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指气使的故事(颐指气使出自:《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_颐指气使_大臣_洛阳

颐指气使的故事

唐朝末年,政治日益腐败,各地藩镇割据,互相攻杀。以镇压黄巢起义军发家的节度使朱温以汴州为中心,逐渐占领中原广大地区,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朱温有个名叫李振的心腹谋士。此人生性残暴,为人阴险。他年轻时曾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未被录取,因此对朝廷大臣们怀恨在心。

公元900年,宦官刘季述乘昭宗酒醉发动政变,废黜了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然后,他派人去汴州,请朱温予以支持。李振献计,让朱温以勤王为名消灭宦官,以便控制朝廷。

朱温采纳了李振的意见,派他去京城长安联络宰相崔胤共谋大事。不久,崔胤调兵冲进宫中杀了刘季述,恢复了昭帝的帝位。朱温因功被封为梁王,从此对李振更加信任。

公元904年,朱温又杀了崔胤和他的亲信人员,并胁迫昭宗迁都洛阳。从此,昭宗便成了傀儡天子,李振作为心腹亲信,常被派去洛阳窥察昭宗和其他大臣的动静。

李振小人得志,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颐指气使。每次他到洛阳,总要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贬掉几个。因此,朝臣们在背后称他为“鸱枭”(猫头鹰)。

公元905年,朱温指使李振勾结宰相柳璨把30多名大臣降职贬往外地。李振想起过去屡试不第,就把满腹怨气发泄在这些大臣身上,给他们扣上浮薄的罪名,全部投入黄河中淹死。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政权。李振因功当上了户部尚书,气焰更加嚣张。但仅过了17年,后梁便被后唐所灭,李振被满门抄斩。

后来,人们便用“颐指气使”这个成语,来指用下巴的动向和盛气凌人的态度来指挥别人。

颐指气使出自:《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