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话“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是什么意思。老古话“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主要来源于古代人民的信仰和追求,所谓“神仙洞”,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神仙居住的洞府”,皆爱,说明这个神仙洞府是当时人民普遍热衷和追求的。
就古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社会发展并不是很先进,无论是生条件还是医疗条件都无法与现在相比,这造成了古人寿命普遍不是很长,社会普遍平均寿命大约在四十岁左右,再加上饥荒战争频发,就导致寿命进一步降低。
再者,由于社会并不进步,导致人们的思想认知并不前卫,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也产生了变差,在当事人的认知中,世间组成包括人神鬼三大类,鬼乃是大凶之预兆,而神仙带有未知的强大能力。
结合以上两点,人们对“神仙”和“神仙洞”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因为他们认为“神仙”掌握着长生不老之术,“神仙洞”乃是他们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场所,只要找到神仙洞,就可以万寿无疆。
早从秦朝秦始皇的时候,就开始追寻神仙的足迹,寻找长生不老神药,大将李斯甚至率大军前往海外寻找神仙洞之所在,一直到了今天的“秦皇岛”附近,连日本都有秦朝军队的搜寻的踪迹。
当然这种寻找是徒劳无功的,一统六国的秦始皇直到生命的结束也没有寻找到所谓的神仙洞。后续的朝代虽然放弃了神仙洞的寻找,但始终在追求神仙之术。
唐朝末年,包括皇帝在内寻找神仙洞无果之后,决心通过人力达到神仙的境界,那就是“炼丹之术”,相传只要吃了长生不老药,就可以超脱凡人之躯,达到神仙的崇高境界。所以后续唐朝的几位皇帝都沉迷于炼丹。
这种方法很快又被否定了,因为所谓的“服食仙丹”并不能够得道成仙,反而会提前结束自己的性命,唐朝末年,至少有四位皇帝为了追求仙术死在长生不老丹的毒害之下。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寻找神仙洞都失败了。
成功案例与“神仙洞”真谛
在明朝有位叫王士宁的老人,就领悟到了神仙洞的真谛,早年时候的他,本应该和其他的芸芸众生一样“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王士宁没有,在经历过数次考试失败之后,他果断放弃科举。
在一番思索之后,王士宁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离开家乡,走向寻找“神仙洞”的道路,他并不是像前人那般漫无目的的寻找,而是深信神仙作为大能都隐居在山中,神仙洞也应在大山深处。
王士宁满怀希望,开始游历与祖国的名山大川之间,本以为这场寻找之路终将会以一无所获而结束,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王士宁走到四川山区的时候,有了特别的发现。
当他进入一个山洞的时候,发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紧接着王士宁就惊喜万分,他坚信自己找到了神仙和神仙洞,于是上前跪拜,请求这位老者垂赐长生不老之术,谁知那位老者根本就不搭理他,当然王士宁也没有放弃。
老者既然不肯传授,那他就定居在这神仙洞府之中,整日模仿,此后的生活中,他发现老者每天只吃两顿饭,且都以山果充饥,渴了就饮山泉,其余时间就安静打坐冥想,王士宁全都照样模仿,丝毫不敢遗漏。
久而久之,老者也是很佩服这个坚持不懈的小伙子,就将自己的心得倾囊相授,所谓的神仙之术,不过是“静心养德,清心寡欲”而已,此后王士宁在这神仙洞之中不断摸索,最终活到了120岁,也算是长寿了。
“棺材缝”的转化
至于这人人渴望的神仙洞,为何又被称为棺材缝呢?这也是结合人的实际情况而言的,当时的人在死亡之后,经常会用棺材进行土葬,在下葬之前,死者所在的棺材基本都会留存一条缝隙,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为了防止误诊,古代的医疗条件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多数医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对死亡的判断难免会出现误差,比如有时候,长时间的晕厥和休克会被误判为死亡,这就会错失最佳的抢救机会,所以“棺材缝”是为了以防万一。
第二点就比较涉及迷信了,古代人的寿命比较短暂,并不是每一次的死亡都是寿终正寝,亲情,爱情,友情等多数复杂的关系会导致一个人对这个世界产生太多的不舍与留恋,而棺材缝的意义就在满足他最后一丝执念。
“神仙洞”又名“棺材缝,是因为人是一个感情动物,七情六欲帮助我们感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要想达到神仙的长生不老就必须斩断七情六欲,断绝和人世间额一切情感往来,但是一个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他就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
试问一个断绝了人世间所有情感的人,即使长生不老有什么用,这种存在和死人无二,所以“神仙洞”作为断绝尘世的最后地点,也是“棺材缝”。
人活一世,最主要的是精彩绝伦,如果一味地追求长度,那么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只有在宽度上增加了,生命才会更加出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