竹槽时, 他突然听到美妙的声音。当他将第二桶水倒入竹槽时,声音竟与前次的不同。就这样, 年轻人先后将五桶水倒入后发现每次产生的声音都是不同的。于是, 青年把马鞭拆开放入一个竹槽中当作琴弦, 席地而坐弹奏了起来。悠扬的乐音使吸引了许多鸟儿伴唱。从此,雅托噶便产生了。

而在《革面九弦琴探微》中同样发现了雅托噶的踪迹,文中引用了《魏书》中关于革面九弦琴的记载:“乐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从构造、形制的角度来看“槽”字可以联想到饲养牛和马的木质槽,在其上蒙着兽皮。显然,这是蒙古古代乐器制造的方法—“剜木文化”。将一个完整的树干从中劈开,用刀子剜空后覆盖兽皮,便成原始形态的乐器共鸣体。

另有学者认为雅托噶由中原地区“筝”乐器演变而来的,是朝代更迭、民族融合的产物。娜仁格日乐在《雅托噶源流考》曾有述:“雅托噶作为中国古筝重要流派之一,在长期蒙汉文化交流过程中,结合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特点,形成具有特殊定弦的发的古筝艺术。”

(一)雅托噶在蒙古汗国时期的发展

1206年由蒙古奇源部、包姓 、博尔济锦氏 、铁木真在斡难河河源成立的国度,尊汗号成吉思汗,立国号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曾经改变过东西方历史的进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他的文化遍及欧亚大陆.西方旅行家马可波罗都曾经被这个帝国深深震撼。在其征战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结合形成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宫廷音乐。雅托噶在这一时期被广泛的使用和传播。南宋赵珙《蒙鞑备录》中:“囯王 (指木华黎) 出师, 亦以女乐随行, 率十七八美女, 极慧黠, 多以十四弦弹大官乐等曲, 拍手为节, 甚低, 其舞甚异。可见雅托噶一直为蒙古宫廷俗乐的主要乐器。

(二)雅托噶元朝时期的发展(1260-1368)

元朝作为第一个中国历史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贸易繁荣、文化融合的局面,促使当时的音乐文化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局面,为蒙古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草原游牧文化在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流、碰撞中逐渐走向辉煌。在器乐方面, 元代出现了大量的新乐器。品种丰富与盛唐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史料记载约有28种之多。这一时期, 蒙族人口开始大迁移,雅托噶以其便于携带的形制和动听的声音逐渐兴盛起来,得到了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喜爱。雅托噶于元代文献史料出现在《元史·礼乐志》、《蒙达备录》之中。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还在《无题》和《春夜月》中也有关于雅托噶的描述。雅托噶在倒喇戏、宫廷音乐、在宗教音乐与祭祀音乐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三)雅托噶在“北元”、漠北时期 (1368—1644) 的发展

1368年, 朱元璋在人民民群众的支持下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 元朝汗庭从中原撤出,率领其残部退回蒙古草原, 在漠北建立新了政权, 史称“北元”。“北元”时期的蒙古族音乐继承了元朝音乐的特点却又有自己新的发展。在汗宫,乐队的规模和演奏乐器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六弦雅托噶、蒙古族民间歌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出现了反对战争, 向往和平生活的思乡曲。从明代汉族文人的笔记中, 我们可以知道那些富有蒙古族特色的民族乐器, 例如四胡、雅托噶、马头琴等一直都在蒙古草原上流传。

(四)雅托噶在清朝—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发展

清朝宫廷乐器大多是蒙古族传统乐器,据历史记载“清代进入宫廷的蒙古西邦乐中有冒顿潮尔、管笛、琵琶、弦乐、三弦、筝(雅托噶)、好必斯.......而大的节日所演奏的乐器为蒙古乐曲,填词乃蒙古丹汗是已有之。乾隆朝译位满、汉语。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在内蒙古各地区流传雅托噶的弦数差异极大,例如十四弦雅托噶(伊克昭盟地区)、十二弦雅托噶(锡林郭勒盟)、十三弦雅托噶和近代十六弦雅托噶;1949年后,蒙古箏派与陕西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福建筝派、客家筝派、朝鲜筝派、潮州筝派并称为中国古筝九大流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