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籍贯在哪_水浒中的清河到底是哪里_清河县_阳谷_阳谷县

记载武松事迹最著名的是《水浒传》《金瓶梅》。前者则是以一章展开的,且虚构成分较多,故前者更为可信。山东快书在民间的流传也涉及武松。

《水浒传》记载宋江因杀阎婆惜、被海捕拿、在兄弟宋清的陪同下逃往沧州柴进的庄避祸,与武松相遇——宋江扶着汉子问:“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着道:“这是清河县的一个人。名为武松的人排在第二位。这段时间已经一年了。”宋江道:“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的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聚,真是幸运啊!”(《水浒全传》第23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此处,从上面上得知,武松是清河县人,这是水浒中第一次出现,但后来的水浒故事并未在清河县展开,只是,因为它是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乡,所以,尤其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水浒里的清河县在什么地方?

长久以来,一举成名的有北宋属河北东路恩州,入金后改隶大名府,元属中书省大名路,明代属京师广平府,今之河北省清河县。在2006年出版的《水浒传》一书中,孙景全先生也写道:“北宋时属河北东路恩州,即现在河北省清河县”。这也出现在《水浒传》中(见《史话梁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12.第一版,第305页)。

可是武松在沧州别了柴进和宋江,是要回清河县去探望哥哥。清河县和沧州都在大运河的河岸上,相隔不过三百里,只要沿运河向南,经过泊头、东光、吴桥、德州、故城、武城,就可以到达,像武松那样,身强力壮,腿脚灵活,快则两天,慢则三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到达清河县。他“在路上走了几天”,来到了本应是清河县的地,怎么可能到了阳谷县地?

阳谷县在什么地方?离清河县还有二三百里,中间还有个聊城呢!就是在路上武松喝酒,喝得醉醺醺的,不辨东西南北,走错了路,也不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又往南走三百里啊!象武松这样的智者,总不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吧?正如你想从北京到济南,但又想跑到南京一样,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但是细看水浒原著,书中所描写的清河县的地理位置并不是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在此,我们从文史角度加以说明。

《水浒》中出现了清河县之名,集中在第23回和第24回,连续出现了十几次,虽然都是从对白中取来的,并不是从实录中取来的,但是从这些对白中,明显可以看出其地理位置。

至少在第23回《水浒全传》中,证明这个清河县并非现在河北省的清河县。初写《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去看哥哥》,离开沧州,《在路上上了几天,到了阳谷》。二笔写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饭店“前后共喝了十五碗酒”,要过景阳冈,酒家不肯放手,说冈上有大虫,晚出伤人,已“坏了三二十个大汉的名字”。武松听了,笑道:

“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也是走过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

三是武松打虎,“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起他,便说:

'你原是清河县人,与我这阳谷县仅隔一丈远。今天让你当我的参将怎么样?有神。

众所周知,河北省清河县在沧州西南部170公里,阳谷县在沧州西南部260公里,中间隔着东昌府,而清河县在它的西北部110公里,从沧州到河北清河县不可能经过阳谷县。此外,在当时的交通状况下,110公里不算“仅有咫尺之遥”,清河县的武松也不会经常经过阳谷景阳冈,“走过一二十遭”。这就是说,《水浒传》中清河县的地理位置肯定在阳谷景阳冈以南。

书本上说:“阳谷与我同在清河县近水楼台先得月”,说明在景阳岗南面不远处,酒饭后不必投宿,他觉察到有半夜的路程可以回家。在河北清河县,距原阳谷县城(今山东阳谷张秋镇西北4公里)240里处,还有山,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吗?那么远的距离,他为什么要走二十次呢?据说河北清河县是武松的家乡,这是站不住脚的,至少还不是阳谷这只老虎武松。现在河南台前县距原阳谷县城(张秋镇西北)约40里,所谓的“此景只有咫尺之遥”的“此景少也少过一二十遭”就更合理了。

另外一个线索是,和武大郎在一起的那个卖梨子的少年叫郓哥,他也和大郎一起逃到了阳谷。当时黄河决口,梁山水泊八百里,黄河迁大名,清河,河间,过无棣入海,阳谷因有金堤而不受水灾。现在黄河南岸的郓陈,是梁山县的一个乡,这里属于古代的郓州,与郓城县同属一个县,全国只有这里叫郓城。至今,清河距镇仅30里,可称为同乡。

对于这一点,清代程穆衡在其《水浒传》中的《景阳冈》中也写道:

清河县景阳冈北,余过时,乃一土冈,未有树木,亦不险峻,今人不同古。

程穆衡在此注明“景阳冈”在清河县北部。至于景阳冈在阳谷县的地势问题,大家并无争议,因此,水浒中清河县的地理位置也应该位于阳谷县南部。

但是,常识告诉我们,不管是在水浒小说还是水浒作者的时代,阳谷县南部确实没有清河县。那水浒里写的这个清河县是什么地方?聊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魏聊先生对此进行了考证。

现在,在阳谷县西南部,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叫清水河,俗称清河,是济河的支流,后来被黄河吞没了。离阳谷只有17公里的清河故道上有一个清水河村,现为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镇驻地。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历代都有军事重镇,南北朝时,檀道济曾在此北伐。

「刘宋元嘉八年(公元440年),命冠冕将军檀道济率军救援滑台(滑县),」《台前县志》第一节「古时之战」记载:「刘宋元嘉八年」。檀道济从清河入关,为魏军将领孙长达、孙道生所据,在清水河一带急战三十余次,取得多数胜利。丰堆原为卸甲陵,为檀道济卸甲歇兵所。然后又转战今县境东部的高粮亭,斩杀魏济州刺使悉炳库均获全胜。檀道济唱筹量沙传为古今奇计,即是此役。还有一种说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曾在此居住。

由此可以看出,今天清水河镇存在于公元440年,并发生过重大战争,为历代军事重镇之一,具有较长的历史,知名度也较高。北宋武松在这样一个兵家必争的地方长大,自然养成了“大侠之大,不义之财”的习气。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作者自然知道“唱筹量沙”的古今奇计,熟悉了这场大规模的战争。清水河镇历史悠久,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它成为《水浒传》中清河县的原型也就不足为奇了。

《水浒传》虽多次提及清河县,但一直没有提及其归属,这也可以理解,其原因就是清水河的一个“镇”被提为“县”,只是为了方便叙述,自然不好说明其归属。

“水浒传”是流传于元代的一部著作。在沧州武松和宋江说回家去看哥哥,是先在沧州—阳谷上运河,到现在的台前县清河乡老家,过景阳冈到阳谷。

清河县在《水浒传》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即清水河镇,位于今东平湖水库西北,在河南省台前县辖区之内,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直隶说,大家可以查史书,清时期黄河以北(今河南黄河以北部分,山东鲁西少部分)为直隶所辖,传世快的是口口相传,直隶说是清代的师傅加工而成,清河也是直隶所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