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二黄”是什么意思,京剧最主要的声腔之一。还不知道京剧中的“二黄”是什么意思?在胡琴上的定弦是5*2弦。“二黄”是一种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淸的腔调,节奏比较平稳,起音、落腔多在板上。由于二黄唱腔流畅、舒缓,比较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等情绪,悲剧题材的戏多用二黄腔。
关于“二簧”腔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据淸李斗《 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时各种地方戏曲声腔云集扬州,“安庆有以二簧调来者”,以及对徽班和安庆艺人演唱的石牌腔、枞阳腔、安庆梆子等曲调的考查与分析,有“二簧腔”出自安徽的看法。但淸乾隆时人李调元《剧话》记载,又有“二簧腔”即“宜黄腔”之说。从曲调分析上看,二簧腔主要是由吹腔和拨子衍变而来的。
吹腔,是“四平腔”受昆曲、乱弹的影响以后出现的。至今作为一种独立的腔调,保留在皮簧声腔系统中,以笛伴奏。吹腔改用胡琴伴奏,变为平板二簧,或称“小二黄'或称“四平调”,至今也仍是二 簧腔的一种腔调。拨子,是由乱弹“二凡”衍变而成的,有北方梆子腔的影响,至今 也保留在皮簧声腔系统中,用唢呐或特制的胡琴伴奏,以梆子击节。在拨子和“吹 腔”的基础上,又衍化出“老二黄”或称“唢呐二簧' 后来,发展出二簧腔的各种板式,并改用胡琴为主伴奏。总之广二黄”以它繁复的腔调形式、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京剧唱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黄”有十多种板式,大致是: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顶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反二黄、唢呐二黄等等。
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几种板式:
1、原板:原板是一板一眼的3/4板式。一般认为,二黄原板是由原始的二黄声腔 演变为戏曲的板式声腔以来,最先形成的板式。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都是由原板发展变化而来的,因此原板是一种重要的板式。
2、慢板:慢板是_板三眼的4/4板式。是原板扩展放慢一倍的板式,其唱腔结构与原板大致相同,是板上开口,最后一字落在板上,即板起板落,也称三眼或正板.比它速度快的名叫中三眼或中板,更快些的叫快三眼,中、快三眼统珎“快三眼”,慢板长于表现比较复杂的情感,一般长于表现感叹、忧伤的情绪,抒情性较 强。中、快三眼则叙事性强些,《捉放曹宿店》中陈宮的“一轮明月上窗下”唱段,就是老生的二黄慢板唱段。
与“二黄”相似的还有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胡琴定弦、过门也都与“二黄”相 同。但唱腔内部结构却和“二黄”有很大区别,从其上句落音、节奏和某些音跳动的 倩况看,四平调与西皮腔调类同,但从它的另一些行腔来看,由于多用自然七声的 级进,曲调流畅平滑,U2、5、6各种调式综合使用极为灵活,又很像"二黄'因此可以说四平调是一种兼具西皮和二黄双童性格的腔调,它的板式变化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慢板也只是原板放慢的板式,比较简单。但四平调的唱腔相当丰富,艺术处理手法灵活多样,因此,除正格四平调外,还有反四平调、四平调顶板、四平调流水、西皮四平调等不同类型的唱腔。
四平调的曲调和节奏变化非常自由灵活,任何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唱,例如《贵妃醉酒》中的唱词广裴力士啊,卿家在哪里呀;”,这样 一段参差不齐的句式,若用一般的西皮或二黄板式唱,比较困难,而用四平调则顺 理成章,这是它独特的地方。
四平调还能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如《乌龙院》的轻松闲适、明快佻达;《淸风亭》的苍凉沉郁、悲切凄楚等。四平调由于在曲调节奏唱法和艺术表现上具有不同特色,形成不同情调,老生、小生、旦角、老旦等都能使用,尤以旦角的唱腔更为丰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