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刘表枉为群雄之一_不能与曹操等人争天下_刘表_荆州_诸侯

为何说刘表枉为群雄之一,不能与曹操等人争天下。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表也是乱世群雄之一,为何历史上对刘表的评价不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表枉为群雄之一,进不能与曹操等人争天下,退不能守疆辟土,最后自己捞个忧郁而终的结局。他在群雄眼里就是个“漂亮的草包”,中看不中用,也是一个偏于一隅,苟且偷安的“鼠辈”。这也是历史对他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

第一,刘表胸无大志,苟且偷安,被天下人耻笑。

刘表这个人胸无大志,没有大志向,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之人,更没有什么紧迫感和进取心,曹操的谋士郭嘉,就曾经讥笑过刘表,说他只是一个言过其实的诸侯。

刘表这个人,最大的愿景,就是守好他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不管谁和谁发生了矛盾和战争,他都安然不动,作壁上观,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曾经派人向袁绍求助,请求他率兵偷袭曹操的后方,刘表表面同意,实则按兵不动,也不帮曹操,后来曹操征伐乌丸,刘备劝他突袭许县,他也不听,依然我行我素,按兵不动,结果错失良机。

《三国志*郭嘉传》郭嘉:表,坐谈客耳。

所以说,刘表的胸无大志,采取了苟且偷安的政策,致使自己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漂亮的“草包。”

第二,刘表是一个没有度量的诸侯,不听忠言,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

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坐山观虎斗,他的谋士韩嵩和刘先就劝刘表起兵,争取天下,而不是一味地采取“自保”,的模式,给他指出了两个作战方针,要不趁机发兵,干他一把,抢夺地盘,要不就支持一方,选择立场,但是,刘表一句都没听,依然我行无素,这个时候刘表手下的一员大将站了出来,谈了自己的观点,于是乎,就派韩嵩到曹操那里探个虚实,韩嵩回来后,对曹操是一顿称赞,使的刘表心里很是不痛快,怀疑韩嵩要背叛了自己,所以要杀韩嵩,后续刘表派人调查了下韩嵩,发现没有问题,才作罢。

说实话,刘表这件事情,做的一点度量都没有,《后汉书》记载,韩嵩临行前,是有言在先的,韩嵩对刘表说,自我看来,曹公,英明大义,必将取得天下,将军如果要打算投靠曹操,派我出使,本人是极度愿意的。

但是如果心存犹豫,那就非常不合适,因为韩嵩一到京师,皇上说不定会对我进行封赏,给我个一官半职,我能够推辞,自然是好事,但如果我推辞不掉,从此韩嵩就成了天子的臣下,将军的故吏了。以后就不能为将军效力,因此将军要考虑好。

韩嵩,这个话说得实在透理,然而刘表却没当回事,坚持要求韩嵩出使,果不其然,汉献帝封韩嵩为侍中,韩嵩也站在了朝廷和曹操的立场上说话,刘表一看大怒,早都把韩嵩先前讲的话,全都抛到脑后了,执意要杀韩嵩,韩嵩一看情形不好,又把临行前的话又说了一遍,刘表的夫人也出来劝说,刘表还是怒气未消,把韩嵩下了狱,后来经过调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话说韩嵩这个人,等到刘表死了,曹操拿下荆州的时候才被放出来。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於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

通过这一个事例就可以看出,刘表是一个没有度量之人,也是一个没有承诺信用之辈,但凡一个成就霸业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刘表绝对没有。

第三,刘表只是一个拥有一线实力,二流"资质"的东汉诸侯。

既无大志,又无度量,所以就造成了刘表的第三个问题,不会用人。刘备乃天下英雄,诸葛亮乃在世管仲,两个都在身边,他居然视而不见,中原贤人谋士南下荆州几千人,也只见他光安顿,不重用。

刘表虽拥荆州之地,十万之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军阀,但他的用人机制,让人堪忧,身边重用之人竟是些蔡瑁,张允之辈,而曹操这边有郭嘉,荀彧,孙权这边有周瑜,张昭,这些谋士皆是有乾坤治世的能臣。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这也是曹操和孙权为什么走到最后三分天下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刘表的用人机制,决定了他的一个人生高度,他虽然实力和地盘让他可以混乱的东汉里站稳脚跟,但他贤人不用,只用鼠辈的机制,使他成为了其他诸侯的眼中钉,盘中菜。

第四,刘表“后继无人”,成为了一段“笑料”。

所谓“后继无人”,不是说刘备没有接班人,而是说他的接班人既不中用,又安排失当,刘表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刘琦,小的叫刘琮,刘琦和刘琮都是刘表的的第一个夫人所生的,但刘表的第二个妻子蔡夫人已经将娘家侄女许配给刘琮,所以她希望刘琮做接班人。

当时的蔡氏族人已经控制了荆州的军政大权,这个人以蔡瑁为代表,因此,刘表没有办法,只好妥协, 打破了立长不立幼的规矩,立了刘琮当世子,而长子刘琦为求自保,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建议他远离是非之地,刘琦就率军去江夏,做了江夏太守。

刘表的这个安排,实际上为后来的荆州的分裂埋下了隐患,荆州集团分成了两排,一派是一刘琮为名义的代表,背后的势力是蔡瑁等人,而这些人都是典型的投降派,刘表死后没多久,蔡瑁等人就鼓动刘琮投降曹操,另一派是以刘琦为名义的,背后的势力是刘备等人,而刘备这些人是铁了心的要抗曹的。刘表生前的小心思,既不愿意投降曹操,也不愿意和曹操发生战争,只想保持中立而时变,但他只能生前做自己的主,管不了身后的事情,他的两个儿子最终没有一个成气候的,他的荆州在他身后也易了主,而他的荆州轻易易主的故事,也成了当时的一个笑料。

因此,刘表没有处理好自己的继承者问题,导致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荆州,就在一瞬之间易了主,这件事情也成了刘表一辈子的伤痛。

第五,历史上从来只会记载胜利者,而反观刘表,他不是。

为什么历史上会对三国中的刘备,曹操、孙权,那么着重的在写,就因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王者,胜利者,他们三分了天下,而反观刘表,只是一个三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人物,说难听点,就是一粒尘沙,历史匆匆过,对于这种人物都是轻描淡写。

其次,以刘表的实力和能耐,除了苟且偏安之外,也别无选择,他的错误在于他的认知上,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单靠防守是守不住荆州的,有时候,还得“以攻代守”。如果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话,那么,刘表就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刘表最大的不幸,是生错了时代,他出生在了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时代,

他的政策和举措,不能让他成为一个强人,毕竟历史的“撰写本”一直都是由强者撰写的。

所以说,刘表没有成为三国的主导者之一,没有成为一个胜利者,他对历史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太小,所以才导致世人对他的评价很低。

综上所述:刘表首先不是一个胜利者,他没有在三国中笑到最后,他只是三国中的一个诸侯,并且三国时期这样类型的诸侯太多了,刘璋,袁术,吕布,比比皆是,

其次,刘表对于时代没有贡献性,也没有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个诸侯,他的人格魅力缺失,也是后世无法对他做出高评价的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