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才疏的故事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以后,晋元帝司马睿在群臣的拥立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称帝后,封赏有功之臣,王导和王敦兄弟俩、刘隗、刁协、周等都得到晋升。
周,字伯仁,他起先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几年后升任尚书左仆射。由于他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甚至三日不醒,因此人们都叫他“三日仆射”。
不久,大将军王敦因不满司马睿压制王氏势力,以诛杀刘隗的名义,起兵攻打建康。当时,王导在朝中任司空的重要职务,他听说王敦起兵反叛,怕遭牵连,进宫请罪。他在宫门口碰到周,请周在元帝前说情。周没有吭声就进了宫。
周进宫后,对晋元帝说,王敦谋反王导并不知情,而且王导一向忠诚,所以不应罪及王导。晋元帝听了,认为周说得有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但是,当时朝中主张杀王导的人不少。周又上了一道奏章,为王导辩护,言词十分恳切。但这一切王导并不知道,他以为周不肯帮他的忙,心中很恨他。
过了些日子,王敦率军逼近建康。晋元帝派刘隗、刁协、周领兵抵御。结果,刘隗兵败逃走,王敦攻进建康,杀了刁协,并逼晋元帝拜他做了丞相。
王敦做了丞相以后,心中很恨周,想杀掉他,但他知道王导和周交情不错,便问王导说:“你看周这个人怎样处置?”
王导想到他请周在元帝面前说情而周不吭声的情景,便也不置可否。王敦见此情景,便下令把周杀了。
后来,王导知道了周在元帝前力保他忠诚,并上奏章为他辩护的事,不由十分后悔,说:“伯仁虽然不是我杀的,但伯仁的死我是有责任的呀!”
南朝的刘义庆在评论这件事时说,周志向很大而才能有限,名气很大而见识不高。这是十分中肯的。
后来,“志大才疏”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志向大而才能差。
志大才疏出自:《世说新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