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流逝下,沉淀里许多优秀的文化。汉服文化便是这其中的一项。汉服已经消失了好久,可是这几年汉服又再次被人们所重视,并且有很多人提出要复兴汉服,你对汉服运动有什么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民族服装尽管受到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但其基本民族特征则并未改变,汉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根据各个职业、社会阶层、年龄、场合等因素都有其对应的不同的衣冠制度。庶民怎么穿、学者文人怎么穿、官员怎么穿、在家怎么穿、会客和仪式等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章法。汉服泛指三皇五帝时期到清政府实行剃发易服前的汉族所着服装系统。汉服在各个朝代根据经济水平、社会文化、审美标准的不同而有不同变化,但是章法未变。例如唐代社会文化开放外向,所以广袖博带以及抹胸女装的审美在保守的宋代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男子的圆领袍服却自唐代一直延续到明代,而交领右衽的形制一直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服自身的内涵:
汉服的意义绝不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那样简单,它历经了几千年,已经融入了汉族人的血脉,成为了我们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载物,是我们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外在表现,它体现着血脉里传承的文化内涵,代表着我们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包含着我们对天地自然的尊重,对人格理想的追求。
首先,汉服是汉民族的文化体现。几千年的汉服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征。由于汉服地域广阔、发展演变又不断融合创新,兼具传承性和统一性。汉服不仅是中国服饰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和传承,它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机体,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汉服与茶文化汉服与武术
汉服是汉民族审美倾向的体现。汉服宽大飘逸、流畅脱俗、超形质而重精神、离尘世而取内心的基本样式正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含蓄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倡导逍遥、追求玄远的传统审美取向。汉服的审美是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农业古国,人们非常重视天象气候变化与人的生存环境综合性关系。先秦时,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体现了人対自然的尊重。汉服潇洒飘逸,尽显“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例如,深衣上衣下裳相连,用不同色彩作为布料作为衣缘,使身体藏而不露,雍容典雅。
深衣象征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中国传统美德。深衣的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容;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交领的左襟覆于右襟之上,也体现了左为阳在外,右为阴在内的阴阳观念;深衣背后有一条直线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不偏不倚;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汉服是汉民族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从古至今,汉服都与礼仪制度密切关联,我们的祖辈极其重视衣礼。小到举止容言,大到成人礼婚丧祭祀等。比如现代复兴笄礼,初加换上素衣襦裙,一拜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二加曲裾深衣,二拜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三加着大袖长裙礼服,笄者着大袖礼服、钗冠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国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这次是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冠仪》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沐浴、礼告、正服、行三加之仪等看似繁琐的礼仪程式,强化了成人礼仪的神圣感,使青年明白成人之义,提示他们今后要担负起对长辈、师长、朋友乃至社会、国家与民族的责任。男子成人礼
汉服是汉民族人文风俗的体现。色彩观念的表达,吉祥纹饰的运用、材质工艺的更新,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和风俗、明心而见性,它是人们内心价值的守望与表达,是华夏民族意识的张扬与更新。
最后,汉服是华夏民族形象的整体形象的体现。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形象,可以用辫子和长袍来概括,甚至到了现代,仍有不少人还将中国的形象停留在那一个层面。辫子长袍这一形象,被赋予了落后,屈辱等各种含义。然而,辫子长袍并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民族形象。我们传统服饰汉服才是这一民族整体意识和意志的体现。汉服是汉民族文化积淀、审美倾向、社会价值、人文风俗等的整体体现,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礼法制度、宇宙观念也都在汉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汉服可是说是华夏民族民族形象的完美展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