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三过其门而不入出自:《孟子·离娄下》)_治水_不入_洪水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

在遥远的中古时代,洪水经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农田,灾情十分严重。部族首领尧非常着急,就派鲧去治水。

尧问鲧:“你有办法治水吗?”

鲧回答:“有啊,水来土掩,用泥土堆起十丈高的大坝,围住房屋和田地,一定可以挡住洪水。”

可是积土阻水的办法只能对付小的水灾,凶猛的大水滔滔而来的时候,大坝就被冲垮了。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

舜继位以后,又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从父亲的失败中得到了启发,用土堵水行不通,那么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特点,把水引导到足以泄洪的低处,让水流向大海,是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禹就呕心沥血地设想了疏导洪水的办法:根据地势,逐级逐段开挖沟渠,引水入河;疏通淤塞的河道,加快河水入海的速度。禹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后,就把设想付诸实施了。

禹全身心地投入到伟大的治水工程中去。他亲自考察地形和河水流向,确定沟渠的适当方位,接着就组织并指挥施工。由于常年在野外奔波,禹的脚底长满了厚茧,小腿上的毛也磨光了,皮肤晒得黝黑;过度劳累使得禹日渐消瘦,他的辛苦实在不亚于奴隶。但是,禹为了治水,让天下人安居乐业,禹以苦为乐,一心扑在治水上。

禹忙于治水耽误了自己的婚姻大事,直到三十岁还没有成家。涂山地方有一位姑娘,感激禹为涂山治好了洪水,爱慕禹心忧天下、公而忘私的品德,愿意与禹结为夫妻。禹这才有了家,但他为治水不能顾家。婚后才四天,禹就把妻子送到自己的老家安邑,让她与婆婆一起住,互相照顾。禹自己仍常年在外,继续干他的治水大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禹走遍了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治水工程,为许多地方的百姓解除了水患之苦,可是他却没有一点时间回家看望老母和妻子。虽然有几次经过安邑,但是因为治水要紧,禹经过家门也没有进去,他不愿为自己耽误治水。甚至他的儿子启出生了,禹走过门口时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也没有进去抱一抱儿子,他把治水看得高于一切。

禹这样兢兢业业,整整十三年过去了,治水终于成功,从此,洪水一来,大大小小的沟渠、河道很快就能把大水导向海洋。纵横交错的沟渠,又在农田灌溉中发挥了作用,大片良田五谷丰登,百姓们安居乐业,人们从心底里感谢禹这位大好人,大圣人。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也传为千古美谈。

“三过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几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形容一心工作,公而忘私。

三过其门而不入出自:《孟子·离娄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